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之一:東航集團爲億萬旅客擦去天空中的碳足跡

編者按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時強調,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一直以來,中央企業主動作為,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在建設美麗中國、創造人民良好生產生活環境中發揮了表率作用,展示了中央企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責任與擔當。6月4日起,國務院國資委網站刊發“全力以赴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2018年第一季度,東航集團同時取得了“一增一減”的成績單:完成旅客週轉量483.36億客公里,同比增長9.08%,運輸旅客2871.61萬人次,同比增長7.7%;而在同期,東航也累計節油5.4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7萬噸。

近年來,東航不僅進入了歷史上業績發展最好、經濟效益最出色的時期,更將綠色發展理念深植於企業。2018年,東航首度把控制燃油成本、實現節能減排列入當年必須打贏的五大硬仗之一,這家全球第七大航空公司正向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目標全力向前,用持續的科技創新與管理創新為每年承運的上億旅客擦去天空中的“碳足跡”。

“最簡潔最年輕機隊”的減碳攻略

今天的東航擁有一支由600多架飛機組成的現代化機隊,數量較之10年前幾乎翻了一番,機型結構卻大幅簡化。

從2008年年底開始,東航大刀闊斧啟動了機型簡化工作,機型數量從18種下降到由波音777、737和空客A330、A320構成的4種,是中國民航大型航空公司之中機型最簡潔的;一大批老舊機型退役後,新一代優秀機型取而代之。

「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一:东航集团为亿万旅客擦去天空中的碳足迹

2013年5月,東航引入裝有鯊鰭小翼的A320飛機,在中國民航開啟同類機型的先河。鯊鰭小翼是國際民機制造領域近年來積極應用的新技術,能比傳統機翼降低航班油耗,A320則是東航機隊中數量最多的機型,兩者結合,為東航節能減排打造了力量倍增器。此後,東航又陸續給133架A320或波音737客機加裝小翼。

更年輕更先進的機型,成為東航在機隊擴展同時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動力。以東航的主力寬體機型之一A330為例,新的A330-200飛機在浦東-巴黎航線上,相同情況下能比前一代A340-300飛機降低18%的單位油耗,按航班單程13小時飛行時間計算,如今每一班新機型執飛的浦東-巴黎航班,都能較之過去減少航油消耗15噸。

除了自然的新舊替換,東航更在機隊規劃和採購選型中,有意識地領先一步,勇於、善於應用新技術實現節能減排。民航是一個重資產、現金流要求高的行業,如此決策,短期內的開支壓力不言而喻。但在東航看來,這樣的投入能換來出色的節能減排成效、實現長遠的經濟效益與環保社會效益雙豐收,物有所值。

「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一:东航集团为亿万旅客擦去天空中的碳足迹

東航完成了浦東機場GLS預演練試飛、首都機場實施HUDRVR150米滑行起飛驗證試飛、杭州蕭山機場HUD特殊Ⅱ類和RNP APCH飛行程序驗證試飛等任務,積極應用GLS、HUD等民航局大力推廣的航行新技術,在提高運行能力的同時,降低飛行下降階段的航油消耗和排放。

東航領先一步的投入結出了豐碩果實。統計顯示,其A320和波音737飛機在加裝鯊鰭小翼後,與之前相比,相同情況下每架每年分別可以平均節油301噸和278噸。

東航規劃發展部總經理方照亞告訴記者,今天東航機隊的平均機齡已降低到5.5年,是中國民航主要航司中最年輕的一支,在全球主要航空公司中,也位居最年輕機隊的前列,為萬米高空的節能減排打下紮實基礎。

“多消耗比特,少消耗原子”信息化引領節能

與機隊建設相呼應,東航近年來的高速發展,也依託於信息化建設,節能減排同樣因此受益,“多消耗比特,少消耗原子”正在東航成為現實。

2016年8月,東航舉行了一場簡短的航行資料撤機儀式,標誌著其在亞洲首家實現全機隊全機型的航行資料無紙化數字化,曾經重達每架航班數十公斤的紙質機載航行資料,被安裝在iPad裡的電子飛行包(EFB)軟件全面取代,東航信息化建設邁出重要一步。此前,東航每架寬體客機上的航行資料重70公斤,窄體機為50公斤,由“紙”改“電”相當於每架客機、每次航班都少了一名旅客的重量。

「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一:东航集团为亿万旅客擦去天空中的碳足迹

2016年8月東航宣佈開啟全機隊“無紙化”駕駛艙時代,標誌著東航成為國內首家全機隊撤除機載紙質資料的大型航空公司,也是亞太區實施無紙化駕駛艙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在飛行運行資料電子化方面,躋身於世界一流水平。該項目榮獲2016年中國交通運輸信息化智能化優秀新技術創新應用。

來自東航的數據表明,到2017年8月,這支“無紙化機隊”飛行一年間,單是航行資料減重本身,就節約近千噸航空油料,帶來的減排相當於種下大約15萬棵大樹,給東航減少各項成本摺合人民幣3000多萬元。

信息技術對東航節能的支撐作用,既在機艙之中,也在遍佈全球的航線網絡上。

2017年,東航浦東-倫敦航班的平均油耗較之過去減少1615公斤,減少碳排放5.07噸。變化來源於東航在大量數據分析後,優化中歐航路設計,實現“截彎取直”。從2016年開始,東航運控中心與蒙古民航部門深入溝通,爭取了在中蒙之間原有航班出入境點之外,新開出入境點,以便避開日趨飽和、等候耗時較長的原空域;在我國境內和俄羅斯及北歐各國相關空域,新航線的走向也減少曲折、增加直飛。“截彎取直”以來,東航上海-倫敦航線飛行距離比優化前縮短了270公里,飛行時間平均縮短18.5分鐘,航班平均提升載量1670公斤。由於東航從上海出發、前往歐洲不同航點的多條航線,前半段航程幾乎都採用同一走向,因此一項優化就使飛往法蘭克福、莫斯科、阿姆斯特丹、布拉格等地的多個航班受益。

依託大數據收集分析,東航還實現了逆向思路下的航路優化與減排:有些航路雖看似繞遠,但因為氣象條件、擁堵程度的區別,反而比距離短、但機組常被管制員要求空中盤旋等待的傳統航路更省時,也節省油耗。在詳盡分析氣象和飛行時間等數據的基礎上,東航前往大洋洲的國際航路和西安-拉薩等國內航路,就實現了“看似遠行,卻能省油省時”的優化。

據悉,僅在2017年,精心“選近路”與匠心“繞遠路”相結合,使東航節約油耗超過6300噸。

去年6月,東航研發中心舉行揭牌儀式,並隨即啟動其1號課題 “東航安全分析平臺”。這一課題的任務,是激活長期以來積累的、被東航領導稱為“東航最寶貴財富”的海量運行大數據,同時記錄、分析當下每一次航班、每一個起落中存儲的飛行數據,計算後反饋運行單位、機組人員,告知他們怎樣的操作最安全、最節能,當前還有哪些改進空間。東航的信息化節能之路,又將開啟新的篇章。

“頂層設計+全環節考核”激勵全員綠色發展

在東航的節能藍圖上,始終要求全員動員、全環節參與的綠色發展。

「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一:东航集团为亿万旅客擦去天空中的碳足迹

東航持續引進高性能環保飛機。

東航是國內首家實現對建築能耗實時在線監控的航空運輸企業。東航已在總部上海和有條件的分子公司,都上線了建築能耗監測系統,從照明、供冷供熱到建築用水,是否達到了高效節能、如果能耗高企則原因何在?依託系統傳感器的實時監控數據和後臺軟件,東航會開展分析,持續改進節能。

2016、2017兩年間,東航斥資10億元,更換了主基地上海1500臺未達到國4標準的高油耗、高排放車輛,並將部分新採購車輛更換為新能源車型。而在東航正在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北京新機場、成都第二機場、青島新機場等新建項目中,東航更提出了建築節能監測系統全覆蓋、新購通用車輛全面採用純電動力、特種車輛優先採購新能源的標準。

2018年起,多年來在各個環節上不斷推進的東航節能工作,又一次得到了來自頂層設計、管理創新的關鍵性支持。伴隨東航將控制燃油成本、實現節能減排列入企業當年必須打贏的硬仗,東航成立了由運控總監領銜的燃油成本控制項目領導小組,以信息技術提供的大數據分析作為決策依據,將節能任務和考核細化到每個單位、每個相關工作環節,通過頂層設計和全環節考核的管理驅動,實現企業內部節能減排的資源整合。

雖然時間僅僅過去了幾個月,但合力推進的成效已初步顯現:

針對東航運行的國內各大樞紐機場往往滑行時間長、地面油耗多的特點,東航的飛行、運控、地服等多部門已在聯手行動,推動落實機組單發滑行、協調機場縮短地面排隊和滑行時間,從地面環節開始節約能耗。

東航在業內率先試水、已實施多年的成本指數(CI)應用和直接成本控制(DOC)管理,也得到進一步增強。從宏觀上持續優化航線網絡結構,到“微操”層面的機組主動溝通管制、在安全前提下申請最節能的飛行高度,東航的商委、飛行、運控等多個部門都在同步努力。

東航2018年燃油成本控制項目計劃的目標是,節約航油15.6萬噸,全年降低碳排放49萬噸。東航多年來已經取得的成果,2018年在節能頂層設計上的再次發力,讓人們有理由以樂觀的態度,翹首以待這份藍圖最終實現。( 錢擘 稅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