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南康這名教師入選2018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

重磅公佈!

南康驕傲!!

就在今天,人民日報公佈了

2018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

南康教師劉光炎成功入選

整個中國

只有64人入選候選人名單

事蹟簡介

人民日報事蹟簡介

劉光炎,男,漢族,1962年8月生,中共黨員,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隆木鄉鄒家地教學點教師。他獨自一人堅守在素有南康“西藏”之稱的隆木鄉鄒家地教學點從教38年。多年來,他集校長、教師、廚師等職於一身,為了學生,為了人民的教育事業,他無怨無悔守護著自己平凡的教學崗位。大山裡路陡水急,為了孩子們的安全,他總是起早摸黑地逐一護送學生。如逢大雨天,山裡常發生山體滑坡,他總是小心翼翼背年幼學生回家。他高尚的師德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博得了家長的美譽,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江西省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

驕傲!南康這名教師入選2018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

鄒家地一角

堅守山區,38年執教

江西省南康市隆木鄉鄒家地村位於南康市北部山區,與吉安市的遂川縣接壤,素有南康的“西藏”之稱。在這裡,有一座南康海拔最高的山峰——白鶴嶺;在這裡,有一所南康最小的學校——僅有14名學生的教學點;在這裡,有一個38個春秋一直只教複式班、一萬多個日日夜夜只守著一所學校的教師。他,就是普通共產黨員、人民教師劉光炎。劉光炎出生於1962年,1980年2月開始任教,曾於2005年11月被評為“南康市師德標兵”,2006年8月被評為“江西省師德師風先進個人”,2007年8月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並多次獲得省、市教學論文獎項。

驕傲!南康這名教師入選2018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

鄒家地一角

“為了孩子們的未來”

1980年2月,鄒家地村的一位教師返城後,村裡就只剩下一名教師,而學校又開設了四個年級,鄉里於是決定舉行一次民辦教師招聘考試。通過考試後,年僅17歲的劉光炎成了村裡的臨時民辦教師,第一次拿起了粉筆,開始了教書育人的生涯。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也為了孩子們的未來和家長們的殷切期望,劉光炎白天向老教師請教,夜晚在煤油燈下閱讀自己從微薄工資中擠出錢來訂閱的《人民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小學數學》等教學雜誌,認真撰寫教案,悉心批改作業,常常一熬熬到深夜。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劉光炎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教學科的統考成績次次位列全鄉榜首。而由於經常熬夜導致視力急劇下降,劉光炎不得不戴上了550度的近視眼鏡,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眼鏡老師”。

劉光炎不僅認真教學,還特別關心學生的入學問題。曾經有位女同學,由於家裡貧困而入學晚,小學畢業時已經18歲,由於年齡大,產生了自卑心理,小學畢業後準備外出打工。劉光炎得知消息後,和她的班主任一起先後8次進行家訪,併為她聯繫了一位愛心人士資助,終於使其繼續升學。在劉光炎的努力下,村裡重視教育的風氣逐漸濃厚,村民們從“把送女孩上學當成沉重的負擔”到現在“以送女兒上學為榮”。

驕傲!南康這名教師入選2018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

上課情景

“男兒有淚不輕彈”

長期以來,由於一心撲在教育工作上,劉光炎無暇顧及家庭,把年逾九旬的老母親,把五畝多責任田和繁重的家務一股腦兒全拋給了妻子一人承擔。勤勞善良的妻子也無怨無悔地跟著劉光炎一起“超負荷勞作”,獨自一人默默地操持著這個家。長期沉重的家務,致使妻子未老先衰,還不到40歲時,頭上就已滿是白髮。劉光炎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雨天,妻子去耕地,由於道路泥濘,不幸摔倒在二米多高的山坡上,臉被石塊劃開兩道血紅的傷口。下午放學回家後,看到妻子一身雨水,兩眼淚,滿臉血,不禁鼻子一酸,讓這個錚錚漢子流下了心酸愧疚的淚水。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撣”但有誰看到這樣的妻子不心疼、不流淚?

38年裡,劉光炎記不清到底有多少次被親友勸說離開這份清貧的事業,也記不清有多少次拒絕一位位親友為自己介紹的好工作。僅憑微薄的工資,劉光炎家經常連春耕買肥料、種子都是先賒賬後付款。因為錢的問題,劉光炎沒少受到妻子的埋怨,兩人也沒少因為錢的事而吵架。然而,吵歸吵,妻子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劉光炎的事業。

有的人說劉光炎真“傻”,但他總是爽朗地回答:“我喜歡這份職業,不為教書而悔,更不為民辦教師低微的薪水而怨。因為我的事業在這裡,根在這裡,要為養育我的山、水和父老鄉親奉獻自己的所能。”

驕傲!南康這名教師入選2018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

放學了,劉光炎送學生回家。

“學生就是我幸福的源泉”

劉光炎的家坐落在白鶴嶺半山腰上,學校卻在山腳下,每天上課要跋山涉水1.5公里,每日4個來回,行路6公里,一星期50公里,一個月120公里,一年1200公里,32年來粗略估算,劉光炎已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行走近四萬公里。特別是2012年6月份起南康市開始為學生提供營養餐,劉光炎每週還要到鄉里的中心小學肩挑背扛的把孩子們的營養餐帶回來,那蜿蜒18公里的山路印下了劉光炎對學生的一片摯愛。

“最幸福的時候就是和我的學生們在一起。和他們在一起,總是感到特別地踏實、寧靜。每當看到學生對知識充滿渴求的雙眼,我忘記了自己一次次熬夜的勞累;每當看到他們開心地吃著營養餐,我忘記了自己往返36公里肩挑背扛的辛苦;每當看到孩子們升入中學、考上大學,比我自己讀大學還幸福。”談到學生,劉光炎總是洋溢著一臉地幸福。

“我很知足。我做的少,而黨卻給了我很多。特別是2003年12月我有幸被正式錄取為公辦教師,2007年11月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更應該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對於自己,劉光炎很知足。

最後,謹以劉光炎的一首小詩作為本文的結尾。

因為我深深懂得:

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

因為我深深懂得:

山裡的孩子需要知識,要知識就得有老師,既然選擇了教師,留住了信念,就要矢志不渝地走下去。不為別的,只為山區的明天更美好。

獻身教育,是我身為黨員的執著追求,是我終身事業無悔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