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解讀 高續航成首要標準?

上一篇我們解讀了上半年國產品牌燃油車銷量背後的一些趨勢,今天就新能源汽車上半年的銷量走勢以及相關的幾款車型,我們來做一些分析。

根據中汽協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41.3萬輛和41.2萬輛,同比增長94.9%和111.6%。其中,乘用車型共銷售35.5萬輛,同比增長70%;商用車型共銷售5.8萬輛,同比下滑29.9%。

不過,六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4萬輛,同比增長31.7%,雖然整體依然是處於上升的階段,但環比卻下滑17.5%。

「觀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解讀 高續航成首要標準?

實際上,隨著今年6月12日起開始實施新的補貼標準,續航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乘用車將不再享受國家補貼,六月份銷量增速放緩也在預料之中。

那麼,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排名靠前的有哪些車型?新補貼標準的實施,除了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影響,還給產業上下游帶來了哪些變化?

上半年銷量榜亮點車型

在乘聯會發布的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售榜單中,前十位分別為北汽新能源EC系列、比亞迪秦、比亞迪宋DM、江淮iEV、奇瑞eQ電動車、江鈴新能源E200、比亞迪e5、榮威i6 1.0T EDU、榮威RX5 1.5T EDU以及知豆D2。

其中,北汽新能源EC系列、比亞迪秦、榮威i6 1.0T EDU以及知豆D2值得解讀一下,具體來看:

第一,北汽新能源EC系列排在榜單首位,是這兩年最為暢銷的新能源汽車,上半年銷量為3.99萬輛,同比增長124%,作為北京地區關注度最高的電動車型之一,北汽新能源在北京新能源車上牌量相對較多,為其銷量打下了基礎。換句話說,北汽新能源EC系列的暢銷,與北京市的汽車限購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觀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解讀 高續航成首要標準?

不過,由於這款車的續航里程並不是很出色,所以隨著新補貼標準的實施,北汽新能源EC系列可享受的補貼下滑,因此在下半年其銷量應該會出現很大程度的降低。

第二,比亞迪秦排在榜單第二位,上半年銷量為2.18萬輛,同比增長1286%。實際上,榜單中比亞迪的車型佔據了三個位置,其中比亞迪秦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其純電動版400km的續航里程不無關係。

「觀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解讀 高續航成首要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北京車展期間,比亞迪秦Pro正式亮相,這款車的顏值我覺得是有了很大的提升。據瞭解,該款車型將於2019年上市,仍然將提供1.5T插電混合動力版車型和長續航里程的純電動版車型,其明年銷量依然值得看好。

第三,榮威i6 1.0T EDU排在榜單第八位,上半年銷量為1.52萬輛,同比增長3855%,是榜單前十中同比增長最高的車型。當然,這樣嚇人的增長率主要是由於基數低,其2017年上半年銷量僅為384輛。這款基於榮威i6開發的插電混合動力版車型純電續航53km,算上各種補貼之後,其競爭力進一步得以強化。

「觀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解讀 高續航成首要標準?

事實上,這幾年榮威的產品還是非常吸引消費者的,儘管是銷售淡季,但最近我轉了北京幾家4S店,進店看車的人還是相對較多的。從市場走勢來看,榮威ei6的銷量還有望繼續走高,因為在新能源車市場,榮威品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第四,知豆D2是榜單前十中的最後一位,其上半年銷量為1.24萬輛,同比減少了33.5%,是榜單前十中唯一一款下滑的車型。這款車型被多家共享汽車企業使用,看起來與“老年代步車”毫無違和感,切實使用起來也談不上有任何的駕駛感受。

「觀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解讀 高續航成首要標準?

有意思的是,最近有新聞稱,韓國採購部正式公佈了最新的新能源汽車採購名單,中國品牌知豆汽車和韓國本土車企現代、起亞以及通用公司一起成為此次政府採購活動的中標者。據瞭解,知豆汽車獲得了韓國採購部1000臺純電動車的採購配額,是首家獲得韓國政府補貼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

整體來看,隨著新補貼標準的實施,低續航車型退出補貼目錄,續航里程相對較高的車型將更加受到消費者青睞,反過來車企業也將更加註重提升新車的續航里程。

補貼退坡促進產業進步

不過,新能源汽車在今年持續快速發展,主要還是因為免購置稅、購車補貼、限購城市免指標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但新補貼標準的實施,除了直接影響到低續航車型的銷量,補貼退坡也正在促進整個產業的上下游進步。

首先,對於整車企業來說,新政策的頒佈直接推動了整車廠提升新車型的續航里程。

目前來看,國內許多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乘用車續航里程大多已經進入300公里的時代,比如最近被媒體實測刷屏的騰勢500,以及即將上市的上汽榮威MARVEL X(據說標準路況下的最大續航里程已達到500公里)。

「觀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解讀 高續航成首要標準?

在六月份的銷量數據中,續航里程佔有優勢的比亞迪和上汽乘用車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分別銷售了1.65萬輛和1.32萬輛。

其次,除了促進整車廠提高新車的續航里程,新政策的實施還對汽車動力電池提出了明確要求,推動動力電池廠商加快技術升級迭代。

新標準中指出,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的質量能量密度不低於105Wh/kg(瓦時/千克),對於高於120Wh/kg且小於160Wh/kg和160Wh/kg及以上的車型分別按1.1倍和1.2倍補貼。

據瞭解,為了響應該標準,寧德時代大批量供貨的電芯能量密度在190—210Wh/kg之間,並且在年底將提升至210—230Wh/kg。

可以說,新補貼標準的實施,不僅只是提高新能源汽車獲得補貼的“門檻”,同時也是在倒逼車企與動力電池廠商加快研發新能源續航技術。在短時間內,新標準或許讓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些低迷,但這卻是推動國家新能源產業升級的重要一步。

「觀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解讀 高續航成首要標準?

自2009年以來,國家共計出臺有關新能源汽車產業國家政策60餘項,已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主要包括宏觀統籌、行業管理、推廣應用、財稅優惠、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六大方面,全面推動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並初步實現了引領全球的龍頭作用。

在我看來,徹底放開市場保護,徹底取消補貼政策,從政策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或許更能讓整個新能源產業能獲得長足的發展與進步。

亟待解決的“後顧之憂”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和保有量的不斷提高,產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部分問題也逐步凸顯。

首要的問題是充電樁嚴重不足,目前我國車樁比為3.5:1,雖然已出臺了2020年建設公共充電樁數量50萬個的規劃,但是與同期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規模仍不匹配。

同時,由於充電設施佈局不合理,導致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還達不到15%,之前在南京出差時,看到某商場門口安裝了6個充電樁,但路口卻用水泥樁堵了起來,這樣的充電樁形同虛設。

「觀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解讀 高續航成首要標準?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的後續維護、二手車交易、動力電池回收等方面依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不久召開的電動車百人會2018論壇上,來自科技部、工信部、交通運輸部以及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部委的政府管理人士,就未來的政策走向做了分析,結果如下:

首先,保證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序穩定發展;其次,強化對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監管,獎優罰劣,進一步盤活市場;同時,逐步擺脫過度依靠財政補貼的發展思路,以實用性、便利性等消費內生力推動產業發展;最後,在產業鏈的下游,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售後服務、二手車評估、動力電池回收等環節要強化政府監督,規範管理。

客觀來說,儘管目前使用新能源汽車依然有諸多的不方便,但隨著國家在產業上下游的引導與推動,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將值得你我給予更多的信任與支持,這也是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能夠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觀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解讀 高續航成首要標準?

「觀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解讀 高續航成首要標準?

汽車科技觀察,由跨界科技媒體人申耀創辦、擁有中美兩地10萬公里公路自駕遊經驗老司機,在各大自媒體平臺擁有專欄,致力於汽車科技行業的觀察和思考,在這裡讀懂汽車,看懂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