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聚焦主業,華星光電OLED試驗線已開始產品試製

集微網消息(文/Lee), 7月20日,TCL集團發佈公告表示,2017年,TCL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15.8億元,同比增長4.79%;取得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134億元,同比增長55.5%;淨利潤35.4億元,同比增長65.8%;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66.3%;2018年一季度,TCL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56.3億元,同比增長1.02%;淨利潤7.88億元,同比增長17.2%;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31億元,同比增長63.2%。集團已發佈2018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歸母淨利潤預計同比增長 50-60%。

2017年,華星光電產能提升並保持滿產滿銷,實現銷售收入304.8億元,同比增長17.6%,實現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114.9億元,同比增長111.1%。

華星光電生產線情況

華星光電的兩條8.5代線—t1和t2主要生產電視用面板,報告期內,繼續保持滿產滿銷,累計投入玻璃基板338.7萬片,同比增長19.9%,平均月產能達到28萬片,繼續保持效率和效益指標的全球行業領先。產品結構持續改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32吋電視面板產品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二,55吋UD等高規格大尺寸產品市佔率保持國內第一。

第6代LTPS生產線—t3主要生產高端智能手機、移動PC、車載等中小尺寸面板,產能在報告期內穩步增長,良率提至較高水平。出貨量穩步增長,一線品牌客戶順利導入,新客戶開發有序推進。全面屏產品於第四季度順利量產出貨,銷量佔比持續提升。

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t6建設工作進展順利,2017年11月主體廠房提前封頂,預計於2019年一季度量產,主要生產65吋、75吋等超大尺寸電視面板。

第6代LTPS-AMOLED柔性生產線—t4項目於去年6月份在武漢開工建設,12月主體廠房封頂,較原計劃提前4個月,預計於2019年上半年產品點亮,2020年初可量產出貨。華星光電在武漢建有4.5代柔性OLED實驗線,OLED器件開發、材料驗證和工藝調試優化工作持續推進,柔性OLED手機屏幕已完成客戶送樣。

2018年一季度,華星光電通過提升產能、降低成本及優化產品結構降低面板價格波動的影響,維持了較高的盈利水平,實現銷售收入64.6億元,同比下降1.19%,實現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27.6億元,同比增長9.86%。

以下是投資者與TCL的問答環節:

投資者:集團資產重組的進度與未來規劃?

TCL集團:2017年,集團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增持華星,實現對華星光電的實際全資控股;深圳華星光電在6月份完成對華顯光電的收購,實現半導體顯示產業集中運營管理;TCL多媒體已更名為TCL電子控股,以打造國際化的TCL品牌消費電子終端產業集團。2017年9月,集團轉讓TCL通訊49%的股權,引入具備產業背景和業務資源的戰略投資者,加速TCL通訊科技的戰略調整和業務重組。2017年集團重組、清理和剝離非核心業務企業共24家,原部品及材料業務單元完成收縮。

未來,集團將會按照既定的資本架構調整規劃,逐步將通訊和家電業務分拆至香港“TCL電子”上市公司平臺,打造國際化的TCL品牌電子產業集團。今年,資本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第一階段工作將基本完成,集團直接管理的二級企業及實體將減少到30家以內,簡化公司結構,聚焦主導產業,進一步提升效率和效益,更好地體現企業的市場價值。

投資者:電視液晶面板價格回暖是否可以持續?

TCL集團:目前,從第三方數據看到,6月份32吋價格已經企穩,7月初報價同比6月份已經漲價3-5美金。伴隨下半年供給端結構性調整、需求端終端廠商備貨旺季到來,預計電視液晶面板價格的企穩回暖有望持續。明年的價格預測要考慮很多因素,目前時點還無法給出明確判斷。

投資者:明年電視液晶面板行業供需情況?

供給方面:在此輪面板價格下行週期影響下,既有面板廠商會做出結構性的策略調整,新規劃產線的審批及建設計劃或受影響。需求方面:一方面TV及monitor等產品的大尺寸化將帶動產能去化,另一方面會有醫療、教育、安防、商顯等新的顯示應用領域的出現。明年的供需關係需充分考量以上因素的影響。

投資者:通訊Q1業績大幅改善的原因?2018年通訊的業績預期?

TCL集團:通訊業務在2017年對集團業績有較大拖累。去年下半年以來,公司對通訊業務做了戰略轉型與變革,主要通過優化組織結構和業務架構,對應收賬款和存貨的控制有效改善等措施來提升經營效率。

今年一季度業績較去年同期大幅減虧。2018年,我們將繼續推進費用控制、提升產品毛利以及存貨有效管理等措施,有信心將大幅改善通訊業務。

投資者:華星在行業內為什麼能保持領先的盈利能力?

TCL集團:華星的資本開支效率高,在產線的原有投資金額下,通過工藝的改進和良率的提升,實現實際產能較設計產能有大幅提升,產品的成本優勢顯著;其次,華星具有較好的產業集群效應,如兩座8.5代工廠都在深圳光明,提高了供應鏈效率,降低物流運輸與管理成本;同時,華星具有良好的客戶結構,電視面板保持滿產滿銷,各項期間費用較低。

投資者:如何看待AMOLED的發展趨勢?

TCL集團:小屏方面,柔性AMOLED仍是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但去年由於三星獨供,價格太高抑制住了終端需求。伴隨國內OLED廠商產能陸續開出,將有利於刺激終端需求。

在小尺寸OLED方面,公司在武漢投資350億元建設6代柔性AMOLED面板產線(t4),於去年6月份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量產,公司OLED試驗線已開始相關技術開發和產品試製。

在大尺寸OLED方面,公司大力開展印刷顯示OLED的技術研發,公司旗下廣東聚華牽頭的“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於2017年10月31日獲工信部批准運行,是顯示領域第一家國家級創新中心,建設了4.5代印刷OLED試驗線,已成功研製31吋的印刷OLED顯示和5吋的印刷量子點(QLED)顯示。廣州華睿光電致力於實現核心顯示材料國產化,承擔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中的“印刷OLED顯示關鍵材料產業化示範項目”,蒸鍍型OLED的綠光和紅光材料已向廠商送樣測試。(校對/L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