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術進入鋼鐵行業,爲中國製造塑造「鋼筋鐵骨」

當前,國際環境複雜多變,世界各國對於稀缺資源和包括人工智能等在內的前沿技術的搶奪日益激烈。在激烈的競爭中,哪個國家能夠掌握核心科技,哪個國家就能掌握髮展的主動權,這在中國製造業的發展過程中體現的尤為明顯。

智能技術進入鋼鐵行業,為中國製造塑造“鋼筋鐵骨”

智能技術進入鋼鐵行業,為中國製造塑造“鋼筋鐵骨”

眼下,中國的科技創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在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基礎上,各界人士都需要切實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努力在各個行業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把科技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在國家鼓勵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鋼鐵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

從政策上看,自2015年國務院發佈《中國製造2025》 以來,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推動製造業發展,“十九大”報告也指出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促進國內產業向中高端製造轉型。在此預期下,製造業將會成為推動鋼材需求的主要動力。

近年來,中國的鋼鐵市場發展對全球鋼鐵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2016年中國粗鋼產量佔全球大約一半左右(49.6%)。近幾年國外經濟逐步復甦,但是耗鋼增長並不明顯。而中國粗鋼產量增長也在明顯放緩, 同樣進入了經濟增長但耗鋼停滯的狀態,中國鋼鐵產業正處於發展的“換擋期”,以規模效益為代表的舊動能已經開始顯得有些動力不足。

以上狀況表明我國傳統鋼鐵行業的運營模式已經急需轉變,只有整個產業鏈不斷向高端邁進,中國鋼鐵產業才能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獲取新的動力。那麼,相較於傳統模式,鋼企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來向著智能化方向推進,並實現智能製造的目標呢?

第一,重視大數據技術在整個鋼鐵行業的作用。當前,數據收集不夠完整的狀況仍然存在,進一步建立較為完善的數據信息採集系統迫在眉睫。鋼鐵企業必須建立“數據採集—數據分析—發現規律—建立專家系統—實現生產線的自主優化控制”的流程體系,通過大數據等技術來實現“優化生產線”的目的。

第二,努力實現企業系統和管理的“雲端化”。把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融入當前鋼鐵企業智能製造體系中的多個環節(包括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產品銷售等環節),並且將這些環節整體納入雲端,進而通過雲端對企業及其生產過程實現高效管理,以此來提升智能製造體系的整體效率。

第三,產業集中度應該受到重視。通過大力推進產業中優勢企業的橫向整合重組力度,充分利用現有設備,提高投入產出比和產出質量會更為容易。用最低的資源投入,產出最合理的產品,在拓寬產品的銷路的同時還能提升企業的利潤。

第四,產權制度改革速度需加快。鋼鐵企業的產權制度確立,能使鋼鐵企業真正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鋼鐵企業產權界定越明晰,越有利於鋼鐵企業用現代企業制度來武裝自己,實現長遠健康發展。

第五,完善售後服務體系很重要。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於完善產銷體系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高。而在企業相互合作的過程中,良好、健全的售後服務體系在無形中可以展示出負責任的企業形象。通過耐心的溝通和體貼的服務,企業之間往往能建立良好的長期合作關係。

經過不斷的探索和鑽研,一些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將大數據、雲計算等智能製造等技術運用在鋼鐵行業,為整個鋼鐵行業實現稚智能化轉型做出了可貴的嘗試。

例如,近日鞍鋼集團攀鋼與阿里雲共同啟動了西昌鋼釩“鋼鐵大腦”項目。據瞭解,該項目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降低鍊鋼鋼鐵料消耗、冷軋產品表面缺陷識別上,降低生產成本,優化生產工藝,提升效率和效益。

未來,鋼鐵行業的競爭將不再是價格的競爭,而是效率和質量的競爭。要想實現生產質量和效率的大幅提升,對於鋼企而言,除了提升裝備水平,夯實自身轉型升級的硬件基礎之外,更多的是要從製造向智能製造方面轉型。智能製造是中國鋼鐵企業邁向高端的“催化劑”,同時也是整個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新方向。

相信在多方努力之下,中國鋼鐵行業由傳統模式向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速度將會不斷加快,中國的製造業發展將呈現出新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