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直轄市會是哪個城市?你希望哪一個成爲下一個直轄市?

白暁笙


我認為大陸的第五個直轄市應當是喀什市。

咱們來做個分析:目前我國有四大直轄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北京就不說了,心臟所在無可取代;其他的三大直轄市的設立都是有很深的背景的,上海位居第一的大都市,天津是以租借起家的,又是拱衛京城的南大門,重慶曾經還是前朝的陪都,三地都是自近代以來就聞名全國的大城市。所以,新的備選直轄市的定位在這些事項上是無法比肩上述三地的。


然後,咱們看看備選直轄市的選擇取向應著眼哪個角度?那就是以地理位置為主的區位優勢,也就是其經濟的覆蓋與引領作用。咱們現有的除北京的三個直轄市,天津位處京門要塞,輻射環渤海地區,引領東北華北廣大區域的經濟發展;上海位處東南沿海,覆蓋長三角,對東南半壁起著巨大的引領作用;重慶地處巴蜀,影響大西南;這樣,東北、東南、西南三個方向都有了,剩餘的缺口在哪呢?那就是西北。 我們先看一下喀什的位置。喀什地區位於祖國西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東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依喀喇崑崙山與西藏阿里地區為鄰,西靠帕米爾高原,東北與阿克蘇地區柯坪縣、阿瓦提縣相連,西北與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阿圖什市、烏恰縣、阿克陶縣相連,東南與和田地區皮山縣相連。喀什地區的西南部與三個國家接壤:西部與塔吉克斯坦相連、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邊境線長388千米。全地區東西寬約750千米,南北長535千米,總面積111794.03平方千米。喀什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為喀什市,是喀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10年,喀什經濟開發區闢為中國第六個經濟特區,成為中國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


喀什作為備選直轄市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區域,覆蓋青新藏甘,輻射四地八國,更是連接"一帶一路"的陸上重要橋樑和紐帶,喀什直轄的意義現實而又深遠。儘管現在的喀什和內地的好多城市無法相比,但是,這些城市有一個共同的短板是無論如何難以克服的,就是地理位置。比如青島大連比之天津,南京武漢比之上海,而廣州深圳則是與香港澳門共同組成一個超級的城市群,是不可能單獨拿出任何一個直轄去覆蓋其他三個的。因此說,喀什是祖國大陸未來第五個直轄市的最合適選項。 個人愚見,歡迎交流。


北國小野草


青島、深圳、西安、南京四地可能性最大

直轄市是中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單位,顧名思義就是直接由中央政府所管轄的建制城市。

目前中國共有4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

(中國四大直轄市)

這四個地區因為其關鍵的地理位置和經濟政治因素,先後被升格為直轄市。其中重慶是距離今天最近一個成立的直轄市。在1997年3月14日,中國第八屆人大五次會議批准撤銷原重慶市,設立重慶直轄市。

此後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再設立新的直轄市,但是坊間對於哪個城市會再度榮升直轄市一直討論不休。

並且鑑於直轄市的各種優勢(這個不必多說了),凡是有條件的城市也在明裡暗裡較勁,希望自己能再往上走一步,複製當年“重慶獨立”的劇本。

別的先不討論,我先列幾個最有希望的城市。

山東青島OR中國青島?

作為山東經濟一哥,青島想出來單幹不是一年兩年了。從1986其青島就被國務院列為計劃單列市,財政上就已經不再聽從於濟南的擺佈了。

如今青島GDP總量已經超過1萬億,排名全國第12名。而排在青島前面的刨去四個直轄市和廣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五個省會城市外,就只剩下深圳和蘇州了,而且深圳還是經濟特區。

而且青島在級別上也早已是副省級城市,還被國務院定位為:特大型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 、國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海上體育運動基地等等。其政治地位已不在濟南之下。

如果你有個山東的朋友,他在自我介紹是大概會說我來自:山東濟南、山東淄博、山東煙臺。但是青島人絕對不會這麼說,青島小哥會自豪的告訴別人:我來自中國青島。

(青島碼頭停泊的私人遊艇)

中國深圳

如果要說青島今天仍然在為自己到底是“山東青島”還是“中國青島”的稱謂而抗爭時,那深圳的名分如是今早已確定——中國深圳的大名已經傳遍世界。

深圳是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對於許多外省人而言深圳幾乎和直轄市沒啥區別,壓根不會把它和廣東聯繫起來。

從1980年正式建立經濟特區以來經過近40年的發展,深圳已從當初的一個漁村一躍成為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而且作為最年輕的一線城市,深圳的勢頭銳不可當。

在經濟上,深圳的GDP總量達到了22286億元,排名全國第三,力壓廣州一頭。

並且深圳的政治地位也不低,其在國內擁有者一系列頭銜,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定位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如此譽滿天下的城市,似乎直轄市的稱呼更加符合它的身份。

(雲霧中的深圳)

當然,想當直轄市的城市太多了,最有實力的就是青島和深圳了。除此以外西安、南京、瀋陽也有意趟趟這灘渾水,不過可能性不是很大。

要知道這三位爺兒可都是省會城市,作為全省的扛把子帶頭嫌貧愛富,這讓以後省裡的工作咋進行。

至於青島和深圳,其通往直轄市的道路上也不是一片光明滴。

當年重慶獨立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如今的山東省政府自然不會輕易讓歷史重演。

而深圳這邊情況也差不多,由於深圳的面積太小,只有2000平方公里不到,要升格為直轄市必須擴大地盤兒,再劃一些區縣進來。

如此一來廣東省政府肯定就不願意了:深圳你要走就走吧,孩大不由娘,攔也攔不住。但你不能讓我給你再添嫁妝啊!

總之,這幾個城市希望都是有的,阻礙也是很大的。

而對中央而言,設立新的直轄市也必定慎之又慎,深怕一個不小心引起一些不良的連鎖反應,那就得不償失了。


千佛山車神


成立直轄市主要要具備以下條件:(百度百科)\r1、明顯的區位優勢和經濟政治優勢,在國內主要城市中經濟體量靠前,直轄後能夠輻射,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的發展,且應與原有直轄市保持一定距離,例如原省屬時期的重慶市為計劃單列市,國內政治經濟地位較為突出。\r

2、人口不少於200萬人,且是所在區域最大的城市,因為密度人口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r

3、非省會城市優先考慮,且城市和人口規模經濟體量綜合實力等超越所在省省會城市,長期居省內第一位置。\r

\r目前我國有四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北京上海不用解釋了,因為天津在歷史上極其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以及與北京的近距離聯繫,使不到10年的河北省會改回直轄市;重慶的直轄和三峽庫區的建造很有聯繫,改革開放四十年,只設立了一個重慶。因此,新的直轄市設立必然要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和經濟社會建設相關聯。\r

\r然後根據上面直轄市的條件推測,省會城市就沒什麼事了,牽扯到省政府省委的遷移問題,省會城市直轄了就會有一堆事,還不如別直轄。即使雙核省裡也是如此。\r

\r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符合上面直轄條件的就剩下了六個城市:深圳,蘇州,青島,寧波,大連,廈門。\r

\r首先,我們排除掉廈門,因為廈門體量太小,廈門直轄後無法輻射帶動整個福建的經濟的發展。\r

\r其次,同時排除蘇州和寧波。蘇州和寧波都是一個問題,他們經濟發達,人口稠密,或許夠了直轄條件,但是問題就是他們靠著上海太近了,這兩座城市直轄了,輻射誰去?是他們輻射上海還是上海輻射他們?別問我北京旁邊不還有一個天津嗎?要知道上海和北京本質不同,上海是純粹的經濟中心,而北京雖然也是北方的經濟中心,但是北京本質上還是我國的首都,政治意義大於經濟。\r

\r第三,排除掉深圳。深圳是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經濟繁榮發達,人口稠密,廣東也足夠大,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廣東佔了兩個,著實應該直轄深圳,而且他們附近沒有直轄市,但是問題就出在了南粵雙雄後面還有一個香港和澳門,國家推進廣深港澳一體化發展再整出來一個直轄市各自為政嗎?而且深圳直轄了,政治上對香港澳門的關係也不好處理,所以不太可能直轄,排除。\r

\r所以最後剩下青島和大連了,兩個城市曾經號稱北方雙子星,都有直轄的可能。先說說大連,當年的大連是青島的學習對象,在省內跟瀋陽並立遼東,加上東北三省經濟不景氣,設立一個直轄市有利於增加投資,擴大貿易規模及質量,從而帶動整個東北實現所謂振興。但是國家對東北目前沒有什麼大的建設項目,可能性依舊不大。\r

\r小編認為剩下的青島是最有可能的。\r

\r首先,青島是計劃單列,財政跟山東沒關係,直轄了也對山東沒什麼影響,除了GDP總量。

\r其次,青島的影響力在山東省內無出其右,享受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紅利,青島現在開始輻射濰坊等地,大青島的概念雛形已現。

\r第三,習總書記高瞻遠矚倡導一帶一路,成為我國新時代的重要戰略,而青島港的港口經濟腹地又恰好是一帶一路的中國境內沿線,其實的位置鄭州比青島更合適,但是鄭州起步太晚,而且屬於省內獨大的城市,所以,鄭州先天就輸了,今年上合峰會在青島召開可以看出中央對青島開始重視起來,當然其中也有北海艦隊司令部駐地的原因,畢竟上合是一個以地區安全為主的組織。

\r第四,青島自身的因素,青島的強大是全方位的,當然跟南方明星城市比起來還有不少差距,但是青島也在努力補齊短板:青島轄市都是百強市;重工有四方機廠,有一汽;製造業有青啤,海爾,海信;交通,有青島港相對來說在北方較為發達;新經濟錯過了互聯網,不過依然有海洋經濟,但願不要再錯過人工智能了。

\r第五,北方沒落趨勢明顯,南方遍地開花,而GDP前十五北方只有北京天津和青島,而青島直轄的話,煙臺與東北的聯繫則能加強(一旦青島劃出去山東省為了保持住經濟大省的地位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而目前能看到的是,一聚全省之力加強濟南,二發展煙臺-龍口港分流青島港),隨著青島的直轄,青島的經濟則是能在投資增加,貿易擴大下延伸輻射,進而提升整個絲綢之路的經濟活力,這也是北京和天津都沒有的優勢——青島港是北方少有的天然良港。

\r第六,青島有直轄的歷史,青島跟濟南甚至其它地市內鬥比其他省份更加嚴重,山東人也不拿著青島當山東人,地域產生的民怨隨著時間越來越深。而解決最好的辦法就是青島直轄。\r

\r從心裡說,小編是青島人,當然也希望青島能夠直轄,進而帶來全方位的切身利益,比如直轄市將吸引更多的投資,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青島獲得新的生機和活力,我們這些在外的遊子也可以回到家鄉擁抱山和大海,再比如我們的子女也能夠擺脫山東高考的壓力,進而獲得更加優質教育的機會放大。\r

\r當然,直轄能不能如願,還得看國家的發展戰略和中央的決策。\r

\r畢竟作為當事人,難免主觀,但是力求在論證時客觀,歡迎各位指教,但是請不要來噴我,尤其是濟南無腦噴子。


不雨亦歇歇


我國目前的直轄市,只有京滬津渝四座。但我國的領土幅員遼闊、城市數目眾多,有很多城市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具備了成為直轄市的各方面條件。但是,要成為直轄市還要考慮到對其原在省的影響力大小問題。像武漢、成都、西安等,這種位於所在省之內部中心的城市,一旦被提升為直轄市,就容易對其原在省的交通地理方面,形成隔斷。再有,這些城市的經濟、教育、醫療等各方面的資源比重也在其省中所佔的比重太大,一旦直轄,就會嚴重影響到區域資源平衡問題。所以,這類城市都不大可能被提升為直轄市(首都除外)。

最有希望被提升為直轄市的城市,反而並不是某些發展較好的省會城市(對其原在省影響太大)。而應該是其他發展較好、較為全面的普通城市。那又有哪些城市最有希望被提升為直轄市呢?

一、深圳市。深圳市是與北上廣並列的一線城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以前,深圳一般為認為是文化荒漠,教育一直是其短板。但隨著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建設與發展。深圳這一短板已得到很大的發展,深圳已在各方面具備直轄的條件。

二、大連市。東北經濟常年來一直下滑,而大連市位於東北三省的最南端。其原有基礎條件最好,很適合作為東北經濟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出振興東北經濟的道路。將大連市提升為直轄市也可以很好地刺激東北經濟的活力。

三、青島市。青島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地處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沿地帶,同時又是國家的計劃單列市,山東省發展最好的城市。2016年,青島的GDP首次突破1萬億。青島市作為中日韓貿易的前沿核心城市,也很有可能被提升為直轄市。

四、南京市。南京雖也是省會城市。但是,南京的各方面資源比重在江蘇省內並不太大。且其位於江蘇省的最西南端,常被調侃為“徽京”。其對安徽省馬鞍山、蕪湖等城市的輻射作用比對蘇中、蘇北的城市還要大。南京的未來城市發展也必然要涉及到安徽省的部分城市。如果說省會城市被提升為直轄市的,南京無疑是最有可能的。

五、廈門--漳州。廈門是我國的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與金門隔海相望,是面向臺灣的窗口城市。但是,廈門市的區域面積太小,僅有1699平方公里。隨著,近年來廈漳同城化的建設。廈門與漳州合併,成為新的直轄市。無疑更能發揮面向臺灣的窗口作用。


歷史聞知社


個人最看好青島會成為下一個直轄市

本人山東人,青島要努力成為直轄市的呼聲不是這幾年才有的,十五年前就有傳聞青島要被國務院批為第五個直轄市

如圖,2017年青島經濟排第十二位,前面前十一座城市已經有四個直轄市,還有五個省會城市,一個深圳經濟特區。

要成為直轄市的城市國務院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省會城市不能申請直轄市請求,也就是說已經是省會的這五座城市已經和直轄市無緣了,通俗的說法就是“帶頭大哥甚至是集全省之力發展起來的省會城市大哥整天想著鬧獨立那是不行的!”

深圳由於是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政策傾向和自治程度不亞於直轄市,所以只剩下蘇州和青島這兩座城市!蘇州由於地理位置緊挨上海這個直轄市,幾乎不可能再批,所以論區位和勢力,青島當之無愧!

那問題就來了!一直呼聲很高的青島為什麼十幾年就沒有成為直轄市呢!這裡面的文章就很大了!要在省內找原因。


如圖,青島成為直轄市各項指標都滿足。只有一項不夠條件,也是青島最突出的一項,就是經濟!如果青島成為直轄市,必然會在山東省的財政內剔除。大家可以看到,青島的經濟在山東省內無人出其右,一家獨大!甚至超越第二煙臺4000億的水平,超越省會濟南也在4000左右!那就很說明問題了,青島直轄以後省內沒有第二座城市可以接過青島的經濟大梁!最引以為傲的經濟居然成為了自身直轄的絆腳石。

可以大膽的想象,如果省內出現一個經濟和實力與青島比肩的城市,就是青島直轄之時!


能動手儘量別動嘴


這個下個直轄市的猜想。

個人感覺浙江省的寧波市與廣東省的深圳市的晉升率比較大些。

可個人感覺更喜歡重新組合。全國各地的行政省區域重新排版組合。可惜只能自己YY了。

一都七京四衛十六直轄市。

一都:洛陽,中京首都,大京都,神都。

七京:東京上海、南京廣州、西京成都、北京幽州、中京洛陽、長京長春、玉京格爾木。

四衛:東衛鄭州,南衛南陽,西衛長安,北衛長治。

十六直轄市:北京幽州,天津,東京上海,重慶,寧波,南京廣州,湛江,西京成都,長安,神都洛陽,武漢,長京長春,瀋陽,玉京格爾木,迪化,拉薩。

東京上海,國家財務中心,統率華東行省大區,長三角城市群經濟圈。區旗:東木青龍旗。直轄市:上海,寧波。

南京廣州,國家外務中心,統率華南行省大區。珠三角城市群經濟圈。區旗:南火朱雀旗。直轄市:廣州,湛江。(老南京恢復本名金陵)

西京成都,國家文化中心,統率華西行省大區。川雲貴城市群經濟圈。區旗:西金白虎旗。直轄市:成都,重慶。

北京幽州,國家軍務中心,統率華北行省大區。京津翼城市群經濟圈。區旗:北水玄武旗。直轄市:北京,天津。

中京洛陽,國家政務中心,統率華中行省大區。中原城市群經濟圈。區旗:中土五星五行旗。直轄市:洛陽,長安,武漢。

四衛:東衛鄭州,西衛長安,南衛南陽,北衛長治。

長京長春,國家農務中心,統率東華行省大區。東北城市群經濟圈。區旗:東生麒麟旗。直轄市:長春,瀋陽。

玉京格爾木,國家能源中心,統率西華行省大區。崑崙山脈未來太陽能地熱能源圈。區旗:西驚鳳凰旗。直轄市:格爾木,迪化(烏魯木齊),拉薩。

華東行省大區,六省二直轄市:安徽省、江蘇省、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臺灣省。新京東京上海市、寧波市。

華南行省大區,三省二區二直轄市:廣東省、廣西省、海南省、香港區、澳門區。新南京廣州市、湛江市。

華西行省大區,五省二直轄市:雲南省、貴州省、西康省、四川省、青海省(-玉樹-海西)。新京西京成都市、重慶市。

華北行省大區,六省二直轄市:甘肅省、寧夏省、綏遠省、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老北京幽州市、天津市。

華中行省大區,四省三直轄市:陝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新京中京洛陽市、西安市、武漢市。

東華行省大區,五省二直轄市:興安省(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大興安嶺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漠東內蒙省(內蒙錫林郭勒盟+赤峰+通化)、遼寧省。新京長京長春市、瀋陽市。

西華行省大區,六省二區三直轄市:天東省(吐魯番+哈密)、天南省(阿克蘇+和田+巴音郭楞+阿拉爾市+鐵門關市)、天西省(喀什+克孜勒蘇州+圖克舒克市)、天北省(伊犁哈薩克+博爾塔拉+塔城+昌吉+烏魯木齊(迪化)+克拉瑪依市+石河子+五家渠+北屯)、阿里區、那曲區、西藏省、玉海省(玉樹+海西)。新京玉京格爾木市、迪化市、拉薩市。


一睡十萬年


首先我國已經沒有新設直轄市的必要,其次省會不可能成為直轄市,這是之前取消省會直轄時已經明確過的。有些城市經濟很強,但不見得綜合實力可以跟省會叫板,尤其一城獨大的省會更加不可能直轄,因為省內完全沒有任何城市具備成為省會的實力,那麼省會變直轄,重新扶植新城市建設省會的成本遠大於直轄帶來的益處,必要性的邏輯理論不存在。

如果新設直轄市,個人認為要麼是五個計劃單列市當中的一個,要麼是地級市十強當中的一個。我們先用排除法來精簡:

五個計劃單列市:深圳、青島、大連、寧波、廈門。

地級市綜合實力十強:蘇州、煙臺、無錫、徐州、佛山、洛陽、東莞、南通、唐山、溫州。

這些城市當中,鄰近直轄市的有寧波、蘇州、無錫、南通、溫州,這些城市不僅位於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而且旁邊就是上海,所以完全沒有直轄的意義。其次深圳雖不是直轄市,但勝似直轄市,又有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三重身份,輻射網內都是經濟發達城市,也沒有直轄的必要。廈門城市體量太小,不符合直轄市規模。佛山和東莞情況和深圳相似,旁邊已經有四個國際級大都市,自身成為直轄的實際效果十分有限。唐山緊鄰京津也不吻合需求。

那麼也就剩下五個城市,青島、大連、洛陽、徐州、煙臺。煙臺和青島是鄰城,競爭力和人口都處於下風,所以也被排除。徐州和洛陽從理論來說有直轄的意義,因為其所在區域都是人口規模大,鄰城經濟實力平平,而且都是各自的區域中心城市,如果能夠直轄,其可發揮的作用應該還是比較明顯的。洛陽直轄可與鄭州組成雙中心振興中原經濟,徐州五省通衢,輻射區域剛好是幾個鄰省經濟相對滯後的城市,都是實際意義大於城市實力的。

剩下兩個青島大連,這倆都是曾經做過直轄市的城市,如今也都是計劃單列市,而且距離直轄市都比較遠,實力也可以勝任直轄,但是這兩個城市地理位置偏偏都是比較邊緣化的,輻射網有限,即使直轄,可以帶動的範圍也僅是5個城市左右。不過如果宏觀規劃有意再造一個長三角的話,山東半島當仁不讓,不論人口還是經濟都領先於遼東半島,那麼青島自然也會比大連有優勢,自然直轄也是有必要的。

所以綜上所述,從宏觀角度的必要性和實力來說,青島、大連直轄優勢更明顯,從地理位置和輻射量網絡的必要性來說,洛陽和徐州的優勢更明顯。


子夜的風


一、地處蘇皖結合部的南京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是華東與長江金三角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是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重要門戶城市,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南京都市圈包括江蘇的南京、揚州、鎮江、淮安四市與皖東的滁州、馬鞍山、蕪湖、宣城四市。橫跨蘇皖的南京都市圈8地市,擁有面積62861平方公里,人口3437萬人,2017年GDP產值31836億元。人均產值92627元。加快南京都市區建設,南京最具備成為國家直轄市的條件。江蘇是中國經濟強省,且南京地處江蘇西南邊綠地區,南京直轄,不會對江蘇遭成"傷筋動骨"的傷害,也有利於推動安徽經濟更快更好發展。 二、"深圳、東莞、惠州"+"汕尾、河源"五市,是深圳成為國家直轄市的必要前提條件。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需要發展空間與腹地。五市面積36780平方公里,人口3339萬人,GDP產值35698億元,人均產值10691元。廣東作為中國第一強省,深圳本身是國家計劃單列市,財政不上交廣東,深圳成為直轄市後,對廣東並不會帶來巨大的衝擊與挑戰,廣東依然是中國經濟大省…


留研


很多人覺得下一個直轄市會是熱門的例如深圳,青島,蘇州,成都,杭州等地,然而我非常不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想。深圳已經是一線城市了,並且很有潛力,不直轄都已經這樣了,而且財政自主,那還有必要脫褲子放屁嗎?蘇州,杭州旁邊就是上海,發展的也足夠好,為什麼還要直轄呢?青島或許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處於北京,天津和上海之間,如果國家就想發展東部沿海那或許有可能,如果想均衡發展那就沒可能。

反而個人覺得下一個直轄市應當是在西北,東北和中部之間產生,並且,東北優先於西部,西部優先於中部,道理很簡單,哪裡不行哪裡才真正需要一個直轄市。

東北最可能成為直轄市的應該是長春,因為地處黑吉遼三省最核心的地帶,同時吉林省對於長春的依賴遠不如黑龍江對於哈爾濱的依賴。長春直轄,吉林則可以成為省會。或者將吉林部分納入遼寧和黑龍江,再從黑龍江劃分另一個省。其次,是哈爾濱哈爾濱和長春相比優勢在於知名度更大,劣勢則在於地理位置是四大市最靠北的。但如果以東北三省整體來講還是比較靠近中心地帶的。瀋陽和大連則不太可能,瀋陽是軍區,沒見哪個軍區直轄的,那要下方多大的權利?大連在於輻射性不夠。

西部最大的可能是西安,毫無爭議並且沒有可以與之爭鋒的城市,但西安的地理位置卻偏向東部,所以也不排除在西安和蘭州之間創造一座城市出來,例如天水。

中部地區武漢無疑這個沒有什麼好講了。


冰上松


目前最應該直轄的是南京。南京的經濟實力雄厚,知名高校數量高於上海,歷史文化堪比北京。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冠京字。這是首都級別的名字。顯然國家對南京的地位缺少認同。沒有哪個省的省會城市地理位置位於兩省交界處,還能同時影響兩個省。同樣江蘇的蘇州,經濟實力秒殺除廣州以外的任何一座省會城市。而蘇州的政治地位極低,不是經濟特區,不是計劃單列市,不是副省級城市,僅僅是一座地級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是與杭州齊名的城市,杭州貴為一省省會,蘇州的地位比較尷尬。所以當前最應該成為直轄市的城市是南京。蘇州成為江蘇省的省會。到目前為止沒有哪座城市比南京更有資格成為直轄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