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非典,兩河,討薪……李雁紅回憶晉城那些人那些事兒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導 讀

今天

“改革開放40週年·親歷”專欄刊發

晉城市原市委書記

李雁紅的文章

《晉城情·晉城夢》

來 源:太行日報

編 輯:林斯琦

晉城情 · 晉城夢

◇ 李雁紅

晉城是一座鳳棲之城、天寶之城、紅色之城,更是一座年輕之城、活力之城、發展之城。

今生有幸,從2003年2月到2008年2月,我在這座年輕城市裡工作生活了整整五年,先後擔任市長、市委書記。這五年,正是偉大祖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重要時期,正是山西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欣逢盛世,我和這裡的領導幹部、黨員群眾一道,用熱情和夢想點燃了晉城人民心中嚮往美好的嶄新希望;用責任和使命共同奏響了鳳凰之城展翅騰飛的華美樂章;用實幹加奉獻,度過了生命中激情似火的如歌歲月。

現實令人振奮,往事並不如煙。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我以赤子深情,採擷晉城工作眾多往事中幾朵難以忘懷的回憶,獻給這座可愛的城市,獻給諄諄教誨我的英雄人民。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1

抗擊“非典”,為人民生命而戰

我永遠不會忘記2003年的那個春天,就在晉城市第四屆四次人民代表大會上,我當選為晉城市市長之後的第二天,“非典”突如其來。人們談“非”色變,人心惶惶。怎樣守住晉城這方淨土,如何確保人民的生命安全,作為剛剛上任的市長,我心急如焚。

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面對晉城市220萬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們應該怎麼辦?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安排,市委書記張少農同志和我親自掛帥,分管領導親自參加,成立了全市抗擊“非典”領導組,帶領全市人民投入到這場史無前例的抗擊“非典”戰役中。在近百個不眠的日子裡,我們並肩作戰,沉著應對,結合晉城實際,制定了“防大於控、控大於治、預防為主”的防控思路,堅持“寧可信其有,不可當其無,寧可失之嚴,絕不失之寬”的防範原則,構築起“市自為戰、縣自為戰、鄉自為戰、村自為戰”的四級防範網絡體系。

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我們不僅要求有關部門每天必須將相關情況進行詳細的彙報,還在領導層設立了“每日案頭必讀”制度。在這段特殊時期,先後共刊發了67期 “案頭必讀”,為領導的決策、民情的傳達以及疫情的有效防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從發生疫情的第一天開始,市領導就堅持白天在一線視察疫情防控,晚上在辦公室批閱文件。“非典”期間,我前後22次對抗擊“非典”的情況進行了詳細批示,作出具體部署和要求,而所有這些工作都是在深夜或凌晨完成的。如今,再回憶起當年那些密密麻麻的傾注著責任和心血的文字,回想起當時數百天如一日的執著堅守時,

我更深切地感受到:黨始終把“以人為本”作為工作中的最高準則,把挽救人的生命作為重中之重,詮釋的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2003年6月28日,當我獲悉省裡要求不再每日專報防治“非典”的消息後,感到無比高興,大家日思夜盼的正常的生活、生產、學習、工作秩序就要恢復了。在最後一期《每日案頭必讀》中,我這樣寫道:親愛的同志們,在我們的國家,在我們的山西,在我們的晉城,在我市220萬人民全力抗擊“非典”的日子裡,全市的領導幹部群眾和白衣戰士一起,在同‘非典’做頑強鬥爭中所表現出了大智大勇、無私奉獻、不事張揚的高貴品格,一絲不苟,極端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可貴精神。這種精神令人感動和振奮!作為在這場特殊戰鬥中和同志們一道走過來的我,對這段日子,可以說是刻骨銘心,終身難忘。陰霾已經過去,明天的太陽會更加鮮豔,更加燦爛!

回想起來,之所以我能如此動情地批示,是因為在抗擊“非典”的日子裡,有太多讓我心生敬意的人和事,段永芳就是其中的一位。

段永芳是晉城市澤州縣李寨鄉西堯村黨支部書記,在“非典”橫行時,作為村支書的他,不顧自己疾病纏身,多次召開村兩委會研究部署防控辦法,嚴把進村關,普灑消毒液,還在各家各戶的房前屋後、廁所、畜圈灑生石灰滅菌。當他從電視得知晉城市發現的首例“非典”病人確診前和他們村裡的兩個村民有過接觸嫌疑時,不顧三更半夜,馬上召開緊急會議,果斷採取隔離措施。他斬釘截鐵地說:“非典快到家門口了,我們絕不能讓它糟踐了鄉親們,作為支書,我守土有責”。當得知村裡一位小夥子把在外打工的女友領回家時,他立刻找上門,勸說小夥子把姑娘送出村。就在這時,段永芳突然天旋地轉,眩暈乏力,難受地蹲在地上。但他並未休息,又強忍著病痛,聯繫好消毒藥,趕到鄉里和兒子要了2000塊錢派車拉回村。第二天,他仍是不停地在村裡巡查,終因勞累過度暈倒在地。臨上救護車時,神志尚清的段永芳還在囑託村民:“消毒藥買回來了,記住,要按時打藥,千萬不敢遺漏一戶”。路上,他緊緊拉住女兒的手說:“我要是回不來了,你們一定要把我埋在山坡上,不許大操大辦……”說完就昏迷過去,再也沒有醒來。

多麼樸實的語言,多麼崇高的境界,每每想起這些時,我就情不自禁,熱淚盈眶。在抗擊“非典”的戰場上,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像段永芳一樣,默默無聞地戰鬥在基層第一線,為人民無怨無悔、赤膽忠心的黨員領導幹部,才是打贏抗擊“非典”鬥爭最後勝利的中流砥柱;也正是他們,用責任和信念支撐起了共和國不倒的脊樑,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才會生生不息,興旺昌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2

城市治理,為宜居城市而戰

喝上乾淨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呼吸上新鮮空氣、住上漂亮的新房,在良好的環境裡學習生產生活,這是人民群眾最淳樸不過的願望。

初到晉城,我在走訪調研中,發現了幾個很是奇怪的現象:在靠近河道的一些居民家中,所有的窗戶都用木板釘得嚴嚴實實,大白天也要開燈;位於市中心地帶的城中村,村居混雜,巷狹道窄,汙水橫流,垃圾成堆;城市周邊雜草叢生、樹木荒蕪。問起情況,老百姓說貫穿城市的東、西兩河,已經成了“龍鬚溝”,到處瀰漫的是臭味和煤灰;市中心的城中村居住環境差,治安隱患大,已經成為城市的痛點;晉城儼然成了坐在垃圾桶上的富翁。聽到這些,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痛徹心扉!作為市長,慚愧焦急。考察之後,

我深情地對大家說:“ 寧可GDP減少幾個百分點,也不能讓老百姓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就是砸鍋賣鐵,也一定要改善好環境。”

於是,晉城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城市淨化、亮化、美化工程。

省委、省政府對“兩河”治理給予高度重視,專門撥款1000萬元予以支持。但由於這是一項特大型工程,共需要投資2.2億元,除省市財政撥款外,這當中資金還存在很大的缺口。在此情況下,晉城人民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來支持這項工程,這讓我震撼、振奮,揮淚敬佩。大家有錢出錢,有力使力,晉煤集團慷慨解囊,拿出3000萬元,蘭花集團拿出2000萬元,晉城市煤炭運銷公司斥資一個億。為了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我和張少農書記及分管市領導,多次召開協調會,定政策,出計謀,想辦法,最大限度地妥善安置拆遷的百姓。令我感動的是,拆遷工作得到了相關單位和廣大群眾的充分理解、全力支持。上黨戲劇院等單位紛紛帶頭,忍痛割愛從自己的辦公樓搬出,支持拆遷;許多家庭拆掉了娶媳婦的新房,拆掉了致富創收的雞舍、豬圈,搬走了紅紅火火的企業、開張不久的商店。正是人民群眾這種無私的大局意識和奉獻精神,鞭策著所有參與“兩河”治理工程的建設者們,日夜奮戰,按期高質量地完成了這項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2005年,“兩河”綜合治理工程完工,被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和“魯班獎”。如今,每當看見東河、西河中流淌著清冽的水,想起河面上凌駕於高空的彩虹飛橋,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郭沫若先生《天上的街市》,“遠遠的街燈明瞭,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晉城人民的奉獻之燈、自豪之燈!

“城中村”的改造,可以說是晉城打響的環境改善的又一次集結號。經過認真調查研究,2003年5月,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以地養城”的原則,要求“改造區內的土地拍賣出讓收益,原則上全部用於建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黃華街西區2000戶近萬人的改造工程如期完成,實現了快速改造、科學改造、和諧改造的目標,成為我省城中村改造的樣板。一位喜遷新居的古稀老人,拉著我的手說:“幾十年了,沒想到我活著還能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住上這麼好的房子,真是多虧了你們!”這是多麼淳樸善良的好百姓啊!

“兩河”治理和“城中村”改造的成功,更加堅定了我們建設宜居城市的決心和信心。我們深刻認識到,要讓城市美起來,沒有綠色的渲染與烘托,她的美會打折扣。基於這一構想,2003年10月市委市政府決定,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抓手,大打一場城市綠化大會戰。幾年來,我們按照科學的種植理念,採用喬、灌、花結合立體綠化手法,打造完善了四季常青的“雪松一條街”,三季有花、立體感強的“檜柏一條街”等多條精品街道,興建了13座總面積達250公頃的綠色公園。特別是我們把對市區東出口和南出口作為綠化重點,打造了1000多畝綠化帶,使晉城掩映在“綠色的海洋”之中。

如今的晉城,樹綠了、花紅了、天藍了、水清了,老人樂、孩子笑,好一幅美不勝收的人間美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良辰美景,在晉城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中得到充分展現。總結城市治理成功經驗,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真諦、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內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係民族未來的大計,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

3

調整結構,為持續發展而戰

作為典型的資源性經濟城市,如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歷屆黨委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 “工業立市、開放活市、產業興市”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新型化、新型產業規模化、規模產業特色化”,取得了很好地成效。

五年間,我們把打造山西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作為晉城工業立市的重點,在煤炭的深加工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

煤炭行業堅持“關小建大,控制總量”的原則,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生產的集中度;電力行業由小水電、小火電向大型坑口火力電廠轉變,擴建成了陽城330萬千瓦的大型電廠,向江蘇地區輸電;化工行業完成了向大顆粒尿素的轉化,並向甲醇、乙醇、二甲醚及精細化工發展,全市已具備230萬噸尿素的生產能力,開始了100萬噸甲醇、100萬噸二甲醚和10萬噸煤基合成油的建設;冶鑄行業實施資源整合,由普通鑄件向中高檔鑄件,由單純鑄造向機加工轉變;以汽車配件為主的機械加工製造業及傳統的建材、絲麻、飲品業實現新型化、規模化快速成長。

我們把引進技術、創新高新技術園區,作為晉城開放活市的支點。臺灣鴻海集團成為晉城引進的第一家高科技企業,也成為當時全省最大的臺商獨資企業。今天,郭臺銘先生投資創建的富士康科技工業園區,已經發展成為佔地1100畝,從業人員3萬多人,產值100多億元的高科技產業園區。

我們把旅遊產業發展作為晉城產業興市的增點。晉城擁有雄峻的太行絕頂風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險的溶洞景觀,清澈的河湖泉水,北方罕見的大峽谷;有6000多年曆史的“下川文化”和“塔水河文化”遺址,“舜耕歷山”、“禹漁獲澤”、“炎帝嘗百草,教民稼穡”的羊頭山,秦趙鏖戰的長平古戰場遺址,等等。但是,這些資源沉積多年,養在深閨。經過普遍摸底,科學論證,我們制定了以王莽嶺、皇城相府和珏山三大龍頭景區為代表的旅遊開發總體規劃,制定了道路暢通、設施配套、環境治理為重點落實措施,邁開了旅遊產業開發的第一步。

我清楚地記得,在王莽嶺景區開發過程中,我先後十五次和有關領導同志親赴陵川王莽嶺,考察環境、地形,具體指導工作。我永遠忘不了那些王莽嶺景區建設的同志們、戰友們,他們風餐露宿,實幹奉獻,在山上一住就是三年,硬是在懸崖絕壁之上,建造了集青山、碧水、藍天於一體的4A級休閒旅遊度假景區。在人們“舉手投足皆可觸及文明、俯仰轉側滿目全是美景”,享受大自然恩惠的時候,我覺得他們才是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當前,在全省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晉城“風景這邊獨好”,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不堅持“以煤為基”,就沒有現實的活路;不堅持“多元發展”,就沒有長遠的出路;不堅持多元發展、不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是永遠走不好也走不遠的!

4

踐行宗旨,為實現夢想而戰

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多年,中國共產黨之所以飽經風雨、歷久彌新,關鍵在於秉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核心在於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當年,在晉城發生的幾件事情,讓我銘記在心,終身難忘。

一件是為打工妹討薪。

有一天,在收聽晉城市紀委和電臺共同開播的《百姓熱線·糾風臺》的節目中,一個外地來晉城打工名叫楊豔梅的姑娘,所反映半年領不到工資的情況,把我的心揪了起來。

沒顧上吃早餐,我馬上讓市政府辦公廳的同志調查核實,要求迅速將楊豔梅討要工資的詳細情況呈報上來,並批示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要認真調查落實此事。當天下午,有關部門通過協調,圓滿解決了這個問題。晚上七點,打工妹楊豔梅終於如願以償地拿到了拖欠了近一年的工資。看著厚厚的一摞錢,小豔梅哭了。幾個月來為了討要工錢四處奔波所受的委屈和拿到工資後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交織在一起,化作滾滾熱淚。而這一天2004年12月1日,正是國家《勞動保障監察條例》開始實施的第一天。

小豔梅的事情雖然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解決,但使我想的更多的是像楊豔梅一樣打工的農民工們,辛苦了一年的工資是不是都能按期足額髮放到他們手中呢?當晚,我作出批示:“我市恐怕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依然存在,望同志們舉一反三,認真抓好清欠工作,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此,市委市政府還制定出臺了政府性投資工程財政集中支付辦法,要求所有的工程開工前首先把支付的農民工工資拿出來,建立專戶,專款專用,形成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長效機制。

一件是柳樹底村接訪。

2005年,晉城發生了一次群眾集體上訪事件。來訪的群眾是高平市野川鎮柳樹底村的老百姓,他們狀告的是市伯方煤礦。市伯方煤礦地處柳樹底村,由於長期開採,導致了村裡土地塌陷,糧食減產,地表水位下降,人畜吃水困難。人們吃水得到幾里以外的地方挑,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很艱難。伯方煤礦曾答應兩個月時間給村民打一口水井,但兩年過去了,打井的事沒落實,老百姓吃水的問題遲遲得不道解決,原來準備的50萬元打井經費也不夠了,事情只能無限期擱淺。

面對上訪的百姓,我立即組織召開協調會,現場解決群眾上訪問題。在認真聽取了村民代表的講述和相關部門的彙報後,我十分動情地說:“我們的人民群眾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來上訪的,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為老百姓解決困難是共產黨人責無旁貸的責任”。

經過協調,伯方煤礦同意立即撥付補償款,儘快為村民打一口高質量的“民心井”,解決村民的吃水問題。同時,我也表示要在這眼“民心井”出水時,一定到柳樹底與村民同賀。這一番話立刻贏得了群眾的熱烈的掌聲,一場多年的糾紛就這樣在和風細雨中“化干戈為玉帛”。但這件事的處理,讓我想了很多,群眾上訪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對待。由於不能正確對待,使很多本來很小的矛盾擴大化,最後釀成大錯。凡事如果能從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從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解決問題,就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一件是安全生產。

晉城是煤炭大市,煤礦安全至關重要。我深深懂得,安全是民生,是最基本的民生;是責任,是比泰山還重的責任;是紅線,是任何人、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可觸碰的高壓紅線。五年來,我們逢會必講安全、時時提醒安全,各級各部門堅持抓底線紅線、抓隱患整改、抓安全培訓、抓責任主體、抓預案完善,正是依靠這種“安全是政治、安全是經濟”的政治意識,依靠這種“安全責任重於一切、大於一切、高於一切”的責任意識,晉城成為“安全生產達標市”。

是啊,做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根本在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正氣上不來、邪氣壓不住,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遲早會出大問題;工作作風問題絕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

記得2012年仲夏,我回到晉城調研時,曾即興賦詩一首:

夢繞魂牽憶太行,

鳳城夏日好風光。

繁華似錦悠揚起,

兒女輕盈又換裝。

晉城,我生活戰鬥過的地方,我生命中的第二故鄉,無論在天涯、在海角,我都永遠真誠地愛著你、祝福你!

(作者為山西省政協原副主席)

目前200000+人關注加入我們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亲历|非典,两河,讨薪……李雁红回忆晋城那些人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