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廠停機背後 一場風暴正在悄然來襲

近日,玖龍、理文、山鷹三大紙廠相繼發出大規模停機通知,對外宣稱因廢紙原料短缺,將停機7-11天,涉及瓦楞紙、灰底白板紙、牛卡紙、文化紙等多個紙種。

 大規模停機,究竟隱藏了什麼深意

這段時間,行業各大紙廠可謂是翻雲又覆雨,一邊發佈國廢新標準,一邊下調國廢價格。但在這市場需求寡淡,紙價下滑的敏感時期,這次突如其來的停機舉動自然引起了業內人士各種猜測。

原料短缺是否真的存在?

眾所周知,玖龍、理文、山鷹三家集團是今年獲得外廢進口許可最多的企業。

由於國內外檢驗檢疫環節的繁瑣,嚴重影響了報關的速度,同時一系列的廢紙進口管制政策出臺,包括未經分揀的廢紙禁止進口、外廢含雜率降為0.5%、對美廢100%開箱檢驗、3月海關組織的打擊洋垃圾走私的“藍天2018”行動等,都嚴重限制了廢紙進口,港口外廢不合格退運事件頻發,所以真正能進口到中國並運達紙廠的外廢“寥寥無幾”。

相對的,由於國廢質量遠遠低於外廢,玖龍等龍頭企業在7月都發布了嚴格的收購新標,這也大大的減少了國廢的收購量。從以上兩點看來,紙廠的確會發生原料短缺的情況。

紙廠停機背後 一場風暴正在悄然來襲

停機保價旨在擺脫庫存壓力?

今年上半年,造紙及紙包裝產業市場死水微瀾,缺乏生氣。紙包裝需求以兩到三成的倍率加速萎縮,畸形的國廢與原紙價格大大地破壞了紙業的生態圈。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市場需求寡淡、旺季未至,原紙供應量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這也導致了紙廠自身庫存增加。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此次三大紙廠停機其實是為了減輕庫存壓力,通過停機保價來迎接下半年市場旺季。如果真是庫存堆積,那麼各大紙廠寧願停機也不願意通過大幅降價來減輕壓力的態度,正好說明了紙價在下半年仍然可能高位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