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圍棋的人看 《圍棋少年》是怎樣一種體驗?

ARkam


凡是以圍棋理論的專業角度評價這部動畫片的人,本身的圍棋水平不可能太高,無非是為了體現自己也懂圍棋的優越感罷了,水平高的人,要麼不屑於評價,要麼是寬容與支持



分享八卦的吃瓜群眾


先說一下,答主從小學一年級開端學棋,學了有六年的樣子,圍棋少年在我大約三四年級的時分播的?(詳細記不太清了)

我看的時分程度曾經不錯了我想說,首先,圍棋少年首先是一部動畫片,它是給小孩子看的,它很勝利的表現了圍棋的魅力,到達了推行圍棋的目的,在這方面,它對圍棋的推行是有進步意義的,那些看了棋魂年齡大的不得了的人你再去看圍棋少年,先入為主的觀念肯定會讓你對圍棋少年不滿,而在我看來,圍棋少年固然很多方面都的確有問題,但是它在鼓舞兒童學圍棋這方面的確做的十分好,至少在我們這個年歲的人看來,圍棋少年是一部十分美觀的動漫,讓人對圍棋愈加酷愛,這一點無須置疑。其次,圍棋少年的棋局的確沒有棋魂做的好,一個小飛(大飛?)掛角就叫做天魔大化是有些誇大,但是它至少是對的不是嗎?你看電視劇裡兩個仙風道骨的人下棋,結果認真一看tm下的是五子棋這就很難受了,而且棋魂裡的很多部分的棋也是很簡單合適初學者的,畢竟是為了推行圍棋,你下一盤誰都看不懂的,有什麼意義呢第三,關於剽竊,棋魂和圍棋少年完整是不同的兩個故事線,劇情完整不同,那些說劇情剽竊的怕是隻看過一個或是兩個都沒看過來湊繁華的吧?

說的上剽竊的也就是棋子落子會發光這一點了,至於主角完整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人,我供認人物描寫上圍棋少年不如棋魂,但是剽竊絕對是談不上的最後我想說,一個給小孩子看的動畫片,一群大叔在這兒秀優越有什麼意義?


華東鍵盤俠


俗話說行家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雖然棋下的不咋樣但是自認還算行內人。

先借此機會吐槽一下,現在無論電影、電視劇裡面涉及圍棋的畫面可以用不堪入目來表達,我就納了悶了,那麼多會下圍棋的,你導演就不能用點心嗎?從拿棋的手法到棋的內容我看著就…………不說了,言歸正傳。

說《圍棋少年》就會想到《棋魂》。

《棋魂》是由在日本人氣非常旺的職業棋手現在做主持節目的美女梅澤由香裡主筆的,《棋魂》非常成功,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最好的一部圍棋動畫片。



《圍棋少年》是由顧至誠先生主筆,顧先生對中國古棋研究很深,出版過關於古棋的專著。中國古棋和現在圍棋是有很大區別的。這裡就不詳述了。

從兩部動畫片執筆人的擅長領域可以看出兩部片子的區別。其實無論《圍棋少年》還是《棋魂》都是以動畫片的形式去達到普及圍棋的目的,效果非常非常好,尤其是對青少年。

只要是對圍棋有益的事情我都會全力以赴的去支持,去做,這就是所謂的棋臭癮大吧😊。


聽誰說的啊


其實我不是很懂圍棋,只瞭解圍棋的基本下法。但是我也在《圍棋少年》中發現了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我們來解釋解釋方勝的開局百步無敵手的稱號含義。下圍棋的過程中,完整的過程為:佈局、中盤、官子。佈局的含義相當於在戰爭中先佔據有利地形的根據地,為之後的鬥爭糾纏打基礎。在現實中也有一位佈局走的不錯的“棋聖”,叫聶衛平大叔。值得一提的是《圍棋少年2》中方勝妻子去世,方勝把他珍貴的棋譜都燒掉的情景中,棋譜描述的棋局就是走佈局的示例,可見《圍棋少年》1和2並不像其他電視劇是瞎來的。

動畫中這麼一段:棋鬼王要去棋聖賽報名,結果被攔住說沒有棋品,還科普了一段棋品:從低到高是從九到一,從九到一是守拙、若愚、鬥力、小巧、用智、通幽、具體、坐照、入神。這是古代有記錄的,是真實存在的。


再來說說在《圍棋少年》中出現的《弈理指歸》和《玄玄棋經》吧,這兩本書事實上真實存在。一個是清代棋聖施襄夏所著,另一個是元代圍棋著作。但你看出什麼了嗎?清代的圍棋書竟然出現在明朝,我的天啊。還是郭逢春的著作。。。

我再舉相反的一例,就是《圍棋少年》中江流兒和劉南如的最後對局,首先根據古代的座子制,圍棋的四個星位都要在兩個對角上各擺滿黑白各兩子,之後是白棋先行。在他倆的對局中呢,江流兒走了三三。三三是什麼呢,是從角的邊開始數橫豎第三條線的交叉點就是三三,形狀像俄羅斯方塊中由四個小方塊組成的大方塊。佈局在這個點被認為是保角的實地,簡單說就是非常得保守。在現代規則中沒有座子概念,三三也可以走,只不過現在主流都不走三三。但是在古代開局走三三就跟你走象棋一開始就沒有帥是一樣的,是嚴重違反古代圍棋規則的。而這個走法本身就不會發生,更別說最後的點三三了。

再說說人物吧,幾乎所有人物是虛構的,只有丈和這個名字的主人是真實存在過的。他是古代日本的棋聖之一。而我認為林新誠這個角色是結合了幾個棋聖的特點的。年輕時既有清朝棋聖範西屏的清靈飄逸,又有“昭和棋聖”吳清源大師的獨當一面,老年時則有日本棋聖藤澤秀行的放浪不羈。

點評:表面上看《圍棋少年》對圍棋的掌握也是有的,但是一旦深入就會發現很多與正確觀念相悖的很多端倪。這部動畫片歌頌的更多的是古代棋手高尚、正直的棋品,更多帶給你的是做人的道理。所以這不動畫片對新學圍棋的小孩的幫助就是樹立正確的棋品,以及激發孩子對圍棋的興趣。


冷夜飄飄


有好多人喜歡日本的《棋魂》在《棋魂》動漫中多數棋局都是從現實的職業圍棋中挪過來的,在圍棋水平上給人一種折服多次有全鏡頭切換棋盤的。現在圍棋不再座子,用現在圍棋棋局去大明時期套很明顯不行,現在棋手很少有對角棋佈局,多數都是在以無憂角佈局,點三三,中國流,秀策流,宇宙流加上最近火崩潰到看不懂的狗流為主,對於明朝的棋局研究圍棋的學者不太多加上是一個動畫片劇組對於明朝圍棋知識不足是很正常的,中間還要當時日本圍棋的混戰,劇組給自己在圍棋水平方面挖了一個大坑。

還要就是有一集模仿棋,我看的沒抽筋了,第一手在天元,後面幾十手和對方一模一樣後期突然換招,對方是大明國手,天元這一手前期失去了佈局的關鍵,後期又隨著對方走也就是說無論怎麼追五目半的差距立在哪裡,當時江流兒是黑子再加上讓子一算下來就少了十目左右對方在讓十目的優勢下還輸了這是入門棋手才能下的出來的棋局,國手之所以為國手不是說的好玩的,模仿棋裡不耍詐,中盤不絞殺,這是國手嗎。

江流兒和黑木第一次遇到的時候一起猜棋,最後一手莫米奇妙的一手死局又活了,棋局我記得不清楚了,但是方勝的開局是數一數二的,開局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收官如果官子有這麼大一個缺失,而且還是頂尖高手都沒看出來的話我嚴重懷疑這一步的真實性。


魚在水裡你呢


首先,《圍棋少年》是一部動畫片,它是給小孩子看的,它很成功的表現了圍棋的魅力,達到了推廣圍棋的目的,在這方面,它對圍棋的推廣是有進步意義的,而且,圍棋少年雖然很多方面都確實有問題,但是它在鼓勵兒童學圍棋這方面確實做的非常好,可以讓人對圍棋更加熱愛,這一點毋庸置疑。 其次,《圍棋少年》的棋局確實沒有《棋魂》做的好,但是它的棋譜至少是對的不是嗎? 最重要的一點《圍棋少年》其實是一部以圍棋為框架而寫人的動畫。這部動畫它並沒有告訴我們江流兒下棋的精妙之處。它要講的東西不在棋局之上。所以所謂“既然叫圍棋少年就該認真教人下圍棋或者至少應該專業點”這種類似的觀點我覺得應該寬容點。我們從《圍棋少年》中看到的應該是一個少年為父報仇踏上棋聖之路,在旅途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與他們接觸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做人的道理,學會分辨善惡,學會放下前嫌,學會堅強隱忍。 《圍棋少年》能夠通過動畫的形式讓包括小編在內不懂圍棋的人能夠多少懂得一點圍棋之道,寓教於樂,我很感謝我的童年有它。


書生唐宋元明清


以前看圍棋少年,家裡很窮,大概是小學三四年級看的吧,那時候沒電視看,很喜歡看圍棋少年,但裡面的下棋內容完全看不懂,只能看懂一些基本劇情,當時感覺下棋的好厲害,什麼天地大同,天魔大化,一系列厲害招數,老想著看續集。過了幾年後,終於出現續集了,什麼鬼棋,看得不明白。一歌詞來看,唱到人生如棋,黑白相間,局裡局外一生好走,特別喜歡這句,人生就像棋,有黑暗還有光明,無論是黑暗還是光明,都請過好自己,這就是棋道,也是人生之道。


小高聊書影



雖然我不怎麼懂圍棋,但是我知道圍棋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他體現了先輩對智慧的追求。不得不說,有些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國內沒有受到很好的推廣,反而受到國外的青睞心中即無奈也有些憤憤不平。

所以我認為圍棋少年對於推廣圍棋有很大的意義,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圍棋的魅力,從而喜歡它,讓圍棋有更好的發展,應該多做出類似有傳播傳統文化的動畫片。

還有我從圍棋少年中看到了一種德,是棋德
老國手劉南如不就是以死為江流兒生講述棋德嗎?追求圍棋最高技藝沒錯,但是沒有以德服人還有什麼快樂可言。方聖不就是為了成為棋聖,策劃了林心誠失去棋德而後悔一生嗎?還有大結局裡,江流兒選擇桃花源用天地大統打敗日本三人組,而沒有公開比賽這就是中國人的以德服人。


緣木求魚式


不懂圍棋,卻喜歡看圍棋少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日本的一部動漫《棋魂》,同樣講的是圍棋,同樣看的津津有味,可能是圍棋殺伐屠戮帶給我們的刺激,也可能是圍棋一部看百步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希望喜歡這類動漫的朋友們和我一起討論,近期比較好的動漫作品,一同共賞。


菜煎餅不加肉


看了圍棋少年這部劇,感覺是圍棋這東西天賦第一,沒天賦的人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後天的努力可以使你成為高手,但沒天賦不可能成為頂尖。江流兒天資異稟,歷經磨難完成天地大同,終成一代宗師。雷凌雲奸詐鬼異,狂服丹砂未能提高棋力,最終命赴黃泉。

感覺江流兒就是李昌鎬與李世石的綜合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