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向儀的一點小知識

在電視劇中不免出現這樣的場景,國民黨軍隊或者日軍使用無線電測向儀來尋找地下共產黨員的電臺位置,劇情總是精心動魄,我們能看到優秀的地下黨員不斷變換電臺位置迷惑敵軍,給組織發送及時的情報信息。


早在1914年,意大利科學家阿爾託姆便研製成功了測向儀,他發現若將兩個環形天線適當放置,就可以增強接收系統的接收能力,並能確定發射電波的源所在的位置。馬可尼在幾年後改進了接收裝置,完善了這一發明。測向儀由此便成為電子偵察的一種新手段。因為當時無線電臺很少,所以哪裡有電臺,基本就可以判定哪裡有大部隊集結。電臺的分佈情況可以作為部隊佈防的參考依據,而電臺位置的變化可以作為判定部隊調動的參考依據。

測向儀的一點小知識

測向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潛艇擁有750千赫的大功率的發射機,每天都要浮出水面發送十分冗長的電報,他們自以為密碼電報萬無一失,沒有做其他防範。英國人暗地裡用測向儀確定了電報發來的方位,電報越長,英國人就越容易監測。另外,德國人為了在夜間轟炸倫敦,想用飛艇完成這個任務。德國人派密探帶著袖珍信標機,並將其安裝在倫敦郊區的房子裡。這個無線信標導引著飛艇,飛艇相當準確地擊中了目標。英國人感到很奇怪,在一次偶然中發現了這一陌生電波,英國安全部門將測向儀安裝在一輛裝甲車上,以此來尋找發射源的位置。由於德軍當時在無線通信中只使用單一頻率和單一呼號,英國安全部門很快就查出德軍安裝的無線信標位置。英國人並沒有立即拆除它,反而利用它將德軍飛艇引入到海岸邊的一個無人居住區,再派殲擊機一舉將其殲滅。從此以後德軍再也不用飛艇去倫敦轟炸,而改用轟炸機前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