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謝謝你、給我一個舒適書房!

作家畢淑敏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好書對於女人,是家鄉的一方綠色水土。離了它,你自然也能活;但與書隔絕的日子,心無家園。半生過下來,女人就變得言語空虛眼神恍惚心地狹窄見識短淺了。”

親愛的,謝謝你、給我一個舒適書房!

其實,何止是女人,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間書房,用來豐盈自己的靈魂。

書房,古代稱書齋,是住宅內專門作閱讀、自修或工作之用的房間。

稱書齋,寓有高潔清雅之意。古書《說文》中記載:齋,潔也。

親愛的,謝謝你、給我一個舒適書房!

親愛的,謝謝你、給我一個舒適書房!

文人書齋的雅昧有三:

一為,書齋之貴,在於養性明志,使人品格高尚;

二為,書齋之妙,在於通天接地,使人心馳神遊;

三為,書齋之靜,在於隔絕塵世,使人心寧神靜。

親愛的,謝謝你、給我一個舒適書房!

《書齋說》講:書齋宜明朗,清淨,不可太寬敞。明淨,使心舒暢,神氣清爽,太寬敞會損傷目力。

又講:窗外四壁,藤蘿滿牆;四周種芸香草,自然青蔥鬱然;門旁左放洗硯池,右養錦鯉五七條,呈現自然的生機與活潑。

齋中設長桌一張,放置古硯、水注、筆格、筆筒、筆洗、糊鬥、水中丞、鎮紙等物各一。中置秉燭夜讀之物或文竹、松柏盆景。

室左邊小木床一張,床頭擺小几,上放插瓶一隻,以鮮花收集香氣,或將蒲石放上 以收集清晨的露水。

內牆掛山水畫一幅,(字畫、對聯也可)或掛壁瓶,四季插花用。合適的地方,可擺座椅二張。室右邊設置書架,書架上陳列書、帖。

親愛的,謝謝你、給我一個舒適書房!

“一縷書香壓百香”,是中國傳統文化對書的記載和傳播功能的評價。

書齋也就成為文人學習思考、開啟智慧、凝神靜思、陶冶情操、運籌帷幄的文化殿堂。

親愛的,謝謝你、給我一個舒適書房!

文房用具——筆、墨、紙、硯,至使書齋蘊含了深厚的人文內涵。

濃郁的時代特徵與獨特的地方風貌,它們與書齋的清雅靜謐交相輝映,寄託著文人的人生期求,逸散著傳統文化的幽香。

親愛的,謝謝你、給我一個舒適書房!

“幽幽書香靜心處”的書齋,是文人的安身立命之所,人人都要營造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

在這個小天地裡,可讀書、可吟詩、可作畫、可習字、可彈琴、可對弈、可會友、可議事……

親愛的,謝謝你、給我一個舒適書房!

親愛的,謝謝你、給我一個舒適書房!

親愛的,謝謝你、給我一個舒適書房!

唐代詩人劉禹錫雖只有一間簡陋的書房,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陋室”,是他的居室兼書房名。詩人曾專門寫了篇膾炙人口的《陋室銘》,以描繪自己書齋的簡陋,表現高潔的志行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親愛的,謝謝你、給我一個舒適書房!

運斤成風,於細微之處見功底,古今交融,時尚演繹中國風,羽珀風潮,已然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