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並濟——戰國雲雷紋玉劍鉍賞析


玉劍飾在古玉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是揭示了玉器從神秘威嚴的宗教禮器向生活器具轉變的過程,從玉組合佩飾、玉劍具、帶鉤等玉器出現後,古代玉器逐漸走下了神壇,成為標榜身份財富的一種生活附屬品。

做為中國古代冷兵器的王者,劍出現的時間,由於實物和記載的缺失,至今沒有定論。但早在西周時期,由於能刺能砍的實戰性和很強的裝飾性,青銅劍就已成為隨身武器的主流。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春秋早期又出現了由新材質鐵製做的劍器。做為古代兵器劍的佩飾,玉劍飾是古代玉器在春秋以後出現的重要類型,在銅劍和鐵劍上都有使用。

玉劍飾的制式非一成不變,經歷了由最初的裝飾於手柄的首、格,後來演變為一套四件的完整組合。全件由劍首、劍格、劍、劍組成。也被稱為劍靈璧,鐔被稱為劍格,劍又稱劍鼻,也叫做劍檔,首和鐔是裝飾在劍體手柄上的飾物,劍檔和劍則是鑲嵌和穿系在劍鞘上的部件。


在古代的文獻中,裝飾有玉的玉具劍是一種高等級的佩劍和饋贈禮物。裝飾有玉飾高級別的劍做為統治階級饋贈和交往的重要禮物,以至於做為正史的《漢書》都要大書一筆。

精緻小巧的玉劍飾,在方寸之間雕琢有各種各樣的精美圖案,它們或纖毫畢現形於浮雕,或簡略概括追求神韻,即使經歷了兩千年的腐蝕和浸染,仍令人喜愛不已。和其他門類相似,玉劍飾發展變化的脈絡走向與時代特徵密切聯繫,器物的工藝、紋飾特點與此息息相關。

紋飾是玉劍飾的主要特點和表現形式,根據對館藏器物和沒有爭議的民間開門藏品的梳理和分類,把玉劍飾紋飾分為以下幾種: 劍首:勾雲紋、谷紋,素面,側面刻工,浮雕螭龍;劍格:獸面紋、勾雲紋、谷紋,文字,素面,浮雕螭龍、透雕獸面紋; 劍檔:谷紋、獸面勾連雲紋,素面,浮雕螭龍、鳳紋,透雕組合紋飾、出廓紋飾;劍靈璧:盾形紋、谷紋、獸面組合紋,素面,浮雕螭龍、透雕組合紋飾、出廓紋飾。


在以上紋飾中,獸面紋、螭龍紋和各種雲紋的搭配,佔玉劍飾紋樣的主導地位,獸面紋有勇敢果斷的象徵,螭龍紋則代表著戰無不勝的意義。   劍是四套件中數量最多的品種,紋飾中以谷紋、捲雲獸面紋和淺浮雕螭龍為常見。高浮雕的螭龍等級最高且難以尋覓。

  高古時期美石者為玉,由於玉料的稀缺,作為玉器製作的替代材料較為多樣。作為玉質劍飾的補充,瑪瑙、水晶以及琉璃、滑石等劍飾在各處的出土中都有一些發現。瑪瑙的劍飾以稱為戰國紅的紅鎬瑪瑙製作稀少而名貴。 春秋時期玉劍具造型紋飾單一,數量稀少;戰國早期玉劍具做工講究力度,用料渾厚,瑰麗奪目;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玉劍具工藝與造型富於變化,有繁複和簡化兩種形式。

古代用玉嚴格的等級制度是區別玉劍飾類別的重要視角,白玉用材和器型的厚重、寬大是高等級的特徵。紋飾的繁簡不僅是鑑別時代的依據,也是器物等級和優劣的評判和考量。 玉具劍的剛柔並濟,成為那個年代男子身份的象徵。它以獨特的魅力,風靡幾多王朝,成為了戰漢時代的烙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