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古玉辨識,料工形紋沁蝕包漿都要全面考查,全真方真、一假俱假。

一件玉件到手,先從何處入手?本無一定之規,全憑各自經驗。學步以為:玉面潔淨先勘砂,整器老舊辨風化。

八千年古玉文化的精髓在於:解玉砂(參見《古玉學步(10):解玉砂痕一點通》)。雖然高仿與時俱進,但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工無論從磋磨到砣機,制玉的各道工序都靠流動的“解玉砂”,現代電動工具制玉,都靠固定的金剛砂,工具的歷史性差別,決定了痕跡的絕對區別——雖然有電動工後用手工打磨仿古的新工藝,但依然會遺漏破綻、不難辨識。

古代砣機固定,解玉砂始終處於遊離狀態,留下的痕跡特徵是:方向遊離不一,痕槽寬窄深淺不一,就是砂痕雜亂;而現代金剛砂電筆,砂的位置處於固定狀態,留下的痕跡特徵是:方向一致、整齊平行,就是砂痕規整(圖1)。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1-1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1-2

古法磋磨和砣工解玉砂的制玉痕跡(圖2):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2-1:紅山玉器的解玉砂痕歷歷在目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2-2:古玉開料線切割的解玉砂痕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2-3:古玉上的打磨砂痕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2-4:砣刻紋底部的解玉砂痕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2-5:打磨砂痕和陰刻線底砂痕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2-6:器面與地子一致的解玉砂痕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2-7:打磨精緻的龍山文化玉圭仍然餘留解玉砂痕

解玉砂遠觀無影、近察顯形(圖3):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3-1:濟陽劉臺子六號墓出土商代晚期玉龜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3-2:放大圖可以清晰觀察解玉砂痕

以下一組仔細觀摩,砂痕歷歷在目,不再贅述(圖4):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4-1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4-2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4-3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4-4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4-5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4-6

現代仿古,機器工打稿,然後手工修磨,手工拋光,這樣的仿品初看有一定的殺傷力。但是在放大鏡下卻無處遁形(圖5):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5-1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5-2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5-3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5-4

古玉學步(80):玉面平靜先勘砂 整器老舊辨風化(上)

圖5-5

比較之下,古砣工解玉砂與現代工金剛砂的特徵區別應該一目瞭然了。

一件玉件到手,如果玉面相對平靜或者玉面有蝕但見開窗,則先勘驗解玉砂痕,如果見假,則一假全非,就此打住;如果符合古砣工痕跡特徵,再繼續逐步辨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