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經濟向好中有隱憂

二季度經濟向好中有隱憂

7月16日上午,據統計局數據,中國二季度GDP增長6.7%,預期值為6.7%,一季度GDP同比增幅為6.8%。數據公佈後,國家統計局、官媒教科書一般、甚至拿過去的報道與內容稍加改動幾個字就可以把又一個輝煌成就發佈出來。成績、輝煌已經說盡、窮盡了。這裡就不再贅言與錦上添花了。我還是給二季度經濟成績單挑點毛病,提出一些問題,重點是發現經濟增長中的一些隱憂,以便決策層更好把握經濟走勢,特別是消除隱憂,讓中國經濟走好。挑毛病,談問題,發現與提出隱憂,絕沒有惡意,也不是唱空,雖然不好聽甚至難聽,但絕對是負責任的態度,目的在於中國百姓過的更好。

統計局數據的公信力如何?社會都心知肚明。一個規上企業利潤同比數據公佈後反而需要連篇累牘的解釋,質疑聲音不斷;一個用電量數據公佈後,只能用統計標誌調整的解釋來回應質疑。這些都根本無法消除社會疑慮,因為像哄小孩子一般的牽強附會。

二季度6.7%的這個增速已經不低,或有高估嫌疑。同時,必須注意的一個關鍵問題是GDP增速是在什麼樣的宏觀政策環境之下。如果GDP增速是在貨幣政策寬鬆,降準放水貨幣下,那麼,這樣的GDP增速注水成分非常之大。一定要打折看待官方公佈的數據,特別是決策層決策時。如果是在貨幣收縮,持續加息回收流動性情況下的GDP增速,一般都存在低估的情況。比如,美國經濟數據是在美聯儲從2015年12月開始已經加息7次情況下,這樣的經濟增速,市場普遍認為存在低估的情況。這一點一定要提醒決策層,研究智囊機構,以及投資者決策投資方向時注意。

未來經濟增速壓力仍然很大。還是要從三駕馬車來解剖分析。從投資這駕馬車分析,在金融一刀切監管、運動式監管下,投資對GDP增速拉動較大幅度減緩。這個從統計局的數據已經反應出來。今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個百分點。1至6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97316億元,同比增長6%,與預期的6%持平,相較於前值6.1%下滑0.1個百分點,也刷新了自1995年有記錄以來的新低。因為比較數據,加快了,統計局就公佈出來;回落了,就不公佈了。雖然不知道民資投資增速比同期如何,但猜測應該是較大幅度下滑的。

消費受到高房價擠壓,以及新經濟業態被扼殺後,已經沒有任何持續性。面對消費升級,投資與消費都後續乏力。統計局數據,消費貌似成為6月數據的亮點,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高於市場預期的8.8%,較5月的2015年以來新低增速8.5%有明顯回升。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0.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9.8%,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7.4%,同比提高3.6個百分點;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533億元,增長30.9%。不過新業態危機也已經撲面而來,增速放緩已經顯露出來。

二季度經濟向好中有隱憂

從需求結構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7.1個百分點。但必須看到,這是瘸子裡頭挑將軍的比較法。上半年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滑到31.4%,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成-9.9%的情況下取得的。這樣一分析,根本不值得炫耀。這在經濟學上叫做衰退式消費相對增長。

出口更不用提了,貿易戰已經讓出口變成負拉動了。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41227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出口75120億元,僅僅增長4.9%。隨著貿易戰愈演愈烈,後幾個月出口形勢必將更加不樂觀。

二季度經濟向好中有隱憂

根本出路還在於痛徹心肺的真改革真開放。金融回到傳統金融一統天下的過去,經濟必死無疑,股市必定跌的找不著;財稅越改革經濟體負擔越重,越減稅稅負越高,市場主體已經壓的喘不過來氣;樓市越調控房價越暴漲,侵蝕百姓消費能力,扭曲經濟結構,正在阻礙消費升級;下放審批權沒有新增審批權速度快項目多,行政效率仍然不高,經濟主體與政府部門交易的時間等成本居高不下;中小微企業遭遇歷史罕見的融資難融資貴、收費多稅負罕見之重。這些都是改革開放停留在口頭上文件裡領導講話中,就是不落實不落地造成的。因此,再三強調,一定要真改革真開放、真落實真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