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连载」我的高考之路6——那年在一中

2004年至2005年注定要发生很多事,国足对香港赢到7比0仍然被淘汰,姚明加入火箭队后注定火箭这个词红遍整个中国。我对火箭印象深刻的不是姚明,而是一名叫苏拉的球员,因为班里也有一位被叫苏拉的同志,每当他持球突破时,同学们都高喊:输啦,输啦!苏拉虽然受伤后也没有在火箭队露过面,但是我想他可能还没放弃,而我班的“苏拉”简直是体育狂人,体育每次测试基本满分收场。

经过了一次高考,那么再重复去计划这件事情的时候,目的就显得更清晰,虽然不至于动力十足但所有的事情也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为体育训练而狂热到牺牲学习文化科的时间,体育训练是必须的,文化科学习也是必须的,两者都不可或缺,没有取舍只有分配好时间。

语文老师开始时并不讨我的喜欢,但在一次评改作文“幸福是什么”中给了我54分高分然后在旁边写一句评语:似有抄袭的嫌疑。这让我很是骄傲,所以我对语文学习越来越严谨。数学老师有辆声音如轰炸机般嘉陵摩托,他讲话也很像轰炸机,时不时还发出射武器(口水),可是他一停下来便是眯着眼睛笑,对于这个50多岁的老头我只能用“有趣”两个字来形容。

每天晚上自修课只要是数学老师看班,下面问问题的同学都是要排队的,我们心甘情愿面对面被他“轰炸”,因为他曾经说过:我是电白的状元,你们不跟我学跟谁学。

综合科我不会特别差,特别差是英语,完全不认识也不至于,起码26个字母我是知道的。一中的英语老师水平高是没错的,不仅他讲英文的时候我不懂,甚至他开始讲中文的时候我都还没反应过来。

徘徊的150,挣扎的150,无奈的150,我的英语成绩对我来说就像个孤魂野鬼般的孩子无处落脚。翁江华同学是我的同桌,他的数学和我的英语一个状况,或者老师安排我们坐一起是希望我们俩能互补一下。

他的英语也不见得很好,只是考试的时候总能比我多二三十分,但已让我羡慕不已。不管怎样我总得做点什么,于是我下定决心从朗读开始,买了一套英语的朗读资料,里面有八张录音带,早上拼命地读,晚上睡觉的时候把录音机里的音乐换成了英文,很多人都说我这样学一点用都没有。我的态度是哪怕没用我也得做点什么,就当作为心安理得而做吧。

文化科在班里偶尔排进前十名的时候,我很怀疑是运气好碰上会做的题,但后来月考我又偶尔飚到第五的时候我想不是别人考差了,也不是碰巧,而是我终于在认真读书了,无容置疑这是我一辈子最认真对待学习的一年。英语这时还是很差我并不理会,自己该干嘛还得干嘛,我一直盼望着自己能经常偶尔跑到前十名去,要知道这里是D中,电白最高学府。

关于体育训练其实不仅我,所有参加过高考的体育生对那段身体训练的岁月都应该是印象深刻的。专注于一项运动,想方设法去提高机能,排除万难只为厘毫的进取,刻苦、努力,渴望着成功。

在上广州考试之前有人去医院输液(氨基酸,为了保证身体足够体能)我不认为是很荒唐的行为,因为“只欠东风”这句话是必须在“万事俱备”的前提下说的。我没有去输液,只是和宿友们去百草堂吃了几回虫草炖汤,15块钱一盅,感觉口袋的银子滚烫滚烫地烧。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环境,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只是感觉不同了。不会再因为紧张而半夜醒过来,也不会因为天气而心情低落,我更多是沉默做好一切准备,因为我知道来这里是干什么的。

100米跑的时候天气晴朗,我提前喝了几口红牛,在出检录处的时候我从口袋里掏出被同学们誉为“神药”的港产黄道益牌活络油,在擦遍大小腿然后迅速穿上运动长裤,然后我像其他人一样在旁边听着枪声试跑。

身体的发热,汗水参透了外套,是时候了,一声“运动员上道”我除去外套和长裤,扭开矿泉水瓶往头一倒,洗把脸就走向起点。枪响了,我的起步几乎与枪声同步,我越跑越快,没有人在我前面直到我冲刺也没有,压线那一下我狠狠地吼了一声。

100米跑成绩是12.0,铅球我推了10.7米。选项我把篮球换成了足球,我依旧穿着绿色那条足球裤子,绕过最后一条杆就狠狠地一脚,虽然跑了很远捡球,但我知道不需要第二次机会,20满分。乒乓球没什么好说的,高考体育试考完,我总分是89分。开心是开心也不见得需要很兴奋,回宿舍睡多一觉这四星级酒店,告诫自己时刻勿浪费。

「纪实连载」我的高考之路6——那年在一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