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資花樣百出,專家教你識別各類騙局

當前,非法集資案件的高發多發,並且當下非法集資情況更加複雜,表現形式更加多樣,手段更加隱蔽,欺騙性很強,無論是想投資的普通百姓,還是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一旦落入非法集資的騙局,往往“血本無歸”,非法集資已嚴重侵害群眾財產安全。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識別和遠離非法集資活動,昨日,山東交通廣播《應急幫幫團》節目特別邀請了山東省金融工作辦公室(山東省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張新榮處長和山東省金融工作辦公室(山東省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二級主任科員盛雪峰做客演播室,為全省的聽眾朋友們解讀非法集資的黑幕,提醒大家謹慎防範勿中招。

非法集資花樣百出,專家教你識別各類騙局

左:山東省金融工作辦公室(山東省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二級主任科員 盛雪峰

中:山東省金融工作辦公室(山東省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處長 張新榮

什麼是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及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

非法集資慣用的誘人上當的手段有哪些?

(一)不具有房產銷售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房產銷售為主要目的,以返本銷售、售後包租、約定回購、銷售房產份額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

(二)以轉讓林權並代為管護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

(三)以代種植(養殖)、租種植(養殖)、聯合種植(養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

(四)不具有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購、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

(五)不具有發行股票、債券的真實內容,以虛假轉讓股權、發售虛構債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

(六)不具有募集資金的真實內容,以假借境外基金、發售虛構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

(七)不具有銷售保險的真實內容,以假冒保險公司、偽造保險單據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

(八)以投資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

(九)以委託理財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

(十)利用民間“會”、“社”等組織或假借農民專業合作社之名非法吸收資金;

(十一)以投資黃金等名義,以高利吸引社會公眾投資;

(十二)以發展農村連鎖超市為名,採用召開“招商會”、“推介會”等方式,以高息進行“借款”;

(十三)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等為名,以高利誘導加盟投資;

(十四)藉助網絡借貸平臺、眾籌平臺等新型互聯網金融形式進行的非法集資活動;

(十五)其他非法集資活動。

非法集資風險高發領域有哪些特點?

非法集資高發領域主要集中在投融資中介機構、農民專業合作社、消費返利、養老項目、p2p網絡借貸平臺、私募基金等領域,同時以虛擬任務、虛擬貨幣等名義,以“一帶一路”“物聯網”“區塊鏈”等當下熱點概念進行炒作的集資行為也在逐步暴露。這裡我們重點介紹幾個我省較為典型的集資領域

第一種,投融資中介機構。是我們較為常見的,也是目前非法集資案件持續多發頻發的重災區。這類機構,一般帶有“投資”、“財富管理”、“投資諮詢”、“資產管理”、“擔保”等字樣,多選擇在人口密集的商業網點或居民生活區租賃門頭,有的為了宣傳造勢,還往往通過各類媒體進行包裝宣傳,在高檔酒店、寫字樓、會堂舉行推介會、知識講座,邀請名人、學者等站臺造勢,展示與領導合影及各種獎項,極具欺騙性。慣用的手法一般有:

一是以投資理財為名義,承諾無風險、高收益,公開向社會發售理財產品吸收公眾資金,甚至虛構投資項目或借款人;二是為資金的供需雙方提供居間介紹或擔保等服務,利用“多對一”或資金池的模式為涉嫌非法集資的第三方歸集資金。三是實體企業出資設立投資類機構為自身融資,有的企業行為比較隱蔽,為了增強可信性,還通過關聯公司開辦擔保公司,為他設立的投資類機構吸收資金提供擔保。

第二種,農民專業合作社。近幾年,城市嚴打力度比較大,非法集資開始轉移陣地,呈現“下鄉進村”的趨勢。農民專業合作社領域是農村非法集資的高發領域,這類案件數量、涉案金額在整體案件中的佔比一般不高,當時涉及人數往往眾多,我們之前瞭解到的幾個案件,涉案金額幾千萬,但涉及人數卻過萬了。這些人大多都是農民,更多的是留守農村地區的老年人和婦女,風險識別能力低、承受能力差,幾萬元的投資往往是家裡全部的流動資金,一旦受到損失,連買種子、化肥的錢都賠了。

農民專業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資主要有以下幾種手段:

一是打著農村合作金融的旗號,突破“社員制”、“封閉性”原則,對外吸收資金,用於轉貸賺取利差或將資金用作其他方面牟利;有的為了規避法律,先把農民發展成為合作社社員,然後實施集資活動,有的時候很難定性。

二是公開設立銀行式的營業網點、大廳或營業櫃檯,對集資者出具“存單”,欺騙誤導農村群眾。

三是在農村廣佈“熟人業務員”,或者利用村裡的“能人”,有的還是退下來的支部書記,利用這些人的威望,虛構高收益理財產品,讓農民朋友投資。雖然銀行代辦員制度早已取消,但一些老資格的“代辦員”仍然借用銀行的名義,在農村地區吸收存款,其實錢根本沒有存進銀行,而是被其挪作他用,投入了專業合作社中,事發之後,很多農民朋友都不知道錢沒有存入銀行。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社員制、封閉性的組織,不允許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進行公開宣傳吸收資金,不允許對外吸儲放貸、高額攬儲,也不允許以吸收資金為目的把與合作社沒有業務關係的個人或組織吸收為成員。廣大群眾尤其是農民朋友要進一步提高對非法集資的認知程度,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天上不會掉餡餅”,農民朋友要理性投資,防範各種利用熟人網絡進行的非法集資活動,保障自身財產安全。

第三種,消費返利平臺。近年來,一些第三方平臺打著“創業”“創新”的旗號,以“購物返本”“消費等於賺錢”“你消費我還錢”為噱頭,承諾高額甚至全額返還消費款、加盟費等,以此吸引消費者、商家投入資金。這幾年陸續暴雷了一些風險,近年4月份,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6家部委聯合發佈風險提示,警示廣大消費者此類“消費返利”不同於正常商家返利促銷活動,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一是高額返利難以實現。返利資金主要來源於商品溢價收入、會員和加盟商繳納的費用,多數平臺不存在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正當實體經濟和收益,資金運轉和高額返利難以長期維繫。

二是資金安全無法保障。一些平臺通過線上、線下途徑,以“預付消費”“充值”等方式吸收公眾和商家資金,大量資金由平臺控制,存在轉移資金、捲款跑路的風險。

三是運營模式存在違法風險。一些平臺虛構盈利前景、承諾高額回報,授意或默許會員、加盟商虛構商品交易,直接向平臺繳納一定比例費用,謀取高額返利,平臺則通過此方式達到快速吸收公眾資金的目的。部分平臺還採用傳銷的手法,以所謂“動態收益”為誘餌,要求加入者繳納入門費並“拉人頭”發展人員加入,靠發展下線獲取提成。平臺及參與人員的上述行為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等違法行為的特徵。

此類平臺運作模式違背價值規律,一旦資金鍊斷裂,參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按照有關規定,參與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風險自擔,責任自負;參與傳銷屬違法行為,將依法承擔相應責任。請廣大公眾和商家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防止利益受損。

第四種,養老項目。這個領域尤其老年朋友要注意。犯罪分子往往打著居家養老項目投資、文化收藏品投資等旗號,打親情牌,獲取老年朋友的信任。

我們最近接觸到這麼一個案件:

某某房地產公司號稱在A區獲批建立居家養老產業園,然後這家公司在B、C兩市分別設立了一個投資公司、一個擔保公司,最後跑到D市去宣傳,針對中老年人集資。他們在高檔酒店召開項目推介會,會場有專門人員把守,只允許老年人進,不允許年輕人進入。同時,這個公司還成立了一個文化公司,向老年人宣傳紀念幣、紀念鈔、郵票等收藏品具有巨大升值空間,並以猴票、奧運紀念鈔等國家正式發行的郵票、紀念鈔為例,列舉其經過短時間市場增長多少倍,目前,這個公司現在已經出現了很大的風險。

這個案子有兩點需要老年朋友特別注意:一是針對老年人心理制定圈錢方案。該公司公司針對老年人空閒時間多、閒散資金多、投資理財意願強、風險識別能力弱的特點,抓住了老年人關心的養老和財富增值等問題,通過組織活動、贈送小禮品、免費吃飯等形式,以高額穩定回報為誘餌,騙取老年人信任和好感,實施吸收資金的行為。二是多地活動矇蔽參與人,逃避監管。該公司在不同地區設立了不同的機構,分工實施非法集資活動,企業註冊地、集資場所所在地和集資活動發生地均在不同區域。一方面,為集資參與人獲取信息製造困難,使參與人更容易被編造的項目矇騙;一方面,便於規避各類檢查,長期以合法面目存在。

這裡,要再次提醒老年朋友們,“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老年人遇到投資理財問題要多與子女交流,多渠道獲取真實信息,儘可能通過銀行等正規渠道購買符合自身風險承擔能力的理財產品。

第五類是p2p網絡借貸平臺。最近,聽眾朋友也許注意到了,新聞中頻頻爆出某某p2p網絡借貸平臺跑路、失聯、詐騙、清盤信息,比如引起輿論普遍關注的錢寶網、唐小僧等。

國家一直高度重視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問題,2015年啟動的全國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將其納入重要整治範圍。2016年,中國銀監會出臺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了網貸平臺13條禁令,其中包括不得設立資金池、不得吸收公眾存款、不得從事自融、不得線下宣傳推介、不得期限錯配撮合資金等。從目前暴露的風險看,大多數p2p平臺都涉嫌非法集資,比如錢寶網,目前南京警方已經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立案,我省作為風險輸入地,參與人也非常多。所以聽眾朋友對p2p網貸平臺風險要保持高度警惕。

一般來說,p2p網貸平臺主要犯罪手法有:

一是一些網貸平臺通過將借款需求設計成理財產品出售給出借人,或者先歸集資金、再尋找借款對象等方式,使出借人資金進入平臺的中間賬戶,形成資金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二是一些網貸平臺未盡到身份真實性核查義務,未能及時發現甚至默許借款人在平臺上以多個虛假名義發佈大量借款信息,向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

三是個別網貸平臺編造虛假融資項目或借款標的,採用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模式,為平臺母公司或其關聯企業進行融資,涉嫌集資詐騙。

這裡,要提醒聽眾朋友們,對線下宣傳推介的p2p,一定要心裡打個問號,投資前,對照銀監會明確規定的網貸平臺13條禁令,認真地查一查、看一看、問一問,對照平臺對對號、打打分,千萬別輕易相信宣傳人員的介紹,把自己的血汗錢投進陷阱。

社會公眾如何防範非法集資

一看登記事項。投資類企業經營範圍一般是“以自有資金投資”,投資諮詢、網絡借貸等信息中介機構只能提供信息服務,不能吸收資金進行投資或發售理財產品。一般企業登記註冊僅需認繳註冊資本金,營業執照上標註的註冊資金不代表企業真實的資金實力,也未必實繳到位。對機構出示的營業執照應到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進行核實,瞭解其是否超範圍經營,辦公場所是否一致,是否有經營異常或違法情況,是否被吊銷執照,並可查看企業年報,瞭解經營情況。

二看業務資質。一般工商登記註冊企業一律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法定金融業務。金融機構或組織除辦理營業執照外,還需要申請辦理業務許可證或進行備案,其資質信息可以到監管機構網站上進行核實。廣大社會公眾購買理財產品時要保持謹慎,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一般對應的是高風險,多數理財產品不承諾保本,往往是浮動收益,一定要在完全瞭解理財產品有關風險的前提下,購買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匹配的理財產品。

三看宣傳內容。非法集資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承諾返本付息或給付回報,二是面向公眾進行公開宣傳。大多數金融機構很少發行保本的理財產品,保證收益類產品的收益率也較低,並有限制性條件。同時,金融機構有嚴格的營銷規定,信託、私募類金融產品更規定了不得進行公開營銷宣傳,不得承諾保本和最低收益,投資者不得彙集他人資金投資。廣大社會公眾對於高收益、低風險的宣傳內容一定要打個問號、多方考察,對於在街頭路邊、商場超市發傳單的,在網站、論壇大肆宣傳的更要提高警惕,熟人介紹、專家推薦的也不要輕易相信,這些都有可能是非法集資的陷阱。

參與了非法集資,怎麼辦?

如果一旦發現自己參與了非法集資,要抓緊時間退出,及時到公安機關報案,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因為,犯罪分子何時資金斷鏈,你作為集資參與人,往往沒法預期,一旦心存僥倖,往往成為接盤俠,等到犯罪分子資金斷鏈了,你再想撤回,也就難了。按照我們的經驗,非法集資案件的手法一般都是拆東牆補西牆、借新還舊,案發後,資金往往所剩無幾,清退比例極低;有的非法集資犯罪分子任意揮霍、浪費、轉移或者非法佔有參與者的資金,參與者很難收回本金,嚴重時甚至傾家蕩產、血本無歸。

並且,非法集資案件偵辦週期一般很長,需要經過立案偵查、資產追繳、移送起訴、司法審判、集資參與人登記等多個環節,最後才能進入資金清退環節,程序複雜、一般都用時2年以上時間;涉及跨區域的,按照國家的要求,需要統一資金返還,等待時間將更長。

所以,在這裡鄭重提示大家:千萬不要妄想一夜暴富,千萬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千萬不要輕信“保本高收益”、“低投入高收益”的忽悠,不要輕信售後“返租”、“返利、“返本”的噱頭,不要“借債投資”;非法集資是違法犯罪行為,參與非法集資責任自負、風險自擔,政府不會買單。

在防範處置非法集資方面,我省有哪些工作舉措?

我省一直高度重視防範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按照四位一體工作要求,堅持打防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齊抓共管,始終保持了對非法集資高壓嚴打態勢。

一是抓機制建設。推動省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了省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省金融辦承擔辦公室職責,市、縣兩級也都成立了相應工作機制,組織協調各地政府及工商、公安等部門,紮實開展防範處置工作。我們主要推動開展了三個方面工作:

二是抓監測預警。定期開展全省性風險排查,實施案件舉報獎勵,推動網格化管理,並探索利用大數據手段進行監測。對發現的風險,及時推送各市及公安、工商等部門處置。

三是抓宣傳教育。非法集資多發的根源之一,是老百姓缺乏金融理財知識和風險識別能力。因此,我們在保持嚴打高壓態勢的同時,大力推動宣傳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發放明白紙、一封信等宣傳資料,製作播放專題電影、動漫、視頻、節目,並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公共設施等媒介廣泛傳播,引導廣大群眾遠離非法集資。

四是抓案件處置。對嚴重擾亂經濟金融秩序的非法集資案件“零容忍”,堅決依法從重從快從嚴打擊,剷除金融違法犯罪在山東滋生土壤,維護我省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

山東交通廣播,山東應急廣播,每一位聽眾既是傾聽者又是參與者,有時需要幫助,有時又能幫助別人。是在各種應急情況下為全社會搭建互助平臺的一檔公益性節目。

每週一至週五《應急幫幫團》

14:00—15:00直播

如果你遇到了困難,請撥打熱線:4006361011,讓應急幫幫團來幫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