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如何開闢渠道?

產品生產出來了通過什麼渠道銷售?

新品牌如何開闢渠道?

其實提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問:

有多少人知道你這個新品牌?

渠道很重要,但是現在不是渠道為王的時代。不是處於只有犄角旮旯士多店的偏僻村落,客戶知道並認可了品牌,難道通過什麼渠道購買有難度嗎?電商如此發達,京東淘寶有贊走起,再不濟,你也可以多註冊幾人微信號等著客戶加你,通過微信溝通直接發貨啊。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問:

新品牌通過什麼渠道讓客戶接收到品牌信息?

準確點說,“渠道”應當理解為“接觸點”更為妥當。這是許多新品牌必須正視的問題,新品牌無根基、無名氣,一般情況下預算也並不充裕,如果產品開發出來,在渠道上沒有突破,那麼肯定是死路一條的。 重視問題當然是正確的態度 ,但是也沒必要將難度預估得過高,如何開闢渠道,是有辦法化解的。

做什麼、怎麼做之前必須先要搞清楚要什麼,有什麼,所以事先必須正視兩點:

一、必須先得有預算

有一個非常扯蛋的妄想痴想臆想,就是零預算幹大事。持這種想法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喝西北風就能填飽肚子呢?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即便沒有直接成本,也有間接成本。有些事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事先投入金錢,但你怎麼知道人家有沒有在其它地方付出代價呢?你做電商想上鑽展,開直通車,你不付費行嗎?你當馬雲是你親爹啊?你倒是妄想但馬爸爸可不樂意啊。

所以,開闢渠道前,必須先得有預算,預算多少決定著方式方法組合,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嘛,空手套白狼就甭想了,刷臉賣人情的代價太高,根本不是塑造品牌的科學方法。

如果半毛錢的預算都沒有,後面的事情想都不要想了。

二、要銷額還是獲取用戶

品牌是長期的經營,在開闢渠道前,我們先要明確,首要目的是銷售產品還是獲取用戶?二者必選其一,分清主次矛盾,明確了主要任務才能制定策略步驟,當然最好的結果是魚與熊掌兼得。新品牌開闢渠道的首要任務,通常情況下並不是為了當前銷額,而是先篩選精準客戶,取得一定的名氣,籠絡到前期的種子客戶群。

明確這兩個前提之後,怎麼開闢渠道可以分兩個步驟:

一:塑造全方位傳播載體

這一步是先行條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太多的人卻忽視了。這一步做好了,就可以取得四兩拔千斤的效果,即使品牌產品只是簡簡單單的放在京東淘寶等電商頁面上,(相比同類型品牌產品)也會獲得不俗的點擊率。

將渠道開發前置到產品開發階段,謹記品牌是物質+意識的綜合體,並不簡簡單單為了滿足功能性需求,還有精神性需求的。客戶有沒有興趣深入瞭解產品?客戶消費你這個產品之後,有沒有留下深刻印象?包裝是直接扔了還是捨不得而留了下來?客戶有沒有興趣拍照發朋友圈?客戶願不願意給這個品牌來二次傳播?你怎麼激發起口碑營銷?……

這些都是要考慮的,產品的包裝設計、產品的消費體驗等等,塑造品牌的全方位傳播載體,這是後面進行渠道開拓的先發前提。

渠道開發並不只是階段任務,而要從品牌塑造整體過程上來考慮。

二:精細化精準深耕自媒體

多如牛毛各種自媒體給資金並不雄厚的新創品牌提供了絕佳機會,它並不像以前的媒體那樣天女散花一般海淘相對應的客戶,這些眾多的

自媒體將各類類型的人群做了一個非常精細的類別劃分:學生黨群體、擼貓吸狗群體、二次元群體、馬拉松愛好者群體、馬甲線群體、文藝裝逼範群體、中年盤串油膩群體、年輕辣媽群體、永遠少女心群體、技術宅男群體……

包括但不侷限於公眾號、微群、Q群、知乎、小紅書、微博、抖音、今日頭條、淘寶客……有人的地方就有社群,不同的組合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些都需要花精力時間去精細深耕,找到最適合自己品牌的用戶接觸渠道。

比預算多少更加重要的是怎麼將產出投入比最大化,100塊的投入是得到10塊、100塊、1000塊、10000塊……這就是考驗品牌營銷主理人運營能力的關鍵所在,這才是真正的技術含量。

兩者是要高度融合起來的,不能只看銷售額,做一錘子買賣,後會無期,再也不見。目光短視不是塑造品牌應有的態度。須知,運營品牌是要與客戶建立穩固的信任關係。只要關係長存,以後的路還長著呢。

買賣延續長遠,是要眼前利益還是長久利益?

任何一個明智的人,心裡會惦量清楚的。

這裡所論述的是大概思路,並不是說只有自媒體可以挖掘,我的意思是,這是最高效的最適合新品牌的渠道。如果資金充裕,還可以進行異業聯盟、展會展覽、活動贊助……等等多種渠道。

第139談

新品牌如何開闢渠道?

新品牌如何開闢渠道?

weixin:Bee_siji

新品牌如何開闢渠道?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新品牌如何開闢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