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伊拉克戰爭,美國贏了,卻不是每一個人

8年伊拉克戰爭,美國贏了,卻不是每一個人

美國打伊拉克為了石油,這是不爭的事實。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直接投入的資金大約在1.7萬億美元左右,這些錢都不是一次性分攤出去,而是分期支付。如果按照一些不樂觀的預算,從2003年到2011年的8年時間支付3萬億美元的話,其平均費用佔美國經濟總值的比例也並不太高。

2001年統計數據顯示,伊拉克石油儲備高達1150億桶,約佔全球探明總量的14%。伊拉克戰爭之前,伊拉克石油一直沒有美國參與,所有油田都是對美國公司禁止。這樣的石油開採上的排斥,不僅是美國石油公司,也讓英國感覺到無法接受。2000年,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英國石油公司和殼牌公司等公司在內的石油公司,開始支持布什上任,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他支持石油,並是一位曾經的石油工人。在伊拉克問題上,布什更支持美國開採伊拉克的油田。

在1998年的時候雪佛龍公司就曾表示,伊拉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他們希望有機會獲得。在薩達姆時期,美國並沒有這樣的機會。等到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美國石油公司開始湧入伊拉克,並在那裡找到了自己的石油油田開採。儘管後來,美國並沒有能夠完全主導伊拉克石油的開採活動,但伊拉克戰爭期間,參與支持布什的石油商人可謂大掙了一筆。

外界可能認為,美國沒有主導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的油田開採活動,是美國戰爭的失敗。如果僅僅從控制伊拉克資源上論勝負,這樣的戰爭美國永遠無法獲勝,除非將其併入美國版圖。顯然,這不會得到國際支持,美國也難以接受伊拉克數百萬的移民到美國生活。

真正讓美國滿意的地方是石油的價格,符合了原油開採商的利益。在2003年的時候,全球石油價格不過30元左右,之後因戰爭原因全球石油短缺,油價一路飆升,到了2008年徹底看不到了頂。原油價格一路飛向100美元的價格,比2003年高出了70美元。這70美元,是石油開採商的利潤翻了一半還要多。

由於伊拉克戰爭,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上漲。石油價格的上漲,無法使美國民眾感受到實惠,作為小布什的支持者石油商人,這位曾經的石油工人,已經對的起自己的大老闆。

除了美國石油商獲得利潤之外,其實美國軍火商也是這次戰爭的受益者,不僅得到了美國大量軍事訂單,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中東地區伊朗失去了昔日對手,使沙特深感不按,只好與美國關係更加密切,其他中東地區國家也變的更加依賴美國,希望借力限制伊朗的勢力發展。

近些年來,在中東治安不穩定的環境下,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裝備出口也是節節攀高。特朗普訪問沙特之時,沙特不僅給美國簽署了1100億美元的軍獸合同,併購買了未來十年預計3500億美元的武器。這些武器的用處自然不是為了演習,而是預防伊朗威脅,緊擁美國軍事保護,這樣的軍購也是眾多軍事合同中的冰山一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