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100萬元獎金後 全部捐給了上海第一所免費高中

有這樣一位院士,他將自己剛剛獲得的100萬獎金稱為“這一生拿到的最重一筆錢”,但是轉眼,他又主動讓這些錢離己而去。而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年過八旬的自己,繼續實現青年時立下的報國志向。

這位老人,便是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5月30日,徐匡迪在中國工程院下屬9個學部的一致提名下,獲頒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獎。他也成為繼張光鬥、師昌緒、朱光亞、潘家錚、錢正英、鍾南山之後,這一獎項的第七位獲獎者。

至高榮譽,伴著整整100萬元獎金,徐匡迪謙遜地說了句:“受之有愧!”

拿到100萬元獎金後 全部捐給了上海第一所免費高中

就在幾天前,徐匡迪同夫人一起將這筆錢毫無保留地全部捐贈給了上海市久隆模範中學。他說,我們覺得,應該支持教育,因為中國發展需要的人才都是老師培養出來的,孔夫子說過有教無類,教育是所有人成長成才的基礎。

而這所受捐的久隆模範中學,與徐匡迪已有多年淵源。

上世紀50年代初期,青年時期的徐匡迪為了建設百廢待興的中國,放棄了自己的音樂理想,帶著“鋼鐵報國”的志向在1954年考入了被譽為“鋼鐵搖籃”的北京鋼鐵工業學院。

此後,徐匡迪長期從事鋼鐵冶煉方向的研究,他的學術思想及新技術也被世界同行所認可和使用。

改革開放後,徐匡迪遊學歐陸,應邀到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做訪問學者,後又被邀請到世界著名的噴射冶金公司做副總工程師。在那裡,徐匡迪成為“中國品牌”,鋼鐵試驗品出爐前,總是先要讓他把把關。

此後,徐匡迪拒絕了瑞典方面給出的極為優厚的待遇,在完成原定項目後如期歸國,並在時任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的提名下出任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至此,祖國教育事業,便成為徐匡迪心之所繫的另一件大事。

拿到100萬元獎金後 全部捐給了上海第一所免費高中

2001年2月,時任上海市長的徐匡迪在上海市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倡議,創辦一所完全免費的中學,讓優秀的貧困生不再因為經濟困難而失學。

正是在徐匡迪的倡議和推動下,上海市第一所免費高中——久隆模範中學於2001年9月正式開學。而作為久隆教育基金的發起人之一,徐匡迪更是從2002年開始就把自己每年的院士津貼全額捐贈給該基金。

在幾天前的捐贈儀式上,徐匡迪為久隆學子們送上一副對聯:置身須向極高處,舉首還多在上人。他笑著說,希望同學們能記住在學校受到的教育,並將其作為未來人生前進的動力。

拿到100萬元獎金後 全部捐給了上海第一所免費高中

八年前,徐匡迪在舉行的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上正式卸任院長職位。但是他退而不休,繼續主持並參與了若干國家重大科技發展戰略研究。

其實,徐匡迪的夢想還沒有完全實現。他說,自己和老伴都80多歲了,但是要爭取“活到第一個百年”,看到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歡迎大家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關注分享並轉發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