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那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物

給孩子看病,除了擔心孩子的病情之外,醫生給孩子用了什麼藥也是父母非常關心的問題。我們不是醫生,我們只是普通的父母,所以並不一定具備專業的醫藥知識。究竟哪些藥是適合的、哪些藥是沒用的、哪些藥是不僅沒用還有害的,在藥物面前我們只能一臉茫然。本期,就讓我們來聽聽專業人士裴醫生的解答,告訴你那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物,爸爸媽媽也好有所警惕。

警惕!那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物

文|裴洪崗

很多因素會導致不合理用藥醫療問題專業性很強,普通人沒有醫藥知識,很難準確判斷病情,也很難判斷一個藥物有哪些收益(藥效)和風險(不良反應),所以需要依靠醫生這樣的專業人士幫忙。理想狀態醫生應該是完全站在患者的角度來分析病情和決策用藥,但事實上影響醫

生用藥的因素有很多。因為缺乏合理規範的制度,醫生並不是完全從病人的角度權衡收益和風險,而是綜合了醫生自己的收益和風險。再加上我們醫學教育的問題,合格的醫生並不太多,在醫患關係緊張的現狀下,患者的依從性也會影響醫生的決策,種種因素共同導致了很多的不合理用藥。不合理用藥每個國家都有,只要合理用藥超過不合理用藥,那完全相信醫生也是利大於弊的,但如果不合理用藥超過了合理用藥,除非你認為自己比醫生更瞭解病情,有更好的用藥方案,那還是應該相信醫生。

警惕!那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物

直擊那些沒用可能還有害的藥物在相信醫生的前提下,如果能識別一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藥物,自然可以提高收益風險比,這類藥物在我們的兒科處方里還不少見,記住這些藥物能增加孩子的用藥安全。下面是對這些藥物的一個總結。

●退燒藥

安乃近:容易發生粒細胞缺乏症。阿司匹林、來比林(退燒針):流感、水痘可能會發生瑞氏綜合徵,12 歲以下兒童使用含阿司匹林的退燒藥會增大這種風險。尼美舒利:肝毒性比較大,12 歲以下禁用。

建議:退燒藥比較安全的選擇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抗病毒藥

利巴韋林:動物試驗顯示,利巴韋林有明顯的致畸性和致癌性,而且其半衰期很長,用藥後可在體內存留長達6 個月。在國外只用於治療慢性丙肝和出血熱,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住院時可以選用,並不用於普通感冒或手足口病的治療。

金剛烷胺:這個藥無論對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都基本沒用,還有很多不良反應,而且治療量和產生不良反應的劑量比較接近,過量可能出現心、肺、腎、神經系統的損害。藥品名裡含有“烷胺”的感冒藥裡都添加了這個成分。

警惕!那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物

●感冒、止咳藥

孩子一咳嗽發燒,各種感冒藥、咳嗽藥,馬上招呼上的家長還是太多了,比如常用的艾暢。在此強調,感冒只能對症治療。對兒童來說,感冒、止咳藥緩解症狀的作用還不明顯,而且不良反應還不少,所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建議4 歲以下的孩子不要使用非處方的感冒藥和止咳藥。因為擔心呼吸抑制的作用,去年歐洲藥品管理局就要求12歲以下兒童禁用可待因治咳嗽感冒。

●洋垃圾藥物

匹多莫德:一種免疫刺激劑,通常孩子感冒、咳嗽、腹瀉之類的,只要和感染相關的疾病都可能會被開上,儼然已經成了兒科界的神藥之一。而像匹多莫德這樣的非特異性免疫刺激劑,按照它所描述的機理,是靠刺激免疫細胞的成熟分化,增強這些免疫細胞的反應和吞噬能力來提高免疫能力的。但是對於不存在免疫缺陷的孩子,他們並不存在免疫失衡,所以不需要額外的免疫調節藥物;對於免疫平衡的孩子而言,用了免疫增強劑,等於破壞了本來的平衡,結果反而可能是有害無益的。

蘭菌淨:早在1984 年就被英國註銷了生產資格的藥物,在我國卻混進了二類疫苗目錄裡。去年因為媒體的報道引起廣泛關注,現已經停止進口了,但可能有些地方還有少量存貨,還是警惕一下。這些來自國外,進不了主流市場的藥物,在我國卻被包裝成高大上的進口藥,高價騙錢。

警惕!那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物

●中成藥

中成藥生產上市之前沒有經過嚴格的臨床藥物試驗,所以不清楚它們的藥效和安全性,自然沒法權衡收益和風險。和民眾的認知不一樣的是,中藥並不是天然無毒性的,很多中藥被證實有肝、腎和神經毒性。孩子從一出生就可能要和中藥打交道,茵梔黃、七星茶、保嬰丹等大家都耳熟能詳,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中成藥,諸如:XX 蘭、X 蕊顆粒等,這些都是兒科非常常用的中成藥。更危險的是中藥注射液,XX 平、XX 寧之類的中藥注射液在兒科都應用得非常廣泛,因為成分複雜,過敏反應常發,嚴重的可能發生致死性的過敏性休克。

●“消字號”產品

每年手足口病流行的時候,就會有人兜售一種叫“手足口病病毒抗體噴劑”的“藥品”,但這個東西實際上並不是藥品,而是“消字號”的衛生消毒產品,這類產品上市前不做臨床藥物試驗,只需向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獲批即可。先不說這個“抗體噴劑”能不能包含那麼多種病毒抗體,就算能在體表或者口腔內中和一點病毒,也不可能治療全身的病毒感染或者預防病毒傳播。

警惕!那些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藥物

Tips:一種藥用上去,如果收益大於風險,而且收益風險比在所有可選藥物裡是最大的,那自然可以用;如果用了不但沒有效果,花錢不說,反而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反應,那就是濫用。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國產藥還是進口藥,準字藥還是非準字的“藥”,兒童用藥陷阱無處不在,這個總結也肯定有疏漏之處。家長除了平常多學習,自己不要給孩子吃這些藥外,碰到醫生開這些無用還可能有害的藥物時,可以告訴醫生孩子過敏,或者告訴醫生自己家裡還有,碰到有疑問的藥物也可以問問醫生這個藥是用來幹嗎的,也好有個大概的判斷。

*媽媽圈微報——《時尚育兒》雜誌旗下母嬰app,最懂你的育兒靈感探索平臺,為孕、0~6歲孩子的媽媽們隨時隨地提供試用、搶購、資訊平臺,讓新手媽媽的育兒生活有滋有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