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遇見西街,陽朔西街往事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的山水,大半指的也就是這陽朔。陽朔風光雖美,但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和地處荒蠻的嶺南之地的原因,這裡一直是官員貶謫流放之地。儘管文人騷客吟詠桂林山水,終不會有什麼“繁榮”景象。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後來就大不同了。比如陽朔不大的西街,千百年來她一直是背靠陽朔的山水,百姓生活,衙門辦公,原本是那麼的平靜,在現代人眼裡就不一樣了。燈紅酒綠中這裡蘊含萬種風情,總有人忍不住遐想著一場美麗的邂逅。這大概就是西街初始形成時給人的印象。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2007年8月我從桂林乘船遊灕江到達陽朔,就在陽朔西街民宿小店住下。如果再說神馬“遇到西街”、“西街偶遇”未免有點矯情,我只不過是“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而已。遊桂林必遊灕江,遊灕江必到陽朔,到陽朔怎麼能不逛逛西街呢?當年的西街早已開始商業化了,小資情調、走卒販夫還夾雜著乞討者,西街的青石板路上,走著你我他,路雖小,卻容得下形形色色的人等。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陽朔縣設在在陽朔鎮,縣城不大,顯得很袖珍。西街原本不過是古陽朔縣衙前的一條普通、古老的街道,全長近800米,有一千多年曆史。這裡的建築大都是七八十年前的老房子,也有一些是清代遺留下來的的低矮磚瓦房。1984年經初步改造,建成了古樸典雅的旅遊文化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始建於1674年的西街,沉寂了300百多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的國門打開了。陽朔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對於崇尚自然的歐美遊客十分具有吸引力。洋人的湧入,他們帶來了新的旅遊、探險、戶外理念,那就是親近自然、貼近自然。洋人來了,徒步、騎行、探洞、攀巖、漂流、探險,在陽朔都能一一得到極大的滿足。同時西街也成為那個年代的洋人聚集地。一傳十,十傳百,洋人聚多了,到1998年,發展到每天竟有1000多人在不大的陽朔縣城聚集,而西街是他們最主要的落腳點。於是西街有了“洋人街”的稱謂,它也是中國第一條“洋人街”,曾經中國最大的“外語角”。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有人發現了陽朔的美,有人發現了西街的商機。80年代首先是洋人在這裡開飯店、咖啡店服務他們的同胞,他們盡情地渲染著歐式溫馨的小資情調,同時對國人的三觀也產生了巨大影響,要知道那是改革開放初期。隨著陽朔西街熱度的升高,大量國人遊客蜂擁而至,西街開始商業化了。街旁的商鋪,盈利是第一目的。以現在的眼光看西街,與其他商業街沒啥區別,但地理環境和文化氛圍是無法比擬的。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洋人陶金掏出來的“洋人街”被國人重新佔領。有人泡吧,有人划拳,有人陶金,有人乞討,有人為了偶遇。後來“遇見”,“偶遇”、“拐角”慢慢讓位給了麗江古城、鳳凰古城和西藏的八廓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西街東臨灕江的陽朔碼頭,西對膏澤峰,西街西邊盡頭是大排檔的場所,正對國人大眾的口味。面對陽朔山水,在這裡的大排檔吃上一頓,夠得上“高大上”,吃啥都愉悅。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西街往南是碧蓮峰。碧蓮峰是陽朔縣城的一個景區,可以沿峰的崖壁棧道走,主要是摩崖石刻,還可以觀灕江山水風光。另外就是乘船在灕江江面上欣賞碧蓮峰。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向革命先烈致敬!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陽朔西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