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繁榮的新能源充電樁,是否真的是共享經濟下一個風口?

看似繁榮的新能源充電樁,是否真的是共享經濟下一個風口?

近幾年,共享經濟的風掃過了各行各業,大街小巷充斥著各種打著共享旗號的商品,從最初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到共享汽車,每一次共享之風吹過的地方,都成了創業者和資本的狂歡之地。短短兩年時間,共享經濟從風口成了煉獄,一個又一個的創業企業倒在了黎明前黑夜。

當共享單車即將謝幕時,伴隨著共享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大紅大紫,共享充電樁成為“未來的風口”。只不過這次的風口彷彿在未來,儘管行業一派繁榮景象,國資、民企紛紛擼起袖子加入充電樁建設的熱潮,但業內卻尚無一家企業真正實現了盈利。

看似繁榮的新能源充電樁,是否真的是共享經濟下一個風口?

國家意志主導下,新能源充電樁既是風口也是燙手山芋

2014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在國家意志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車行業逐漸被定性為中國汽車工業實現對歐美汽車彎道超車的產業之一。我國的汽車工業雖然發展了幾十年,但核心部件發動機卻依然受制於歐美國家,國產汽車廠商的發動機依賴進口。歐美國家的技術封鎖加上對基礎科學的不夠重視,導致我國發動機行業的發展相當緩慢,想要超越歐美國家基本不可能。

然而,要想實現中國夢,就必須有強大的汽車工業才行。既然傳統燃油車無法實現超越,轉而發展不用發動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未嘗不是一個更好的方案。從此,新能源汽車產業承載著偉大民族的復興中國夢。這也是國家舉全國之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原因。

國家意志主導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具有強烈的政策基因,並沒有真正反映市場的需求,導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高度依賴政府補貼,沒有如預期發展的好。反而在政府補貼大幅下降後,整個產業一片狼藉,不少企業甚至出現資金鍊斷裂,如貝特瑪債務違約等,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新能源汽車代替傳統燃油車是大勢所趨,但以目前的技術和市場環境,新能源汽車叫好不叫座。最大的阻礙因素有兩個:

1)現有電動車續航里程不夠,均為400公里左右,遠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尤其是跨城出行;

2)充電極為不便,充電樁數量太少,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及廣大的農村地區

因而,新能源汽車產業要發展,不僅要解決動力電池續航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充電樁的合理佈局問題。這也給了充電樁的運營企業較大的發展機會。

充電樁的商業模式

目前,國內充電樁企業有數十家,國家電網、特來電、奧特迅的發展勢頭最猛。國家電網承載著國家意志,負責全國和高速公路的充電樁建設和運營;民營企業主要參與城市內的充電站和充電場建設。

充電樁業務的商業模式比較簡單,企業運營充電樁並向用戶收取服務費、電力價差、國家補貼、增值服務,作為新興行業,服務費和電價受國家指導,無法自由定價,增值服務的商業模式依然在探索中,多數充電樁運營企業盈利性仍有待驗證。

充電樁前期建設投入高,且充電業務投入速度高於電動汽車發展速度,短期內設備利用率低,現金支出壓力大且回收困難,導致目前絕大數的充電樁運營企業都處於虧損狀態,賠本賺吆喝,企業也未能找到較好的盈利模式,未來充電樁的發展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參考發改委 2020 年規劃目標,假設每年新建分散式充電樁中交、直流樁比例為 2:1,交流電為慢充,直流電快充。新建充電站每座配備 20 個直流樁和 10 個交流樁,約佔總成本 50%。參照 2016 年國網三次充電設備招標結果,直流樁均價按 1.5 元/W*80kW=12 萬元,交流樁均價按 0.6 元/W*10kW=6000 元。建設一個充電站,建設成本約為500萬。

看似繁榮的新能源充電樁,是否真的是共享經濟下一個風口?

按照北京充電樁收入測算,單個直流充電樁的利潤約3萬。由於實際情況有差異,根據特來電運營數據推算,特來電2017年共有10萬個充電樁,假設其中80%已正常投入使用,累計用電量6.8億度,營業收入10.11億,一年360天,單個充電樁平均用電量為24KWh/天,1.5元/kwh計算,平均每個充電樁收入不到35元/天,實際年收入約13000元。不計算其他成本,每個充電樁造價9萬元,政府補貼一半,企業實際投資5萬/個,回收成本至少需要4-5年因此,現階段幾乎所有的充電樁運營企業都是虧損的。如能達到合理的利用率,每天充電的電動車超過5輛,回收週期將大大縮短,將會是一門賺錢的好生意。

目前充電樁運營企業虧損的原因主要是利用率太低,大量充電樁被閒置。因而充電樁企業要盈利,核心在於提高充電使用頻率

1 )增加新能源車的數量,足夠的新能源車充電頻次保證充電樁不被閒置。

2 )縮短充電時間,提高翻檯率。快速充電技術使充電樁單位時間內為新能源車充電能力提升。

充電樁的餅足夠大,就怕到了嘴裡不知該從哪入口

根據政府的扶持政策,我國將在2020年建成450萬個用戶專用的充電樁和50萬個公共充電樁,目前全國公共充電樁數量累計已達18萬個,未來三年內仍將大規模建設30萬個充電樁。未來兩年將會是充電樁建設的高峰期。按每個充電樁利潤2萬測算,充電樁的市場規模約一千億。(前提是市場有足夠的電動車,充電足夠方便,否則就只是一張大餅)

看似繁榮的新能源充電樁,是否真的是共享經濟下一個風口?

看似繁榮的新能源充電樁,是否真的是共享經濟下一個風口?

看似繁榮的新能源充電樁,是否真的是共享經濟下一個風口?

看似繁榮的新能源充電樁,是否真的是共享經濟下一個風口?

綜上,從充電樁的規劃前景看,充電樁絕對是未來的風口,行業大有可為。但目前仍未能找到較好的盈利模式,成了燙手的山芋,參與其中的企業也是口號宣傳的好,規劃落地卻非常難。

本文簡要說明充電樁行業現狀,後文將繼續從行業格局和主要企業的經營狀況具體分析充電樁行業是否值得做。想要進一步深度瞭解充電樁行業,歡迎關注“股山大叔3”頭條號。

看似繁榮的新能源充電樁,是否真的是共享經濟下一個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