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相机操作的最终目的:得到一张正确传递拍摄者意图的照片。

如何得到一张能够正确传递拍摄者意图照片呢?

首先应顺从拍摄者的意图去思考。看到一个风景,要拍下来的时候:去构图,这是意图。这个问题,我们下一期来讨论。

其次是将画面转换成图片并保存,要依靠操作相机来完成。这就涉及到使用相机来进行曝光和保证色温的准确性。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说道机身的基础操作,目的是完成拍摄者的意图,核心就是准确曝光,何谓准确曝光呢?

我们之前知道正确曝光。

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必须是明暗层次丰富,细节细腻 。(看直方图是保证曝光在正常范围值的一种观察手段)

而准确曝光的就不是看直方图那么简单了,而是按照拍摄者意图去进行曝光。

请看下面的三张图: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图一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图二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图三

以上三张图单从观察直方图:图一过曝、图二欠爆、图三背景微欠爆,人像曝光正常。但是要是按照创作思想的角度去看,每一张照片都完整的体现出了拍摄者所要表达的意图,这就是正确传达了拍摄者意图的曝光。

要想完成这样的曝光,除了头脑中里要理清自己的拍摄想法,还要做到心到手到,即相机机身的熟练操作。

机身设置三要素-光圈、快门、ISO

这三项也是曝光的核心参数

光圈(值):我们知道镜头里边有很多镜片,光线是可以直接贯通到底的,而藏在镜头某个位置有多片金属叶片,叶片收拢之后就能在镜头内部控制光线进入的量。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光圈的样子如上图所示,除了手动头可以在镜头上拨动光圈环能看到光圈的样子,自动头一般都看不到光圈叶片,因为单镜头反光相机(单反)操作的时候镜头的光圈是开到最大的,只在拍摄瞬间光圈才收到设置好的档位。如果想看光圈长什么样,可以用机身的光圈优先测光模式(A模式或者AV模式),然后把光圈设定为F8左右,然后找到机身上的景深预览按钮(具体位置查一下说明书),你就可以看到镜头里边的光圈叶片了。

光圈开的大,进光量就多;相反,光圈小,进光量则少,当然这还和镜头虚化(景深)也有一定关系,下图就一并标示出来。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快门速度:其实也就是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这个想想就知道:快门速度数值小,快门打开着的时间少,那么进来的光的量自然就少,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自然很少;相反,快门速度数值大,则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多。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快门速度一般的表示方法是1/100s、1/30s、2s。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快门速度快

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曝光时间越长,对感光元件的要求就越高,毕竟长时间通电感光,画质上会有噪点。所以在一些二手交易市场上,对机身好坏的判定标准有一项为30秒曝光有无噪点这么一说。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快门速度慢

感光度:也称ISO,直接在ISO后边加数值表示的,尼康的早期机身最低是ISO200、佳能是ISO100,数码后背的感光度最低能做到ISO35-50,低感光度的优势在于优秀的成像效果。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噪点对比

比如一般单反机身ISO100就算是低感光度,ISO3200就算高感光度了。

所谓感光度,其实就是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高的,对光就敏感,你只要给它一点点光线,它就能感受到并且曝光充足;感光度低的,对光线不敏感,也许你给的光线很多但也不能够完全曝光。(其实高感光就是给感光元件加电压提高对光的敏感度…,当然后果就是画质变差啦。)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通过光圈、快门、ISO,就可以按照拍摄者的意图去准确曝光,来得到想要的片子。举个例子:如果说我们想得到一张室外标准人像,那么我们根据周围环境以及人像要求,可以将快门设定在二百分之一秒这样的速度来保证手持相机不抖,因为是人像并且相机距离被摄人物的距离在5米左右,所以光圈设定在2.8-4之间,因为周围分环境比较明亮,所以ISO设定在200左右即保证了曝光准确又不会因为过高的ISO而导致画面恶化。当然也有的老法师有套曝光口诀,比如说

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

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

当然现在的数码机身基本上都能在很高的感光ISO下工作而尽量减少噪点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使用很高的快门速度来保证曝光正确,明白了吧。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介绍完机身设置三要素我们再来谈谈相机的大脑-测光系统

我们刚才举例讲解了一下光圈、快门、iso之间的关系,但是大部分时间我们对周围的光线并不那么敏感,这时候机身的自动测光系统就开始发挥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去进行一定的曝光计算,使我们能够根据相机的计算以及我们对相机的理解进行补偿调整来获得我们想要的曝光。

大多数数码机身的自动测光系统都有好几种计算方式,这些计算方式如果能正确选择和使用,那么曝光就能按照拍摄者的要求正确进行,如果选择的测光计算方式有偏差,可能曝光就不那么准确了。

这些测光设定通常包括(下图由上至下)「评价测光」、「局部测光」、「重点测光」和「中央偏重平均测光」。每一个测光模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现在以“观音”机作例子讲解一下: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1. 评价测光:

评价测光也被称为矩阵测光、分区测光或者蜂巣式测光(尼康称为矩阵测光,而佳能即为评价测光),例如富士相机的256分区测光。这类测光的计算法师为: 将取景画面风格为若干个测光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再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多区评价测光是目前最智能的测光方式,是模拟人脑对拍摄时经 常遇到的均匀或不均匀光照情况的一种判断,即使对测光不熟悉的人,同这种方式一般也能够得到曝光比较准确的照片。这种照片适合于拍摄大场景的照片,例如风 景、合影等等,这一测光方式也成为目前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最常用的,所以如果你不懂测光到底怎么用,那就先用这一种即可(建议在光线均匀的情况下使用并使用源文件输出图像好进行后期调整)。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不过,对于拍摄明暗反差较大的场景,用评价测光可能会出现亮部曝光过度或暗部曝光不足的情况。这时,应该考虑用一下的测光计算方式拍摄了。

2. 点测光:

点测光的测光点约占画面4%的面积,范围相当地小所以相对集中,因此很适合在复杂光线条件下或者逆光环境条件下的人像、微距拍摄等,以得到较精准的单一点测光。对许多专业的摄影师来说,这个测光方式最常被拿来使用,不过也由于这个曝光的基准点较小,所以有时拍出来的落差会比较大。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说点测光的时候,点测联动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概念。通常相 机有多点测光,具备点测联动功能的单反相机,在选择对焦点的同时,测光点也同时关联了这个点,对这个点进行点测光。如果不联动,那么对焦是选择的点,而测 光永远是中心点。

3. 局部测光:

这个测光占画面中央约9%的面积。它主要是针对较大范围的平圴区域,与中央重点测光不同的是,局部测光只参考局部测光的区域,而完全花略拍摄场景中其他部分的明暗度。通常在拍摄场景中对超过5%的局部区域测光,被称为局部测光。所进行的测光功能,应用在生态、活动或是半身以上的人像使用居多。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4. 中央偏重平均测光:

一般而言,这个测光的设计是考量到拍摄者会将作品对焦位置摆放在中央,所以这部分摄影内容是最重要的,进行突出照片的重点。也因此在感光元件处理这个位置的测光后,再将周围的测光参数做平均加权的计算,所以在多数拍摄作品会在中央位置时,这个测光模式会最常用。例如尼康相机的中央重点测光占整个测光比例的75%,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渐延伸到边缘的测光数据占25%的比例。这两个比例的 平均值就是中央重点测光的曝光值。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因为所有的机身测光都是采用光线反射光进行测光,所以有些时候测光并不准确,这时候如果是要求非常高的拍摄工作,就会用到测光表这样的器材。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由于手持测光表是直接测量入射光而非反射光,所以测试出来的光都是准确的。在从前胶片机时代,测光表是很盛行的。而来到今天,测金表仍被广泛使用在杂志摄影,例如是为模特儿拍硬照的时候会用上。测光表的问题上,我们就不多做介绍,有兴趣的糖粉可以多去找找参考资料就可以了。

可以说,决定画面明暗的关键就是测光了,而决定画面冷暖的就是白平衡。

我们最后讲讲白平衡的原理以及如何调试。

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调整白平衡的过程叫做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在前期设备上一般有三种方式:手动调整白平衡和自动机身调整白平衡,还有一种调整;在后期调节方式是采用原始图像RAW方式储存图片,然后进入Photoshop或者其他软件进行调节。

前期的白平衡调节,简单的说就是拍摄者根据现场的颜色元素进行估算白平衡然后设置机身,有些高级的测光表也带色温的检测,可以进行估算,还可以使用白纸或者灰卡来进行简单的预估。具体方法就不多说了,请糖粉自行百度。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相机的基础操作我们就简单聊到这里,如果以后再有机会,我们再将这个话题延伸下去。

当然我们也非常欢迎您将器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我们,您也可以给我们的公众号留言,告诉我们您所需要了解、学习的内容,又或者您也可以把您对于摄影的一些见解发送给我们,我们会将您的观点和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因为我们

糖皮网的宗旨是:

因为分享 所以更强!

即可参加抽奖,每周五不限奖品、不限中奖人数

大家多多转发,就能获奖

糖皮往期 精彩回顾

摄影基础 05 相机基础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