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兩次非常有名的「蝴蝶效應」!

一個小小的蝴蝶輕輕地扇一下翅膀,也許幾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就是一場巨大的龍捲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世界就是這麼奇妙,也許一個小的變化就會引起一個大的改變。大家也許還不是很相信這麼奇妙的事情,但是歷史上就發生過不少此類事件。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兩次非常出名的“蝴蝶效應”,快來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两次非常有名的“蝴蝶效应”!

一,萬曆援朝戰爭(1592年-1598)的蝴蝶效應導致了滿洲女真的崛起,最後使明朝滅亡。

1592年4月-1598年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兩次傾舉國之力,兩次入侵朝鮮。

兩次都被朝鮮政府和明朝援軍擊敗,日軍在豐臣秀吉死後退出了朝鮮。

历史上两次非常有名的“蝴蝶效应”!

此戰是明朝隊對外戰爭的最後的輝煌,保衛了朝鮮半島,但明朝國力受到巨大的損耗。

朝鮮從亡國到復國,實力被嚴重削弱。

日本元氣大傷,豐臣秀吉集團的勢力被削弱而間接導致德川幕府崛起。此後日本三百年不敢覬覦朝鮮半島。

历史上两次非常有名的“蝴蝶效应”!

但由於明朝國力的削弱,東北的女真部逐漸脫離了明朝政府的控制,力量逐漸強大。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成為後金大汗,年號天命。

努爾哈赤割據東北,對明朝中央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而明朝中央政府為了掃平努爾哈赤的判亂,在全國加徵“遼餉”導致了明末農民大起義,在外有“後金”內有農民大起義,明朝最後走向滅亡。

历史上两次非常有名的“蝴蝶效应”!

二,二戰著名的“蝴蝶效應”諾門罕戰役。

“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東北後,日本東京當局為"北進"及"南進"的策略而舉棋不定。

相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它戰役,諾門罕戰役一場名聲不顯的戰役。

"這是一場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戰爭",1939年7月20日,《紐約時報》的社論這樣評價蘇聯紅軍和日本軍隊在蒙古草原上的這場苦鬥,時報不屑一顧地嘲諷道"(他們)在人們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裡發洩著憤怒"。

历史上两次非常有名的“蝴蝶效应”!

當兩年後,日本的轟炸機編隊將炸彈投擲在珍珠港後,美國人才意識到正是這場他們認為無關緊要的戰役決定了日本“南進”跟美國開戰。

正是由於,在諾門罕戰役中遭受到蘇聯紅軍的迎頭痛擊,日本帝國主義放棄了“北進”策略,轉而“南進”。

當時,德蘇兩國正在莫斯科戰役相持不下,雙方油盡燈枯,正是由於日本放棄了“北進”。斯大林才敢在關鍵時刻從西伯利亞抽調20個師,加入莫斯科戰役,一舉奠定勝局。

如果,日本“北進”從兩個戰略方向夾攻蘇聯,蘇聯極有可能面臨更危險的局面。

历史上两次非常有名的“蝴蝶效应”!

若日本不“南進”偷襲珍珠港,美國可能還會“隔岸觀火”

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是如果沒有“諾門罕戰役”中日軍被蘇聯紅軍擊敗,二戰的走向將變得撲朔迷離。

選擇就像是人位於一個岔路口.走哪條路都要靠他自己的決策.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J.E.丁格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

選擇可決定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