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相對論是個失敗的理論?

綠水青山48936175


因為不讀書的人總是存在的。

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之一是什麼?就是狹義相對性原理,簡單來說,就是一切物理定律(除引力外的力學定律、電磁學定律以及其他相互作用的動力學定律)在所有慣性系中均有效;或者說,一切物理定律(除引力外)的方程式在洛倫茲變換下保持形式不變。

這就是說,所謂的靜質量之類的“靜”的概念是相對某一個座標系的,而不必要是絕對靜止的,而所謂的鐘慢尺縮也是發生在跟這個參考座標系發生相對運動的第二個座標系裡面的。所以說,狹義相對論說的是任意兩個發生相對運動的座標系裡面,而徹底否認了一個絕對的靜止座標系——這恰恰是把所有的觀察者從宇宙絕對中心這個問題中給解放出來了。實際上,要是沒有狹義相對論,邁克耳孫莫雷實驗最後得到的光速不變性反而會不可避免地把人類推向到宇宙中心的地位——亦即地球相對宇宙處於絕對靜止狀態。

所以說這個問題問的,簡直是把不讀書又愛瞎想的人的一些典型特徵都給暴露出來了:不好好看書,不好好學習,就知道搞自己那種小學生水平的思維實驗,實際上對於整個理論的前因後果和實際意義半點兒不能理解,最後無非是自打臉。而且最關鍵的是他們在“愛因斯坦和一百多年的全部物理學家錯誤”和“自己錯誤”之間堅定的相信是“愛因斯坦和一百多年來的全部物理學家錯誤”,看來他們不僅“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連自信心也是出人意料的強大。

所以說愛因斯坦能怎麼辦呢?當然是說一句:你們不讀書怪我嘍?


SilentTurbine


相對論是失敗的理論?相對論可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之一,並且現在已成為物理學的基礎。現在的衛星能夠精確定位,就要用相對論對衛星上的時間進行修正。在網絡上宣佈打倒了愛因斯坦、推翻了相對論的人,都是一些狂妄之徒。題主如果發現了相對論的錯誤或缺陷,就應該給專業的學術期刊投論文,如果論文能夠得到物理學界的認可,那你就是新的物理大牛。如果做不到,只能說明你自己是失敗的。

當年,陳景潤的事蹟廣為宣傳後,國內湧現出一批哥德巴赫猜想熱,一大批人爭相宣佈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可是他們都沒有成為第二個陳景潤,因為他們的證明簡直就是“騎著自行車上月球”。一群沒有多少數學基礎的人,只是看明白了質數、偶數這樣的概念,就想著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這是天方夜譚。

相對論也一樣,自問世以來,因其極大的沖刷著人類的認識,很多人理解不了。理解不了相對論,便從自己的認識境界裡去反對相對論,去推翻相對論,這也是無知的狂妄,這是一種民科行為。

題主就是這樣的。題主仿照著“靜止質量”發明了一個詞叫做“靜止時間”,還問“靜時間t0是怎麼確定的?”如果真的明白了時間的相對性,就不會問出這種問題。題主連相對論最基本的問題都沒有搞清楚就定論相對論是失敗的理論,失敗的只是你自己而已。


刁博


相對論非但不是一個失敗的理論,正相反,它是20世紀以來最成功的理論之一。

我們先把思辨放在一邊,相對論的正確性是通過實驗的檢驗,並在長期的實際應用中不斷得到證實。你每天使用的衛星定位(不論是GPS、格羅納斯、伽利略還是我們的北斗)就離不開相對論。飛在天上的衛星,速度比在地面上快,他在狹義相對論的作用下時間會比地面上的過的慢(大約每天慢七微秒),然而同時由於衛星遠離地面,他受到的地心引力也較弱,廣義相對論效應導致他的時間會過得比較快(大約每天快45微秒),最終衛星定位過程中,必須同時引入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時間修正項,否則定位誤差就會達到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以上

(衛星計算距離主要依靠的就是一個信號發出到接受的時間差和光速來計算)。

下面我們再來說說理論上的問題。從您的問題描述看,您對相對論並沒有深入的瞭解,您曲解了相對論的基本觀點。相對論本質上是認為任何慣性參照系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而也就沒有絕對靜止的存在,存在的只是相對運動。說得粗糙一點,在相對論的視角看來一切參照系平等;太陽、地球或是銀河系中心,把誰看作宇宙的中心,說誰繞著誰轉從物理意義的角度講區別不大。我們現在習慣於說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帶著整個太陽系繞著銀河系中心轉,這些說法主要原因是按照這種方式描述,數學的形式比較簡單。本著奧卡姆剃刀原則,我們認為這種描述方式更好一些。

這其中蘊含的邏輯是這樣的:如果不同的慣性參照系(比如站在地面上的你和在高鐵上以3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勻速運行著的乘客)有不同的物理規律,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不同的參照系之間物理規律的不同找到運動的基準,也就是那個絕對靜止的參照系。在愛因斯坦之前,人們認為是存在這樣一個參照系的,它建立在以太上。然而對恆星光行差的觀測和著名的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零結果告訴我們不存在這樣絕對靜止的參照系。

相對論的核心假設是:第一對於任何慣性參照系光速不變;第二在任何慣性參考系下,物理規律不變。事實上,洛倫茲變換就是建立在麥克斯韋方程組對各個慣性參照系的不變性上。

如果您對理論思辨一時半會兒想不清楚的話,那麼就等著牛頓以來為現代科學樹立的基本原則——提出假設,通過觀測和實驗驗證來確認是否正確的基本科學邏輯(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講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如果你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數學物理訓練,建議不要輕易去嘗試質疑相對論或量子力學。這些理論雖然還不能說無懈可擊,但它們畢竟已經經歷了100年的風霜洗禮,大量精密的實驗在不斷支持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即便未來有更完美,更完善的理論,也一定是能夠將這兩個理論包含在內的(就像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對牛頓力學是有包容性的)。

最後強調一句:用語文的方法去討論它們是大不可取的!


青年教師陳徵


話題:為什麼說相對論是個失敗的理論?

信息源:悟空問答

?誰說的這句話?我不認為相對論是失敗的理論,雖然我從發現其理論中的不足時,一直在糾正其某些觀點,但是我不認為“相對論”的提出是失敗的。

簡單來說 :

1、“我們一直沿用至今,並且會一直沿用下去的,事物參考比較方法,藉助兩個不同體系中、或同體系中事物的對比方法——也就是所謂的“相對論”中的參考體系分析。這一點難度不適應嗎,假如沒有這個理論,你怎麼描述一個事物是動是靜?

2、就拿“光速”不變這一條理論觀點來說,雖然我已經提出了很多現象論證了“光速”是可變,並且“30萬千米/秒”並非其唯一的最高速度。但是為什麼很多科研者依然會沿用,認定“愛因斯坦:光速不變理論啦?”就是因為,我在論述“光速擁有幾個不同速度層次中”提到過,“光子”的初始速度與其生成的外在壓力有關,而後期的速度也會隨之周圍空間中物質分佈密度、熵值變化有關!換句話說就是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所謂的光速不變的數值參數”更有益於科研工作者的相關數據的整理計算。(這一點類似我們計算時選取的某些物質參數值一樣,這些參數都是取自於常規環境條件下對應物質元素的基本信息數據。比如水在常規狀態下的密度值。)因此“相對論中某些觀點信息,在我們未離開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之前依然是實用性、參考性最強的理論。

3、即使有一天,我們掌握了更高深的科學理論知識,類似於“相對論”、“萬有引力原理”這一類知識,我們也不可以忽視。因為他們就像是我們攀登山峰的每一階知識的階梯,他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知識、現象的本質在不同階段的演化、改變過程,如果我們忽視、拋棄它,在將來某一天需要下山時、需要重新摸索規律時,就會導致無從下手……

因此總的而言,任何一個理論知識,都是它描述的一種變化規律的階段信息。他就像攀登知識山峰的階梯,只有其存在、出現,才能夠讓我們更輕易的攀登上更高的臺階,見識到不同高度、層次的現象風景,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知識,明白更多宇宙、世界運行的規律與相關機制——所以說不存在失敗的理論,只存在不能深刻理解、領悟的人。 ……

2018、7、19


自然科學理論研究者


第三節,時空的本質(《能量球理論》百度貼吧能量球理論吧)

從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到愛因斯坦的相對時空觀,時空被打亂,思想被顛倒,搞得人頭昏腦脹,懷疑人生!時間變慢了,空間扭曲了,穿越過去,旅行未來,這是真實的還是在做夢?

相對時空與絕對時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空,有著兩套完全不同的機制。宇宙只有一個,時空也只有一個,如果在時空觀念上都搞錯了方向,那還如何去研究宇宙?這時空到底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時空的本質是什麼?

地球是原子的聚集體,原子密密麻麻地堆積在一起。我們假設任意對一堆原子拍一張照片,可在極短的時間內連拍幾張,把物質,運動,時間,空間都定格在這張照片中。這是張客觀真實的宇宙場景。在這張照片中,各種粒子真實存在。各粒子間存在距離,這種距離客觀存在,距離形成的空間環境也是絕對存在的。在幾張連動的照片中,發覺粒子是運動的,這種運動真實存在。運動形成位移,位移有個過程,這種位移的時間過程也是客觀存在的。在這副場景中,物質,運動,空間位移,時間過程都是真實存在,客觀存在,和絕對存在的。物質的運動行為形成它的空間位移和時間過程,位移和過程是都是主體的行為表現,先有物質主體的運動後有時空現象的呈現。

總之物質是個實體,運動是種行為,空間是種環境,時間是個過程。物質運動呈現出空間位移和時間過程現象。物質運動是第一性,時空表象是第二性,先有第一性,後有第二性,第一性決定第二性。

時空在小尺度上是這樣,在大尺度上也是如此。又如我們對一群星體拍張照片,此照片中的星體,距離,空間,運動,過程,時間也都是絕對存在。

宇宙是絕對宇宙,絕對時間,絕對空間,絕對物質,絕對運動。相對是針對個體,整體中存在絕對,相對中的絕對。

空間是種環境,那空間又是怎樣一種環境呢?

我們再回到那張原子照片中,原子核電子光子等粒子全被定格在這張照片中。我們假設把這些物質粒子全都拿開,則剩下一副空間圖。我們可以無限放大這張空間圖,看看裡面還有什麼,物質粒子?物質結構?非物質結構?一無所有?

如果空間是物質結構,也就是說空間是物質組成的,那光子這些粒子如何在此物質結構中運動?物質具有阻擋性和碰撞性,光子如何衝破物質阻擋?如果這種結構是緊固的,那光子就根本無法運動。如果是鬆動的,那光子要達到光速運動其衝擊力要多大?靠什麼動力來衝擊?再說如果是物質結構,又會是怎樣一種物質結構呢?是個體的還是整體的,是緊固的還是鬆散的,有沒有間隙,有沒有空洞,有沒有動力,有沒有阻力?如果空間是物質結構,由於物質的阻擋性和碰撞性,粒子在此環境中根本就無法運動,更不可能光速運動。所以空間環境是物質結構根本就推不起走。

空間是種非物質結構嗎?此結構不同於物質結構,沒有碰撞阻力,粒子在此結構中暢通無阻,物質與這種非物質完全不發生碰撞作用,有這樣的東西嗎?不起阻擋作用,物質當它不存在,兩者不發生關係,這樣的非物質有何用?再說你能想象一下沒有碰撞效應的非物質的東西是怎樣一種東西嗎?

非物質的東西不可能存在,既然有了物質又何必弄出個與物質不相干的非物質呢?

空間不是物質的,也不可能是非物質的,那空間就是非物質的一無所有。物質是存在於一無所有中的,宇宙除了物質什麼就沒有,空間是一無所有的環境。

相對論扭曲著時空,如何去扭曲一無所有,如何去扭曲時間現象?時間空間都****,如何拿捏扭曲?

相對論起源於兩個假設,如果假設不成立,一切都是枉然。事物並不總是相對,相對中也有絕對。光速是光子的慣性速度,速度是種相對。鐘慢案例並不成立,何來時間變慢。時空都是概念,怎能扭曲?

空間是種環境,時間是個過程,宇宙是種絕對!


布魯諾二


題主哪來的自信說相對論是個失敗的理論,會這樣說的人無非要麼是完全不知道什麼是相對論,還有就是純粹的神棍,當然神棍和完全不瞭解相對論的人在本質上也是一樣的。

根據研究範圍的不同,相對論分為不研究引力的狹義相對論和研究引力的廣義相對論。無論是狹相,還是廣相,自它們誕生一百年以來,各種實驗和現象都能表明它們是相當成功的理論。以相對論預言的時間膨脹效應為例,這已經被用於定位衛星的時間同步,因為定位衛星相對於地表高速運動(狹相),並且處在引力場弱於地表的地方(廣相),所以定位衛星的時間綜合起來始終要比地面上過得稍快一些。此外,最近直接探測到的引力波,更是表明廣相是一個十分成功的引力理論。

至於題主在問題描述中所說的情況屬於狹相的範圍。根據狹義相對論,沒有一個參照系會比另一個參照系更高級或者低級,它們都是平權的。而所謂的靜止質量並不是絕對的,它與慣性參照系的選擇有關。在某個慣性參照系中,有個物體相對於該慣性參照系靜止,此時測得的質量就被稱為靜止質量。但在其他慣性參照系看來,這個物體處在運動之中,他們測出的物體質量為運動質量,這個質量與另一個慣性參照系中的靜止質量之間相差一個洛倫茲因子。宇宙中沒有絕對靜止的慣性參照系,只有相對靜止的慣性參照系,沒有人會把自已擺在宇宙中心的靜止位置。

此外,題主所說的“靜時間”在相對論中並沒有這樣的概念。狹相指出,就像質量一樣,不同慣性參照系的時間流逝速率是不一樣的,這種效應如上文所述早已得到應用。


火星一號


為什麼說相對論是一個失敗的理論?

楊春華先生用統一場論回答這個問題。相對論是一個失敗的理論,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狹義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原理是錯誤的。歷史上有一個光行差實驗,楊春華先生經過認真的分析後,認為這個實驗只能用光線的彎曲來解釋。光行差實驗直接否定了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也就是否定了狹義相對論。這個實驗是最重要的擁有一票否決權。

第二,狹義相對論中存在的悖論太多了,就是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之間都是一個悖論。

第三,宇宙中就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物質。你狹義相對論的靜止質量又怎麼確定呢。

第四,相對論,不論是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沒有自己的科學體系。就是說單獨用相對論解決不了任何科學問題,還是要借用牛頓力學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理論能說超越了牛頓力學嗎?

第五,相對論沒有自己的物質運動軌道計算方法,還是要用牛頓力學來計算,而且相對論的時空體系和牛頓力學的時空體系就是一對悖論。

第六,楊春華先生髮明瞭楊春華統一場論,擴大了牛頓力學的適用範圍,把牛頓力學推向了科學的巔峰。牛頓楊春華理論體系,前無古人後來者。


超級科學大師


狹義相對論(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1905年在德國《物理年鑑》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由於麥克斯韋方程式和牛頓力學的伽利略轉換的不相容,引發愛因斯坦關於“同時性”的思考,以“光速不變原理”,建立了狹義相對論。
\n狹義相對論公式和結論只在“慣性系”下有效,其主要結論“尺縮鐘慢”“橫向多普勒效應”被稱為“狹義相對論效應”,但最著名的推導公式是E=MC²。

還有大多數人不知道的,這篇論文的提出者並不是只有愛因斯坦,另外還有洛倫茲、龐加萊和閔可夫斯基。



\n
\n十年後的1915年,愛因斯坦僅憑一己之力,完成了曠世大作 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發表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推廣到廣義相對性,將“慣性系”擴展到一切參考系。
\n因為場方程式是一個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很難得出解來,所以在電腦開始應用在科學上之前,也只有少數的解被解出來而已。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個解:史瓦西解、 雷斯勒——諾斯特朗姆解、克爾解。
\n該理論的三大驗證是水星近動、星光彎曲、光線紅移。
\n其主要應用有“引力透鏡”“黑洞”“引力波”等。
\n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 狹義相對論只適用於慣性系,它的時空背景是平直的四維時空,而廣義相對論則適用於包括非慣性系在內的一切參考系,它的時空背景是彎曲的黎曼時空。
\n



\n 相對論並不是一個“正確的理論”,這一點毋庸置疑。相對論有它的適用範圍,目前為止,用相對論描述、預測天體運動,是最精確,最準確的(這點已經被多次驗證)。但相對論並不適用於量子運動,愛因斯坦曾經嘗試修改相對論,將宏觀與微觀予以統一,但沒有成功。
\n所以相對論並不完美,也就是說,相對論並不是“正確”的理論,只是“精確”“準確”而已。不用試圖推翻相對論,你只要建立一個新的理論,能統一宏觀與微觀,比相對論更精確、準確就可以了。

那些天天高呼口號,用高中物理反對相對論的人,不是科妄就是科盲,無一例外。


己所甚欲勿施於人


我認為,基於洛倫茲變換的狹義相對論,本質上是以極致光速c為參照速度,來計算與測定動力學系統的物理量,這個沒毛病,在航空航天領域,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問題是:後人把質能方程E-E0=mc²-m0c²中的m與m0解釋為動質量與靜質量是荒謬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只有質量轉換與守恆定律、能量轉換與守恆定律,不存在質量與能量的轉換。

例如,標準狀況下1摩爾氫原子的質量是恆定的,不能因為在地球自轉速度或在高速飛船上,其質量加大了。m=m0/√(1-v²/c²),只是相對於觀察者而言的感覺效應。

又如,飛機迅速升空乘客感到身體發沉,飛機降落乘客感到失重,但是乘客的質量沒有改變,只是其身體攜帶的動能發生了改變。

▲空間各向延伸,怎能如圖比作一個橡皮床?

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為了湊合萬有引力參照系在狹義相對論的困惑,把黎曼空間強加於物理空間,數學空間是虛無空間。一方面認定空間是虛無的,另一方面認定空間是彎曲的,這本身就自相矛盾。常識與現實告訴我們:只有物質形態的彎曲、運動軌跡的彎曲。



▲宇宙無邊無際,怎能如圖比作一個球?

我認為,空間彎曲應當理解為:空間介質不同分佈的能密梯度的表現。虛無的空間無法彎曲。可以類比:夏天悶熱,因為空氣介質的能密較低,氧氣偏少。秋高氣爽則相反。波濤洶湧,因為承載較大動能,能密較高。風平浪靜則相反。

有人把空間彎曲比作橡皮球。我認為,這是不當類比,為什麼?其一,既然認為空間是虛無的,就不能用充滿物質的橡皮球來類比。二者不可相提並論。其二,空間是無邊無際的,而橡皮球是有邊有界的,二者不可相提並論。

廣義相對論的失敗,有兩個突出問題。其一,對技術工程理論與實踐,毫無指導意義。其二,廣義相對論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論,導致宇宙物理學的一片亂象。

綜上所述。狹義相對論是正確的,後人不要錯誤解讀,不存在動質量與靜質量一說。廣義相對論是錯誤的,虛無空間無法彎曲,正確的理解是:空間介質承載了不同能密梯度。


原道童子


好的,我也不妨說兩句。

雖然說相對論是失敗的理論,但也有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平心而論,謬誤多於價值,所以不可捧為聖典。如果認為相對論什麼都正確,就必然會窒息科學的進步。

愛因斯坦可以確定的進步理論,不外乎時空彎曲的引力理論和對光電效應的解釋。但就這兩點有價值的東西,也存在著盲人摸象式的看不清原因。不當之處就是:

一是把星球之間的引力與斥力等衡面說成是時空彎曲。

二是把短光波由位相變化的速度決定的作用力強度,說成了光子的能量。其實,光波頻率決定光子能量是解釋不通的,雖然勉強解釋了光電效應,但並不明白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至於純粹錯誤的方面:

一是所謂的光速不變。其實是由與介質密度相關的波動速率決定的。由於愛因斯坦否定了光媒介質,所以註定了他解不開光速問題的真實原因。所以只能說光速不變論,不但研究它出不了什麼成就,而且誤導無數學子進入一個出不來的迷宮。

二是質能公式。真實的質能關係是對應極化關係、是等量的相生關係,而並不是互相轉化關係。就是相生關係和轉化關係的一點差錯,造成的後果是永遠解不開質能的本質問題。

相對論的理論似乎都是奧妙無窮的。實際都是愛因斯坦自己也還是一知半解、不明原因造成的。問題說透了就會變得十分簡單。譬如時空彎曲問題,簡直玄妙莫測。其實,說透了就是能量層引力與斥力的等衡面。

為什麼相對論會如此玄妙,原因就在於它是建立在錯誤前提上的。所以,只要改變一個觀念,建立一個正確前提,再看相對論,不但是非可鑑,而且能夠看清許多玄妙實際就是由太多不明白原因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