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兩河」生態治理華麗轉身

渭南日報全媒體 記者 王能力

湖光塔影,魚翔淺底,碧波盪漾……如今,富平縣的溫泉河溼地公園和石川河濱河公園以其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著大量的市民和遊客前來休閒觀光。而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垃圾成山、雜草叢生、臭氣熏天的景象。

從無到有,從夢想到現實,富平縣的“兩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富平縣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縮影。是該縣實現“恢復生態,扮靚富平,讓百姓生活在幸福環境中”這一目標的生動實踐。

生態破壞 南北兩河曾經的痛

在富平,有兩條河分別從縣城的南部和北部穿流而過。城南的石川河,古稱漆沮河,是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因盛產細砂、鵝卵石,為石頭之川,故稱石川河。這裡曾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草鮮魚肥,果稻飄香的地方;城北的溫泉河,以其水至隆冬不冰微溫而得名。據舊縣誌記載,溫泉河盛產雉魚,味道鮮美。亦有螃蟹、蚌、鱉、鰱、鱔、鰍、田雞等。沿河兩岸所產蓮藕、大麻、蘆葦及蔬菜,聞名遐邇。

自20世紀70年代後,因上游蓄水影響,長期斷流,兩條河自然生態遭到破壞。河道被採砂者挖得千瘡百孔,建築垃圾、生活垃圾成山,昔日稻子蓮花、水流橋下的美景不復存在,環境不斷惡化,“龍鬚溝”“垃圾坑”成了這兩條河的代名詞。溫泉河鱗介絕跡,蓮藕、大麻、蘆葦等種植面積大為減少。居民經過都掩鼻而逃,惡劣的環境幾乎成了當地人的噩夢。治理南北兩河成為富平群眾的強烈願望和共同期盼。

恢復生態 讓百姓生活在幸福環境中

2014年初,富平縣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伊始,一條牽動民情,一條繫著民生的兩河治理,被列入富平縣委、縣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本著“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將石川河和溫泉河治理納入富平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作為重要的生態文明工程來抓。

項目建設伊始,富平就按照高規格規劃,精細化管理的思路。石川河(城區段)綜合治理項目規劃了石川河景觀工程、“百花溪谷”飲食廣場、四季健康城、三甲醫院等項目。目前一期項目已完工,石川河城區段已蓄水成湖。二期爭取了黃土高原山水林田湖項目,針對石川河流域富平段存在的問題,按照整體性、系統性原則及其生態系統內在規律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和治理,目前,項目正在實施中;溫泉河治理項目,總規劃佔地約3600畝,其中溼地公園部分佔地1500畝。建設了包括臺地、明月湖、溼地景觀、休閒、林地、紅色文化、運動公園7個功能區及配套設施。目前,溫泉河溼地公園已於2015年元旦建成開放,二期項目正在分期實施。項目建成後,將與縣城北部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懷德公園、陶藝文化產業園和西部的老城融為一體,形成集文化旅遊、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城市開放區。2014年歲末,國務院已批覆富平溫泉河公園為國家級溼地公園。

為確保“兩河”治理的順利推進,富平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相關工作,要求各有關部門樹立一盤棋的思想,立足本職,發揮職能,通力合作,加強配合,嚴格按照國家溼地公園建設的要求和標準,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

在“兩河一路”會戰中,縣上所有領導分工包聯,以“目標倒逼任務,時間倒逼進度,督查倒逼落實”,全力推進建設進程。除去工程單位,全縣7個部門2個鎮(辦)的200多名幹部“戰晴天、鬥雨天、搶白天、趕夜晚”,半年中不分晝夜,沒有節假日。

“‘兩河’治理既是一項生態工程,更是一項民生工程,對於提升富平城市形象、改善民生環境至關重要。”富平縣一位參與建設的幹部對記者說,看到一天一個樣的變化,作為富平人,再苦再累也值得。

“你們真是太辛苦了,但卻幹了一件大好事,富平人民永遠忘不了你們!”這是建設者們聽到最多的話,也成為他們的力量源泉。

憶往昔,垃圾遍地,雜草叢生,毫無生機;展今朝,“兩河”治理面貌已頗見成效,寬闊的水面在夕陽的映襯下格外美麗,老人在河邊休閒漫步,孩子在這裡嬉戲玩耍,情侶在這裡牽手同行……治理後的“兩河”,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不再只是美好的期許,而是一句真實、貼切的評語。

治理攻堅贏得“金山銀山”

日出前的石川河畔,涼風習習、空氣清新。石川河南岸一段土崖上,成千上萬的崖沙燕已開始一天的“鍛鍊”和覓食。

隨著近兩年“兩河”沿岸生態環境的改善,石川河畔陸續有崖沙燕來此安家並繁衍生息,溫泉河溼地公園也迎來了兩隻白鷺在此棲息安家。常有攝影愛好者來到河岸拍攝。

孫喜貴老人是富平縣的一名資深攝影師,喜歡拍攝自然風光。這兩年,他用鏡頭捕捉最多的,是“兩河”頻繁出現的各類水鳥。老人高興地說:“‘兩河’越來越美了,美景怎麼也拍不夠。”

築巢引來金鳳凰。隨著“兩河”環境的改善,前來富平考察落戶的企業數量和質量大幅提高。神華、陝煤、萬科、碧桂園等一批央企、省企、名企先後入駐投資。坐落於石川河畔的“萬科·地建濱河四季”項目更是開啟了富平品質人居的新時代。一個個項目的落地開工、一家家企業的落戶,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同樣關注“兩河”治理的,還有淡村鎮肖郭村的家庭農場主人陳山峰。他流轉了緊挨石川河岸的200畝土地,大部分土地種上了柿子樹。今年,老陳打算在柿子樹下套種紫花苜蓿,規模養殖奶山羊,依託石川河發展循環農業,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依我看,石川河生態治理就是個‘大禮包’。現在縣上鼓勵發展柿子和奶山羊產業,種得多、養得多還有補助,咋算咋賺錢。”陳山峰說。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通過治理,曾經的“龍鬚溝”已變成“生態之河、活力之河、文化之河、宜居之河”。富平的“兩河”治理不僅為當地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城鎮品質、打造全域旅遊奠定了基礎,也為恢復生態提供了典型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