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行業從掙扎到綻放,敬不做追隨者的浪潮

企業像人一樣,也有自己的性格。

我們曾感慨過IBM藍色的深邃,總像是帶著一層看不透的科技面紗,也曾追趕過谷歌跳躍的思想,直到見證了它人工智能的靈動。這種對某些企業最直觀的認知,其實就是企業的性格。有時候,這種性格源於品牌,而有些時候則源於企業當中的一些人。

比如浪潮。

從我多年接觸浪潮高管的切身體會,從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親和與幹練,很容易讓人感受到以客戶為中心的清晰導向。

我認為,這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信任感是浪潮如今最大的財富。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王虹莉說,面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企業須具備必要的動態能力,快速感知客戶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通過不斷轉型抓住各種機會。尤其從消費互聯網到工業互聯網的過程中,浪潮將以互聯網行業凝練出來的業務方法論和創新成果賦能傳統行業,推動傳統行業產業升級。

走上互聯網定製化的“無奈”與打拼

很多年前,就採訪過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王虹莉,這位幹練的“鐵娘子”,也從不諱言浪潮當初做出戰略決定時的“無奈”。

互聯網行業從掙扎到綻放,敬不做追隨者的浪潮

回顧當初服務器廠商剛剛開始在互聯網行業發力的時候,浪潮其實是有很多同路人的,但後來或者因為利潤的原因,或者因為交付的原因,大部分的公司還是放棄了這個市場。我們知道,當時的互聯網公司也是野蠻的擴張期,一方面對定製服務器的需求很高,甚至於連他們自己也沒搞清未來要怎麼走,另一方面互聯網公司的大訂單往往留下的利潤空間很少,這也讓一些廠家望而卻步。

但在2010年,浪潮就確定了互聯網定製化策略,制定面向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整機櫃服務器技術路線。同一年,首款整機櫃產品SR1.0問世,創造性地將機櫃從19英寸內寬擴展為21英寸,空間利用率提高20%,浪潮互聯網定製化戰略由此落地開始。這一年,浪潮也成為了天蠍聯盟主要參與者。

在看似十分惡劣的市場環境中,浪潮依然鎖定了互聯網市場作為戰略方向,王虹莉坦言,浪潮也有自己的無奈。“那時候浪潮還不夠強大,所以我們有足夠的壓力,因為不堅持就沒有機會,堅持下來反而有機會。而有些公司可以不堅持,不堅持也可以吃飽飯,但浪潮不行!”

堅持終有回報。最新的IDC 全球服務器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Q1浪潮服務器蟬聯中國第一,全球前三,全球增速第一。浪潮依靠成熟的JDM模式同BAT等Tier1互聯網公司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係,很好的理解客戶的各類需求,連續多年在中國互聯網採購中保持份額第一,尤其是在AI服務器領域,銷售額份額高達57%,超過其他廠商的份額總和。

其實,回頭看這似乎有些悲壯的決定,就會發現浪潮今天的地位,並不是大踏步的前進,也不是爆發式的增長。如果從2010年算起,這8年來浪潮是小步快跑,只是早些年的痛苦和積累,是別人看不到的。

“那時候王恩東總的想法就是春種秋收。我們的發展是先有了產品的投入,和組織模式的投入,然後逐步取得了一定的認可,每一步環環相扣,這不單純是銷售也不單純是研發和產品的認可,而是全面性的努力,給客戶帶來的感知就是踏實。”王虹莉說,“很多客戶其實也擔心自己堅持不下去,而我們還會去幫助客戶克服困難”。

可見,浪潮今時今日在互聯網行業的地位是與客戶同甘共苦,在共同開闢互聯網江山的過程中打下來的。

當初的浪潮並不是不計回報,而是堅定的相信互聯網的需求代表了未來的需求,堅定了今天的投入會換來明天的回報。這是在綁定了客戶協同去創新,一步一個腳印換來的。也證明了:浪潮是一家傳統IT廠商,更是具有互聯網思維和創新精神的新型IT企業。

從活下來的掙扎中積累出優勢

實際上,浪潮投入互聯網的時間要比2010年推出整機櫃服務器時更早。王虹莉說,“早在十年前,就成立了互聯網事業部,當時的背景是服務器嚴重同質化,只有互聯網市場有差異化的需求。第二是產業突圍,那時候就看到了互聯網未來的機會。那時候市場佔有率10%左右,其他巨頭20%以上,要做到國內第一,就必須從戰略和組織上變革。”

從今天看,這種變革反而形成了浪潮在互聯網市場的競爭優勢,讓其他人不容易超越。

互聯網行業從掙扎到綻放,敬不做追隨者的浪潮

這不僅僅是在產品和戰略上,還包括在業務上的敏捷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敏銳把握風口,建立先發優勢的洞察力,並能快速轉型。浪潮具有領先的快速研發能力與交付能力。一方面是全球化的技術研發體系的支撐,在北美、亞洲建立了8大研發中心;一方面,自身建立了從芯片到系統的開發與設計能力。另一方面是JDM與客戶業務鏈的全融合,產品開發始於需求原始期,智能工廠的智能製造與批量定製化,快速交付實現。

王虹莉表示,“其實很多浪潮的優勢並不能體現在具體數字上,比如這種供應鏈的方式,在幫助快速成長的客戶的時候,去保證交付的時間。這種交付能力,很多客戶自己都沒有想到,我們也認為,應將這種沒有預測的需求看作是互聯網的一種常態,滿足互聯網客戶在需求不確定的前提下,保證了需求的彈性,這就是優勢。”

的確,傳統服務器時代,主要是產品級別的競爭,最多能夠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但本質上還是沒有走出同質化競爭的老路,而只有浪潮做到了從產品到組織模式再到運營方式上的全面變革。

“這才是其他人短期內無法去做到的。浪潮的全面變革用了七八年的積累,而服務器這個行業領先5年的時間,就不是那麼容易被跨越的。” 王虹莉說。

面向更廣闊的市場

我們知道,浪潮已經明確了奪取全球服務器市場第一名的戰略目標。這個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浪潮全球化的成功,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浪潮在國內通行的方法論,比如與BAT的合作模式,和JDM的交付方式,在海外市場是否可以複用?

互聯網行業從掙扎到綻放,敬不做追隨者的浪潮

王虹莉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還會加快。中國的三大互聯網公司與美國四大互聯網公司之間,已經是全球化的競爭,所以對我們來說也是全球化的視野,儘管每個客戶在操作層面上細節不同,但是方法論和模式上已經證明是成功了。”

以JDM模式為例,浪潮形成了不同於 OEM、ODM 的 JDM 業務模式。JDM 模式以浪潮與客戶產業鏈的融合為基礎,提供從開發、生產、供貨到實施運維等業務鏈條的定製化服務。通過 JDM 創新模式,浪潮已為 CSP 用戶提供包括存儲資源池化方案、冰山冷存儲、GX4、ABC 一體機等一系列創新產品,並與全球互聯網企業戰略合作,共同推動聯合創新成果轉化。

如王虹莉所說,“現在已經不是OEM,ODM的時代了,但現階段,JDM模式也不過是剛剛開始展露出競爭力,它的成熟還有很長時間。互聯網也剛剛開始滲透到各個行業。未來JDM的方式在全球都會是適用的。”

除此之外,浪潮的研發體系全球化也將是國際化路上的有利保障。目前,浪潮在全球有八大研發中心,具備了為全球CSP用戶提供定製化方案的能力,尤其是美國硅谷的研發中心,為浪潮服務北美CSP提供了有力的前提,前不久浪潮貢獻的第一個基於skylake的OCP設計就是由北美研發中心設計完成的。

同時,浪潮也具備了從芯片到系統的研發能力,比如浪潮自主研製了天梭K1、M13等關鍵應用主機,是業界少數幾家具備體系結構、高速互聯芯片研發能力的廠商,在CPU/FPGA/GPU等不同計算領域具有領先的系統設計和優化能力,在雲服務器、通用服務器以及AI服務器等領域都處於領先優勢。

從過去的堅持和積累,到今天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營造,浪潮似乎已經看到了未來目標達成的場景:像一首歌所唱到的那樣,“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