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山東發展,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收官

7月16日上午,“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暨“開啟新時代邁上新徵程”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活動在煙臺啟動。5天的時間裡,來自全國的50多家網絡媒體先後奔赴煙臺、威海、青島、濟南,進企業、下社區、看發展,全方位展現我省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新氣象、新作為、新成就。

“大國重器”背後是創新

“之前在電視上看到過無數次藍鯨1號,今天親眼看到,還是很震撼,不愧是國之重器。”7月16日上午,媒體行第一站來到位於芝罘灣的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臺基地。仰望著高聳入雲的藍鯨1號、2號深海鑽井平臺,廣州日報大洋網的副總編輯王希怡連聲讚歎。

作為我國首批七家進入工信部海工裝備企業“白名單”之一,中集來福士累計交付近40座各類海洋工程裝備,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國際主流客戶訂單;已交付9座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佔我國80%的市場份額。國產化率從不足10%提高到60%。

“‘大國重器’的背後是創新,沒有自主創新,就沒有今天的中集來福士,也不會有藍鯨號。”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滕瑤說。通過建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與科研機構展開合作,收購國外優秀設計公司,公司成功從購買技術,跨越到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知識產權在一些關鍵核心產品,實現了從0到100%的突破。

18日,一行人來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採訪。另一件“大國重器”——“蛟龍號”模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紛紛拿出手機拍照。蛟龍號深潛器已經能在全球99.8%的海域作業。海藻生產的藥物、滸苔生產的有機肥,海洋牧場模型……實驗室的一切對於記者都很新奇。

”青島聚集了全國30%以上的海洋教學和科研機構、50%的涉海科研人員、70%涉海高級專家和院士。“中國臺灣網記者全志強說,山東省落實總書記“經略海洋”的要求,積極建議海洋強市,向海洋要發展動能,對於沿海省份很有借鑑意義。

在浪潮集團高端容錯計算機生產基地,車間裡一個個以一線員工名字命名的發明專利讓人眼前一亮。人人參與創新,構建起了浪潮集團自主創新的大戰略。

浪潮集團服務器目前佔全國第一、全球第三。下一步,浪潮集團將瞄準全球最尖端的技術進行科研攻關,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服務器全球第一,靠的還是自主創新。“關鍵技術、核心技術、高新技術,要靠自己,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總書記的囑託為新時代浪潮集團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高質量發展需要動能轉換

“這些環形件,隨便拿出來一個就能打破吉尼斯紀錄。這個直徑有16米,重126噸,輕鬆打破了原世界最大鍛環直徑10米的紀錄,將我國環類、筒類鍛件的製造能力一舉提高到世界領先水平。”7月20日,媒體行記者來到位於濟南章丘區的山東伊萊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曹緒忠滿臉的自豪。記者紛紛與這一“世界最大環”合影。

在另一個新材料金屬構築車間,可以把十幾層均質鋼板在真空環境下封焊在一起形成一塊大型鋼。“就像把小橡皮泥捏成一塊大橡皮泥。這樣做可以解決鋼錠固有的不均勻問題。目前,公司每年投入6千多萬。在大型鋼錠領用構築件取代傳統鋼錠,就是這個車間存在的意義。”

“以前只知道章丘有鐵鍋,沒有想到他們在先進製造領域也走在前列了。”湛江日報社全媒體發佈中心主任漆衛國對山東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幹事創業的氛圍非常有感觸。“濟南、青島、煙臺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三核,這次活動有幸都看了,非常震撼。山東人敢拼敢闖不服輸的幹勁讓人佩服。”

在萬華集團的展廳裡,媒體行記者瞭解了從1978年到2018年,萬華集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40年裡屢屢打破國外封鎖,在國際巨頭壟斷的領域一次次寫下中國的名字的光輝歷史。從買日本的廢棄設備十年產不出合格產品,到今天成為全球最具綜合競爭力的MDI製造商,全球產業鏈最完整的ADI製造商,在世界舞臺與高手過招,萬華的歷史就是一部40年改革開放的奮鬥史。

“上次到黃島是8年前,那時候海邊很多地方都是荒涼的灘塗。沒想到這裡已經有了可以跟好萊塢、寶萊塢媲美的影視城。”新浪網編輯李柏林對青島東方影都產業園項目很感興趣。“總投資500億元建設全球設施最先進、配套最齊全的電影產業園,為青島帶來了影視新產業。藉著上合峰會的東風,青島市發展新動能澎湃有力。”

發展紅利惠及每名群眾

從一個六年換了六任支部書記的亂村,到今天引入72家企業,人均可支配收入2.6萬元,村集體收入達到260萬元的富裕村。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鄉村振興的實踐引起了媒體行的極大關注。三澗溪村黨總支書記高淑貞,向大家介紹了村子以黨建為統領,強化班子建設、推動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踐。

“我認為以黨建為引領是這個村由亂到治、由窮到富的關鍵。高淑貞的一句話我印象最深刻,‘黨員幹部幹實事,讓老少爺們得實惠,大家肯定聽黨的話,跟黨走’。”澎湃新聞記者張家然說,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村裡黨支部成員和廣大黨員的精神面貌。“實現網格化管理,老百姓無論有什麼困難找黨員就對了。”

“很多城裡人都羨慕我們吳家村,我們現在比很多城裡人過得都舒服!”談起這幾年村裡的變化,濟南市章丘區吳家村83歲的老黨員韓憲芝拉起記者的手,激動地說。

5年前,吳家村利用舊村改造整理出的330畝土地,發展了休閒觀光農業,建設起了吳家莊園。村黨支部張新林介紹說,吳家莊園主導產業為中草藥種植、珍稀藥用植物——鐵皮石斛和苗木花卉,該示範園是目前山東省唯一的霍山石斛研究繁育基地。同時,建設400平米茶葉加工車間,生產加工丹參茶、石斛茶、菊花茶等健康茶品。吳家莊園積極吸納貧困戶和本村村民到莊園工作,既實現了貧困戶脫貧,又推動了村集體和村民的增收致富。2年內帶動村內部分貧困戶脫貧。

近年來,濟南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在公共財政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鄉村面貌日新月異。

漆衛國海洋產業和綠色發展也非常關注:“威海華夏城生態修復項目,現場看了修復前後的對比圖,非常震撼。他們硬是在44個廢棄的礦坑上建起了這麼優秀的文旅融合項目。晚上觀看《神遊傳奇》實景演出的舞臺,竟然就是搭在最大礦坑上的一般‘戰船’,真是充滿了奇思妙想。”

漆衛國表示,全國很多地方都面臨著生態保護、海洋漁業發展的問題。山東的做法很有借鑑意義,湛江也是海洋漁業大市,他希望能把青島、煙臺的先進做法帶回去。“這次媒體行要走遍全國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一方面要大家不要忘記這些城市在改革開放中做出的貢獻。另一方面,更要站在新起點再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