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科學會是未來的迷信嗎?

佛非我


現在的科學不會成為未來的迷信,會被人忘掉。科學離真實的世界越來越遠了。現在的科學界崇拜權威的科學家已經到了瘋狂的程度,完全改變了當初科學的宗旨。如果是有名的科學家還好點,要是沒名的或被稱作民科的,一提出和權威科學家不同的觀點,就像捅了馬蜂窩,各種貶低諷刺挖苦都來了。好像維護的人真懂科學似的,其實就是在人家後邊盲目的跟風而已。

首先說一下《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之一就是“光速不變原理”。狹義相對論的一切結論都離不開這個原理。這個原理的支撐實驗就是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和雙星的觀測結果。邁克爾遜實驗原意是要驗證以太的存在與否。當時認為地球圍繞太陽以30公里/秒轉動,以太是絕對不動的(其實也是認為太陽是不動),這樣,在地球的就有30公里/秒的以太風。邁克爾遜設計的實驗,按上述條件計算可以測量到0.4個干涉條紋。而實驗測量的結果是小於0.01個條紋,這可以認為是測量誤差。這樣就得出實驗結果的解釋:要麼以太完全被地球所帶動,要麼光速不變。而愛因斯坦認為:光的傳播不用介質,光在真空中就能走,真空中什麼也沒有。從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得出光速不變原理。

但是,後來狄拉克通過分析認為:真空是帶著負電荷負能量的電子排列成的,正電子就是從真空中打出來的。而現在科學認為真空是能量海,就是由能量組成的海洋。這樣就和當初愛因斯坦所認為的真空完全不一樣了,光不是在空曠什麼也沒有的空中走,而是在充滿能量的海洋裡走。當初假設有以太也是為了解釋光為什麼能在真空裡傳播,但是以太只是一個名詞,沒有什麼內容。現在把能量海起一個名字就叫“以太”是不是很合適?

既然真空裡是有能量的,那麼光速不變也不成立了。邁克爾遜實驗可以認為是:以太完全被地球所帶動。在流體力學計算的時候假設:物體表面的流體運動的速度和物體表面的速度相等,也就是流體完全被物體表面所帶動。計算的結果基本符合實際情況。對以太也可以參照流體力學的情況,假設以太完全被地球表面所帶動。因為邁克爾遜實驗也是在離地面不遠的情況下做的,在這種條件下可以認為實驗室內的以太和地球表面同步。是以太完全被地球所帶動,而不是光速不變。

但是,這樣有解釋不了地球和天體為什麼不被以太所阻而停止運行。其實,宇宙中的一切都在旋轉著,以太為什麼會是靜止的呢?難道以太不會是旋轉的嗎?宇宙中的一切都在旋轉,以太也是一樣,都在旋轉著。如果以太是和地球旋轉是同步的,同樣測量不到干涉條紋。

雙星觀測是對一對相互旋轉的恆星,認為如果光速隨著發光體運動,在其中一顆恆星斜向朝著地球運動時,會有一段軌跡上的光同時到達地球。這樣,在地球上就可以觀察到一段光弧。而實際上只觀察到一個光點,從而否定光速隨著發光體運動。但是,光速已經不是不變的了,可以用以太受雙星、地球和路途中以太狀態的影響來解釋。洛倫茲變換當初就是假設以太受地球運動影響推導出來的,用來解釋邁克爾遜實驗的只不過被愛因斯坦以光速不變而加以利用了。

再說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是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又假設引力等效加速度和任意運動狀態下描述物體運動的形式相同。這個引力等效加速度的假設的條件是萬有引力和質量成正比。在現有觀測的情況來看,宇宙中的物質分佈在大尺度上大致算比較平均。如果把宇宙按照球體用萬有引力定律來計算,大家知道,質量均勻分佈的球體內部某一點所受的整個宇宙的合力,是和這一點到宇宙中心的距離成正比的。那麼,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可以觀測到:恆星和星系等天體運動的速度一邊快一邊慢,遠離宇宙中心的方向快,指向宇宙中心方向的慢;如果地球是宇宙中心,會觀測到天體圍繞地球旋轉的速度,隨著離地球的距離增大而增大。這裡說的速度是橫向速度,而不是宇宙膨脹的速度。這兩種情況都沒有觀測到。足以證明所謂的萬有引力不萬有。這是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下得出的結果。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雖然說有什麼時空彎曲等等說法。但是,對於觀測者來說是沒有區別的。因為所謂的空間彎曲也好,收縮也好都是對站在時空之外的觀察者來說的,在時空之內的觀測者來說空間還是平直的。就是說,無論是牛頓引力定律和是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如果宇宙不是球形或質量分佈不均勻,結論依然成立。只不過把宇宙中心用質量中心來置換。沒有觀測到離中心越遠引力越大,至少說明萬有引力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所謂的萬有引力並不是在哪都和質量成正比,是隨著距離變化的。這裡指的變化是說:萬有引力定律的引力常數不是常數了,而是隨著距離變化的。那引力等效加速度的假設就不成立了,同樣的加速度等效多大距離的引力?

在地球和太陽的引力的計算上,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和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非常接近。用萬有引力定律得出來的地球圍繞太陽運轉是一個不穩定平衡系統。如果稍微受到一點外力干擾或內部突然質量重新分配,地球將脫離軌道,越來越快的落到太陽上或擺脫太陽的引力。不只是地球,太陽系內的行星,銀河系中的恆星系,更大的宇宙結構都是如此。但是,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而且,行星圍繞太陽運轉也不是沿著橢圓軌道順暢的運行。通過觀察,行星是在軌道上做小範圍的不規則運動。天文學家把這種現象叫作“弱混沌”,就是在軌道上做混沌運動。這也不是萬有引力能解釋的。

還有,量子力學也是一樣,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也許有人說,科學指導了科技的發展。這只是不符合事實的說的。不信,你回過頭來看一看,在重大發明的過程中,理論是起什麼作用了?飛機,原子彈,激光等等。都和當時的科學理論沒有關係,飛機的發明促成了空氣動力學的誕生;原子彈的發明使質能方程有了解釋的機會(對不對也沒有驗證,沒測量過釋放的能量是否符合質能方程);激光器的發明,把愛因斯坦受激輻射公式中的時間參數擴展到了負數(只是一種解釋方法。不然,按愛因斯坦的受激輻射根本造不出激光器來的)。所以,現在的科學會成為未來的笑話,然後被人忘記了。


先生242470081


話反過來問,就對了!宇宙中生命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地球上的生物屬於碳基生命。其他星球有硅基生命,琉基生命,氦基生命等等太多的形式,所以說太陽上有生命也是正常的!對於宇宙中的生命形式實在是太複雜了,不要老想著需要跟人扯上邊!我們地球人是需要氧氣外星人不一定需要氧氣!光地球的沙漠中還生長著一種魚叫腹魚!作何解釋?外星人如果也需要氧氣的話估計就不能叫他外星人了!你把古人叫來讓他承認wifi的存在,打死他他也感覺不到!為什麼?你習慣了,而對於天圓地方的古人來說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只能認為是神。對於沒有發現外星人這件事來說,是人類目前發展的時間還遠遠不夠資格!在大海里舀了一瓢水,監測了半天,得出結論這個海里沒有魚。外星人所在的星球只要比地球早一億年形成那就比地球上的人類厲害太多了!古人一個月行走了八百里,現代人坐飛機也就20分鐘的事!宇宙中是鐵定存在外星人的,它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地球也是從一開始形成就有了生命。我們能追蹤最遠的也就是恐龍了,難道說那時候沒有人類出現恐龍就不是生命了?在恐龍之前還有很多批次生命誕生!它是隨著地球的形成一開始就有生命!史前文明也是存在的!大量數據早就證實了我們不是地球上的第一批人!早於恐龍之前也可能有人類出現又滅亡了,美國的三葉蟲化石上人的腳印就證明了那個特殊的時代!人類最終會突破基因實現長生,衝出地球進入星際旅行時代!天天還在上班的科技水平是沒有資格發現外星人的!何為外星人?它肯定是不用上班了才有空去星際旅行!機器人都幹完了不去星際旅行幹什麼?到最後都進化成了神一樣的存在!當未來的若干年人類瞭解了宇宙的本能力量,並學會利用宇宙最原始的洪荒之力,未來人類對於現代人也是神一樣的存在!這也是霍金警告我們不要主動招惹外星人的原因!你還想給外星人動用核彈,外星人用意念就能讓你的基因突變!地球人好好發展吧,未來是不可想象的!!!


pb2500


如果一個科學理論被徹底推翻了,那麼這個科學理論就會是偽科學。如果有人抱著堅信這個偽科學的態度不放,就是迷信。但是:

第一,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科學理論被推翻過。

第二,科學理論永遠不會成偽科學。

第三,抱著不放的態度,本身就有悖於科學,與科學無關。

所以:

1,科學不會成為偽科學。

2,科學不會成為迷信。

3,迷信的行為本身有悖於科學精神。

4,科學的態度本身就在抵制迷信的行為。

很多民科認為,愛因斯坦、牛頓都不值得一提,他們的理論就是個泡沫,是吹出來的,似乎他們只要拍一拍天靈蓋,靈光一閃,就可以立即推翻牛頓力學和相對論,然後要名得名,要利得利。經常把推翻科學掛在嘴邊的人,通常就是這些民科。我不知道古往今來有哪一個科學理論被推翻了。我翻閱了科學史,從頭至尾,也沒有看見一個科學理論被推翻的。看來,有些人把迷信和偽科學等同於科學了,連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理論,都沒有搞清楚。既然連什麼是科學理論都搞不清楚,你有什麼知識和能力去“推翻科學”呢?那不是很可笑嗎?

如果你不服氣,不妨提出幾個科學理論被推翻的證據或者例子如何?

當然,有些人會不服氣,說,地心論不是被推翻了嗎?韓春雨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論文不是被撤稿了嗎?拜託了!地心論只是神學理論的一部分,從來沒有成為科學理論。科學理論有三個必要的要素:可以預言,可以檢驗,數學自洽。

地心論完全依靠宗教權威維繫建立,與這三個要素一個都不沾邊。至於韓春雨,他的論文從來沒有被同行評議檢驗正確過。不是發佈在科學期刊就是科學理論,還要重複的實驗的檢驗,也就是全世界所有的實驗室都可以按照你公佈的方法來重新做一次,發現可以重複,你就是對的,沒有辦法重複,你就是不可靠的。

總而言之,科學就是反迷信的方法,是迷信的剋星。而迷信就是科學的對立面。說科學等同於迷信,等於說健康就是一種病,而病就是健康。


懷疑探索者


首先,你得明白科學是什麼,迷信是什麼。

按照劍橋百科的解釋,所謂科學是基於觀察與歸納得到的事物的規律。

也就是說,如果你每次燒香都能看見祖先的靈魂出現,並且所有在場的人都看見了,並且每次你誠心禱告都會成功。那麼經過一百次,一千次之後,焚香之後誠心禱告就能見到祖先,就是科學。

什麼是迷信呢?你聽說焚香後誠心禱告,祖先就會來,但是你從沒真的見過,同在現場的人也沒見過,但你還是相信,這就是迷信。

所以,科學永遠不會成為迷信,但有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或者不準確的。例如,人們觀察到電流現象,最初用正電荷從正極流向負極來解釋,完全能夠很好的解釋當時觀察到的現象。這在當時就是科學。但是後來發現不對,事實是負電荷源源不斷的從負極向正極跑,結果又被認為是科學,再後來發現,電子跑的速度並不快,其實是場的傳播速度很快每秒三十萬公里,而場中的電子迅速被驅動,而不是電子從負極出發以每秒三十萬公里的速度跑到正極。

這就說明,科學可以被證偽,但是你不能管被證偽的科學叫做偽科學或者迷信。

迷信的一個特點是不能被廣泛的啊,重複觀察,但是迷信的人卻深信不疑。例如美軍在太平洋一個島嶼建立二戰的基地,當地人認為美軍是神,給他們帶來罐頭。美軍撤離後,他們就製作了飛機模型膜拜。儘管膜拜從未召喚來美軍再次給他們發罐頭,但是當地人都一直在膜拜並且相信足夠誠心的話,美軍就會來發罐頭。這就是典型的迷信。

因此,科學結論即便會被證偽,但是它還是科學,而迷信則永遠是迷信。

說句題外話,有人說中醫是偽科學是迷信,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為中醫在長期觀察下得到的是有效的結論。並且有效率非常高,並且這種觀察並不侷限於特定人,而是所有人。因此,中醫是典型的科學。


扭矩MAX


過去人們,以神鬼傳說來解釋自然現象,就是那時他們的科學,現在我們有更科學的解釋,就認為那時的人愚昧迷信。現在,我們用科學來解釋自然現象,若干年後,有了更科學的科學,我們現在的科學,會被以後的人,也認為是愚昧和迷信嗎?

  這是對科學這個詞彙想當然的濫用,詞彙濫用的結果就是什麼都給攪成了一鍋粥。並非任何對世界和自然的成型或不成型的支離破碎的解釋都能被叫做科學。


  人類歷史上用神話故事用宗教傳說用種種稀奇古怪的腦洞來解釋自然現象以及自身的起源,這不足為奇,正是人類的天性,為一切事物賦予某種解釋,這是我們大腦的本能,至於正確或者錯誤,並不那麼緊要。有解釋永遠比沒解釋要好,解釋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安撫我們的心靈,甚至以此來構建社會體系和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自然現象很少是單純的自然現象,而不和人的行為規範,社會秩序相關聯的。哪怕是天狗食月,你也得拿個盆子敲打。而要是某地地震,那就是天子或大臣失德,換句話說,從來沒有獨立於人之外的自然。


  所以,在西方歷史上,為啥把地心說換成日心說,要搞出人命來?因為,這不是簡單的把地球中心換成太陽中心,而是一場思想上的大革命,涉及到人的命運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同樣的,在我國古代,研究天文不是研究自然知識,而是想造反。而直到今天為止,人們還在說“裝逼被雷劈”。雷公電母從來不僅僅用於解釋雷鳴電閃,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劈死不孝子。比如京劇天雷報,就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官宦人家的嬰兒,在戰亂之中被遺失,被張元秀老夫婦拾到。這兩老夫婦無兒無女,因此將這個嬰兒視若己出,取名張繼寶,不僅撫養他成人,甚至還送他上學,大概是因為開豆腐店的緣故,有幾個錢財。時光荏苒,轉眼十三年過去,時局再次平定,張繼寶的親生父母尋訪回來,將他帶走,從此與養父母離別。劇情到此本來還算平常,但緊跟著畫風一變,張繼寶長大後,居然中了狀元。然而,這不是一個傳統的才子佳人故事。


  就在這時,張繼寶的親父母要求他將養父母接來盡孝。而張繼寶中狀元以及他將親自來接張元秀夫婦去養老的消息,也傳到了張元秀夫婦耳中,他們當然萬分驕傲和高興。哪知道張繼寶是個薄情寡義之人,雖然親父母嚴命他去接人,但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和張元秀夫婦見面之後,給了一筆錢財,以此來償還養育之恩。張元秀夫婦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養大的孩子,居然認為錢是萬能的,將十多年的養育之情視為無物,於是憤而撞牆自盡。戲劇的高潮到此到來,當張繼寶淡漠轉身離開之時,天空忽然陰雲四布,張繼寶被雷電劈死當場。

  就算時代已經到了二十一世紀,我要是說一句,雷不會特意的劈不孝子以及所謂的裝逼之人,大概仍然會讓一些人心中萬分的不痛快吧。然而,事實如此。事實上,如果我們真的相信被雷劈的人都有某種罪行或者道德上的重大過失,難道不是憑空汙人清白嗎?愚昧和迷信的觀念常常害人害己,和科學上的錯誤認識有著本質的差異和區別。

  被雷劈和道德毫無關係,只要你不幸的呆在了雷劈的範圍內,你就可能被雷劈。如果發現自己呆在了雷擊將至的場所,比如頭髮豎起等,那麼按照圖中姿勢可以降低被雷擊中或即使被擊中也讓危害降低的可能性。

  • 蹲下,身體儘量貼近地面,但別躺下

  • 不接觸任何可能導電的物體

  • 用手捂住耳朵,落雷常常伴隨巨響

  • 一隻腳用腳尖接觸地面,另一隻腳部分腳跟著地,雙腳後跟靠攏。如果真被雷劈中,那麼電流有可能如圖中所示流出,不會經過身體的其它部分,這是因為天空和大地之間常有回閃現象,也就是說雷擊會發生兩次,一次從上向下,一次從下向上。如動畫中的慢速播放的演示。

  

  這些主要是用來震懾管理人心人倫乃至作為道德規範的根基的觀念,一旦獲得社會權威的支持,那這個體系可並不會讚賞任何人去努力探索事實的真相,更不會讚賞任何人對這些解釋的質疑和蔑視。即便作為社會的統治者未必真信這一套東西,但他們大多認為用天地之威,來恐嚇和管理愚夫愚婦們很方便,同時,在沒有更好的解釋的情況之下,統治者自身也未必真的完全不信。被今日開化的文明人視為愚昧和迷信的觀念,從來不是簡單的對自然的錯誤的解釋。它們統統涉及人心、倫理和道德,並嘗試用恐懼進行社會管理以及規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愚昧和迷信是對人類的犯罪,它們的罪不在於它們是錯的,而在於它們直接或間接的禁止了對自然真相的探索,以及對它們在胡說八道進行的質疑。


  關於科學是什麼或者不是什麼的文章很多很多,不過,我覺得這句格言,很好的闡釋了科學的雄心壯志。

  科學家的歷史責任就是做異想天開的事,推翻人們難以捨棄的信仰,並且還要消滅神靈。—— 弗里曼.戴森

  事實證明,只有把自然現象和人倫道德信念信仰等剝離,我們才有機會一步一步的認識自然的真正的規律。而唯有科學才真的配得上這句話:“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但必須指出,日新月異的科學不是憑空產生,更像是一個修高樓的過程。


  從科學誕生開始算,科學史上寫滿了前輩科學家們犯的錯誤,但沒有一個對科學有所瞭解的人,會認為一百年前的科學家們是愚昧和迷信的,而是對他/她為什麼會犯那樣的錯誤,抱以某種深刻的同情,因為實驗儀器的限制,因為大自然如此複雜,就像巴斯德的名言:自然總是撒謊。所以,要想獲得一點點真知灼見,註定了要費很大功夫,有時候還需要一點幸運。有一個模型很好的說明了科學這種體系和別的體系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知道我們在不斷的犯錯,我們是從一個錯誤走向下一個錯誤,這個模型被稱為try-error模型,即嘗試-錯誤模型,我們在這個模型中反覆循環,直到某一天不論是必然還是偶然,終於收穫了一些靠譜的科學知識,它們慢慢地積澱起來,而後人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探索,並想辦法繞開前人遇到的困難,規避已知的錯誤。


  科學一步一步的發展,總是在前輩們開闢的道路上或者倒下的地方,繼續前進的,這是一個繼承和發展的過程。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指出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不是宇宙的真相,但無論是他本人或者現代的任何物理學家,都不會否定牛頓的豐功偉績。而事實上,牛頓的定律直到今天依然很有用,只要在他的定律能用的範圍內用就行。


  科學的確在不斷髮展,但舊的已經確認的知識,在它限定的範圍內,是永遠可以使用下去的。如果不是這樣,那科學也就不可能有什麼往前探索的堅實的基礎可言。就像發現了原子不是物質的最小組成單位,但這並沒有否定在化學反應這個層次上,我們照樣使用原子這樣的概念,只要別在已經有了實驗證據證明原子可分後,還依然固執的堅持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實體就行。那麼這樣的科學家是否存在呢?


  當然有可能存在,因為研究科學的科學家也是凡人。就像歷史上,已經確認了核酸是遺傳物質之後,蘇聯的某些科學家為了迎合政治人物的喜好,堅持蛋白質才是遺傳物質,並動用政治大棒,將相信核酸是遺傳物質的同行們,流放監禁槍斃,製造了人類科學史上最血腥和悲劇的一幕,將前蘇聯的遺傳學幾乎徹底摧毀,直到今天也沒有恢復過來。但這不是因為愚昧,而是因為冷酷的爭權奪利,源於政治對科學的粗暴的干涉。事實上,這種干涉現在依然存在。


“我們將走向柴堆
我們將被燒死
但是我們絕不從我們所確信的退卻
讓我坦白地告訴你們,我曾經相信,現在也還相信並堅持我所認為的是正確的
這是一個事實,僅僅因為身居高位者希望我退卻就要我退卻,是不可能的”
————前蘇聯遺傳學會主席,瓦維諾夫,餓死於獄中


  無論你如何理解什麼是科學,記住下面這段話總有有益的。“自主思考的權利,質疑的權利,表達不同觀點的權利,這不僅構成科學發展的首要的道德基礎,實際上,也是人類全部思想生活的基礎。”—— 發現輻射可以誘發基因突變,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的遺傳學家 赫爾曼·約瑟夫·穆勒


三思逍遙


開門見山,科學永遠不會變成迷信,只會被更先進的科學所取代,而過去的科學將作為當時那個階段先進生產力載入史冊。如果要了解為什麼會是這樣,就要了解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迷信,以及他們的生成方式和目的。

科學是人們對自然界規律的認識,是這個世界本質的認識,它是通過用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不斷的追求和探索得到的成果。

這些成果包括髮現、發明和創造,以及科學的理論。什麼是科學精神呢?就是不斷探索和不斷修正永無止境的精神。科學從來沒有終極理論,而是不斷髮展的理論。科學是有階段性的,在現階段是科學的東西,隨著事物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有了新的發現和突破,就要修正原來理論中不合理的東西,與時俱進。

科學的方法就是通過一代一代科學家們建立起來,世界科學界公認的科學觀測實驗方法、數理化的理論方法等。

所有科學發現和理論的提出,都要經過這些方法的檢驗,允許世界上所有的人(不限於科學界人士)進行質疑和重複實驗,一旦與宣稱的結論不符,就可以推翻或不承認這個發現或者理論。韓春雨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些科學方法也是與時俱進的,只要人們對這個方法或者方法中某一個環節有質疑,能夠提出更好的方法,得到科學界的公認,這個方法本身就要修正。

這樣得來的科學成果當然就是現在最據權威的科學事物,但任何科學事物都是現代時的科學事物,不代表將來時,將來有新的理論能夠修正或替代現在的科學理論,就是科學的進步,但這個現代的科學理論將會以其實際對社會推動的業績載入史冊。

當有新的理論或者發現對過去的科學定論進行修正或替代時,新的科學理論或發現已經過科學方法驗證並得到科學界公認,這個時候你還頑固堅持舊的理論或者極力反對科學的進步,這就是反科學和偽科學了。

科學界與宗教界關於地心論之爭,相對論修正了牛頓經典力學的侷限性之爭就屬於這個範疇。但這並不否定地心說和牛頓經典論力學在科學發展史上的功績。

那麼,迷信是什麼呢?迷信就是非理性的相信某種行為或者儀規具有神奇的效力,或者痴迷於某種沒有證據存在的東西,自身對某件事很迷惘,卻盲目相信,不理解的相信。

古代由於沒有科學知識,對大自然一些自然現象和人類生老病死不了解產生的的一種猜想,現代科學對這些現象已經弄清了,一些人還頑固的堅持那些猜想,就是迷信。

一些世界上沒有證據存在的事情,捕風捉影隨意幻想,甚至運用毫無根據的神鬼玄說去解釋,這就是迷信。迷信的木匾不是發現自然規律並運用其來造福人類,而是為了吸收信眾和門徒,維護自己的權威和利益。

迷信散佈者不允許別人質疑和反對,動輒要人們拿出證據來證明本來不存在的東西,這是十分荒謬的。

你要人家反證你,首先要證明自己說的正確,沒有的東西怎麼證明沒有?時空通訊曾經對一個神鬼痴迷者說,如果某人說你是壞人,而且沒有證據,要你自己找證據說明自己不是壞人,你怎麼找?

迷信是社會一種十分醜陋的現象,阻礙了人類的認知和社會的進步,迷信活動沒有任何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通過一些道聽途說以訛傳訛、謠言惑眾等方式,愚弄民眾,導致一些崇信者人心惶恐生活不安,有的還導致無妄之禍血光之災,家破人亡。這些精神毒瘤害人不淺,可惡可恨。

所以迷信與科學完全不是一條道上跑的車。

有人說科學也不能迷信,這是毫無邏輯的扯淡。科學從來沒有盡頭,是不斷髮現和前行的,是一種方法和精神。科學允許質疑和修正甚至推翻,只要你按照科學的方法得到重複認證取得科學界的公認。科學只承認對的,錯的就不是科學。

如果你迷戀和堅持錯的,這是反科學和偽科學,與迷信科學八杆子也打不著。

科學與迷信是水火不相容截然不同的兩種事物,科學永遠是科學,迷信永遠是迷信。如果有人把迷信當科學,當然這本來就是迷信,不是將來是迷信,而是現在本來就是迷信;而把科學當迷信者,是沒有起碼的科學認知,本身就是一個迷信者,卻要扯一塊科學的遮羞布而已。

這就是時空通訊的觀點,歡迎大家點評討論和發表高見。感謝朋友們的關注支持和理解。

時空通訊所有發表的回答和文章都屬原創作品,已經授權“維權騎士”維護保障本人原創著作版權權益,侵權必究。有需要使用本人原創作品的歡迎聯繫本人授權,謝謝。


時空通訊


發現人們還是沒有把科學和科學理論區別開來,所以總是解釋不清科學。科學:解決一切問題的正確態度和方法。科學理論:是用正確的方法通過實踐檢驗的知識結論。科學理論不能代表科學,理論是具體(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的,科學只是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它是抽象的(適合解決任何問題),沒有什麼三原則三關鍵詞。隨著人類認知事物方法的進步,又會發現新的事物證明以前的科學理論是錯誤的。但是,推翻的不是當時的科學,只是當時用科學建立起來的理論。

用科學方法建立起來的理論叫科學理論。後來的理論推翻以前理論都是理論的不斷完善,不是對以前理論的否認。比如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現在日心說又不成立了,這幾百年的觀察說明人類在不斷地完善宇宙論。

迷信的意思是絕對相信某人、某事物或者某國,並不完全指相信鬼和神的行為。

如果真正迷信科學倒是萬幸,因為人們只相信正確的態度(實事求是)和正確的(最簡單最有效的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不可能人人做到的。

科學永遠不會過期,因為世界上所有問題都只有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才能解決。


許躍波


錯了,現在的科學,尤其是尖端科學恰恰就是現代的迷信,大爆炸、黑洞、蟲洞穿越、暗物質、暗能量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五四以來我們錯把科學當真理,不瞭解科學的前身就是古希臘人發明的形而上學,而形而上學的核心就是超自然不真的平面幾何。

嚴格來講,現代科學是個不斷證偽、自我否定的對自然的認知過程,如果如此定義確實、理想中的科學理論在未來可以得到論證和實證,那麼現代的科學就是未來的常識。

從功利角度來看,科學可以救人、科學也可以害人,核武器、化學武器不提,去讀一讀被評為人類最邪惡的公司孟山都的發家史及其他們的系列邪惡科學產品,包括最新的轉基因產品,你就明白了科學的危害。因此,千萬不可迷信科學,不要再說“相信科學”,更不要刻意用科學理論冠稱意識形態價值觀。


Lauzi


前言:看到有一位網友的評論,說的非常好,他說科學觀念即使錯了也的確不能稱之為迷信。
我認為他說的不錯,迷信是一種執念。即使對正確的認知的執念,也可以叫迷信,因為再正確的認知也是一定局部範圍內的,不可能是絕對的。
迷信是一種心態,而不是內容本身。科學觀念即使錯了也的確不能稱之為迷信。

這個問題相當好!很多人看到今天我們認為古代的很多認知是迷信,就會自然聯想到今天的科學到未來也會被未來的人認為的迷信。

其實,這是因為還沒有對科學和科學理論的區別弄清楚,還沒有明白科學是什麼?迷信是什麼?

我可以先大聲說出來,科學就是經驗認知(信息),迷信就是觀念認知(信息)

,無論從人類起始點開始,還是以後一萬年,都是如此。

我之前很多文章多次論述了科學是源自生命有機體的應激感應,是智慧信息從基因傳播模式進化到非基因傳播模式的高級階段的智慧載體的經驗類信息。也可以說科學是一種應激感應信息的高級版。而特別注意的是,科學理論是一種經驗類認知工具,科學理論不能等同於科學。

科學是一種經驗類認知,也可以說是人類的應激感應信息。而科學理論是人類對應激感應信息進行意識加工的工具,工具可以發明無數種,而應激感應信息只有一種(同一個局部範圍內只有一種),也就是說“經驗類認知--->科學(科學本身也是一種經驗類認知)”只有一種。不能把科學認知與科學理論混淆起來,把科學理論中的科學觀念等同於科學認知也是錯誤的。

這裡所說的應激感應信息的只有一種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同樣的局部範圍內。舉個例子,人在地球看日升日落、斗轉星移。如果觀測範圍發生變化,這個應激感應到的信息就會變化。其實這也就是應激感應信息的可證偽性。

我在之前有一篇文章,說到托勒密的地心說也是一種以經驗來做基礎的理論,換句話說就是廣義上的科學理論。按照我之前的定義:科學是意識進化到高級階段即意識工具化的經驗認知。科學理論,是對已知經驗的意識加工與放大認知的工具。托勒密的地心說,基本核心還是當時人類的觀察觀測經驗,並且他用了一套複雜的思維工具進行對已知經驗的加工和放大,並且基本上放大後的推論與實際觀測相符,當然有一個誤差,很多關鍵就是這個誤差的原因。支持托勒密使用思維工具對觀測經驗進行思維加工放大的是托勒密的觀念,即地心說。這個“科學觀念”今天看來不正確但當時卻是支撐托勒密完成其偉大理論的思想基礎(觀念基石)。

今天,同樣的,科學理論的建立也是基於經驗基礎,從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是這樣的。科學理論中科學觀念支持了科學家建立其理論,這是他們建立理論過程中首先從隨機性模糊性的頓悟後誕生的意識固定化系統化,意識固定化系統化即觀念,科學觀念就是這樣產生的,下一步就是進入到意識工具化階段,實現將經驗認知信息進行意識工具化下的思維加工、放大,推導出新的經驗信息。

這樣科學理論中,就包含了:經驗、工具、觀念。而其中的科學觀念往往會隨著時間的發展成為阻礙下一個思想形成的關鍵,這種阻礙不僅僅是在舊觀念者暴力上的、權利上的,而且也因為深深影響著所有人,根植於所有人的腦海中,這種根植性本身也是阻礙。當然從信息的穩定性和突變性角度看,這種根植性其實就是認知的穩定性,對於智慧載體具體有利的作用,當然也會出現不利的情況。

今天,我們也沒有理由相信我們的觀念1000年以後不會發生改變。我們今天的科學理論,如果說能夠不被時間淘汰的只有經驗認知信息,而其中的科學觀念將必被時間淘汰,其中的思維工具,可以作為後來者的參考。

托勒密時代的經驗“日升日落斗轉星移”今天還是如此,可能因為宇宙是運動的原因會有位置上的變動,但基本運動規律不會變,日升日落斗轉星移。托勒密的思維工具今天看也很複雜,對於今天的意義就是一個參考而已。托勒密的地心說今天被認為是錯誤的。看來,後來成為迷信的就是其中的觀念部分。

從這一點上說,現在的科學會是未來的迷信說法不對,而應該說現在的科學理論中的科學觀念會是未來的迷信。


探索貓


人類對自然界及自身的認識,是一個由淺入深,不斷修正,不斷提高,不斷髮展的必然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的由低級層次向高級層次的發展過程。矇昧無知和智慧文明總是在一個不斷比較的過程中才得以存在。世上不會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而所謂迷信者,首要之點在於迷。迷而信之。迷是一種固執,是使之堅信的力量來源。迷信是拒絕修正,改變,提高和發展的。是一種僵死的信仰。曲別有鬼神迷信,自然力迷信,政治理念迷信等等。同時,迷信也是人類不斷走向新文明的反動力量。未來人類反觀我們的時代,是否會認為我們是愚昧而迷信的問題,主要還要依據我們時代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否俱有固步自封,拒絕修正,拒絕改造提高及發展的特質。只要我們不拒絕新的認識,不拒絕不斷修正自己的認識,那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科學就不會是愚昧而迷信的了。一萬年後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