暑假到了,熊父母帶著熊孩子又組團出動了……

暑假到了,熊父母帶著熊孩子又組團出動了……

文丨JennyLiu

№.1

夏天來了,暑假到了,孩子們也開始從四面八方冒出來了.......

這個時候,是‘厭童症’群體數量急劇上升的時期,也是‘恐童症’‘仇童症’大肆爆發的旺季。

同時,遊樂園,電影院,高鐵,電梯,圖書館,飛機等一切公共場所也為傾巢而出的‘熊孩子’們提供了良好的作案場所。

每年暑假,‘熊孩子’造反的新聞也常常震碎我們的三觀。

暑假到了,熊父母帶著熊孩子又組團出動了……

暑假到了,熊父母帶著熊孩子又組團出動了……

其實想想,熊孩子還不是最可怕的。

畢竟按照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來說,兒童傾向以“自己眼睛所見到的狀況”類推他人所見,因而可以推論到4到12歲的部分孩童無法區分自己與他人眼睛所見的景象,他們的行為很多都是處於自身的一種好奇和探索。

總而言之,兒童式的自我為中心是有據可循的,是可以通過他人的引導和教育進行糾正的。

最讓人感到可怕、無法理解的其實是……

那些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

這種生物仗著自己是有孩一族,有一種‘我有孩子我驕傲’的迷之優越感,對於孩子的所作所為不但不管不顧,還常常為之激烈辯護,動輒就使用以下三大句式扯著嗓子怒懟回去:

“孩子不都是這樣嗎,誰家孩子不這樣?”

“他還是個孩子啊!你跟孩子計較什麼?”

“一看你就沒有孩子!”

..........

暑假到了,熊父母帶著熊孩子又組團出動了……

№.2

上週末,上海迪士尼樂園凡迭戈劇院門口,發生了一起彪悍媽媽毆打一女生的事情。

這個彪悍媽媽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熊’家長。

事情的起因是一個8歲小男孩在走路過程中可能是不小心碰到了一個女生的敏感部位(臀部),於是女生說了小男孩幾句,結果小男孩的媽媽立刻暴跳如雷發起了飆,說這個女生言語攻擊她兒子,對這位女生是又打又罵。

視頻一開始就聽到和打人者同行的一個白衣女叫囂:碰到了就碰到了,你叫喊啥……而男孩媽媽則是撿起地上的帽子二話不說披頭蓋面就往女生頭上打。

暑假到了,熊父母帶著熊孩子又組團出動了……

被同行的白衣女子拉住後,她又衝著旁邊一位正在打電話的女生說:“我就打,關你X事啊!”說完轉身又用手指著女生開罵,什麼齷齪的詞都用上了,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

罵完後,她還不解氣,又拿起帽子重重地往女生頭上打去,女生躲閃不及,踉蹌後退了幾部,而白衣女此時就插著腰觀看,倒是旁邊的兩個小姑娘伸手把黑衣女子拉了回去。

暑假到了,熊父母帶著熊孩子又組團出動了……

打完後,黑衣女子退到了後面,而此時白衣女站了出來,她不說她們自己打人的事情,反倒指責起這個女生來:“你好意思講……”她一邊說一邊非常不禮貌的用手指對著小姐姐的臉,甚至直接上手用力推搡女生。

這時,迪士尼的工作人員趕到了現場,女生哭訴她們三人不僅動手打她,其中一人還把她推到了地上打。

這時,白衣女和黑衣女子立刻圍上來解釋稱:她說一個8歲小孩摸她屁股。

暑假到了,熊父母帶著熊孩子又組團出動了……

其後,在工作人員疏散人群時,白衣女還不依不饒,對這個女生飆髒話:“你他X有妄想症吧你,長這個X樣,還摸你屁股啊!”

暑假到了,熊父母帶著熊孩子又組團出動了……

看完後,真為這個孩子捏一把汗!!!

他不僅被那些不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各種暑假班,興趣班,國外遊學班奔波的同齡孩子拋棄,也被她那不分對錯的媽媽拋棄了。

孩子那麼可愛,怎麼可以讓他去迪士尼摸別人呢,是暑假作業不夠多,還是暑假班不好玩,愛他就就送他去暑假班吧,別帶出來上熱門好嗎?

這個媽媽真是拼盡全力用實際行動在告訴他孩子:寶貝,你沒錯,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不管你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都沒事,別怕,有媽給你撐腰。

簡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流氓速成養成手冊啊。

暑假到了,熊父母帶著熊孩子又組團出動了……

№.3

然而,熊孩子和熊父母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換句話說,正是熊父母創造了熊孩子,要解決熊孩子的問題,還是得從父母身上入手。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教育部展開了一項大規模的“早期兒童縱向研究(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研究人員挑選了來自不同家庭背景2萬名幼兒園及小學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用以探究孩子成長的家庭影響因素。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院終身教授史蒂芬·列維特(Steven David Levitt)用一句話概括了這個實驗的結論:只有父母本身的特質,即“父母是怎樣的人”,才能影響孩子的學業表現,而父母針對孩子的行為,即“父母為孩子做了什麼”,並無意義。

概而言之,你本身是什麼樣,你的孩子就是什麼樣。

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治療熊孩子的不二法寶。

著名企業家許仰東分享過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有一次,當他剛登上上海飛往悉尼的CA175航班時,空姐送上了巧克力和一封《致歉信》。

他想:一定是國航提高服務態度,關於空中管制、飛機誤點之類的事,想取得乘客的諒解。

但是他錯了,這是頭等艙一位旅客的信。

中英文的,信不長,但很真誠。

各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

晚上好!我是一個剛滿6個半月的小寶寶,在此向您們請安了!

今天有幸和您們同乘一個航班去悉尼,

在乘機過程中也許會因為我的哭鬧影響到大家的休息,

對此我深感不安和歉意!

我媽媽會盡可能地安撫好我,請大家多多包涵!

謝謝大家!

我小寶寶敬上

許仰東說:這是一封不該致歉的致歉信。

六個月大的孩子,哭哭鬧鬧再尋常不過了,但是,這位媽媽卻以這種體貼周到的方式,給旅途中的飛行客送來了別樣的溫暖。

同時,這位媽媽也給襁褓中的孩子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這是孩子第一次遠行世界的記錄,更是他人生教養之旅的開始。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人有教養行走八方,無教養寸步難行。

當許多父母在討論是該富養孩子還是該窮養孩子的時候,別忘了,教養才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基石。

暑假到了,熊父母帶著熊孩子又組團出動了……

——————

——————————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臺,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