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金斯《全球製造業記分卡》(萬字長文)

布鲁金斯《全球制造业记分卡》(万字长文)

2018年7月10日,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發布研究報告《全球製造業記分卡:美國與 18國比較研究》,現全文翻譯如下,本文僅供學術交流,不得用於商業用途。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全文約10000

閱讀約需20分鐘

布鲁金斯《全球制造业记分卡》(万字长文)

《全球製造業記分卡》

Global manufacturing scorecard:

How the US compares to 18 othernations

編譯:學術plus

摘要

美國製造業復興風頭正勁。經過多年的產出下降和勞動力比例下降,美國製造業在過去幾年再次經歷了新的增長。普華永道國際會計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表示,此次復興的催化劑包括經濟增長、勞動力質量提高、有利的稅收政策、監管環境以及運輸和能源成本等因素。[ 1 ]

然而,為了更好發展,重要的是要看看美國製造業與其他國家的製造業相比如何。在本報告中,我們開發了一種製造業綜合記分卡,從五個層面來考察全球製造業環境:

1)總體政策和法規;

2)稅收政策;

3)能源、運輸和健康成本;

4)勞動力素質;

5)基礎設施和創新。

為了進行更好分析,我們編制了20個指標的數據,並以100分的比例對19個主要國家進行了評分。分析的國家包括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墨西哥、荷蘭、波蘭、俄羅斯、韓國、西班牙、瑞士、土耳其、英國和美國。

整體制造環境中排名最高的國家是英國和瑞士(均為100分中的78分),其次是美國(77分),日本(74分)和加拿大(74分)。我們發現這些國家由於其政策、成本、勞動力投資和基礎設施而表現良好。

低端的國家包括巴西(51分)、印度尼西亞(53分)、墨西哥(56分)、俄羅斯(56分)和印度(57分)。一般來說,這些地方沒有有利的稅收政策,也沒有對教育或基礎設施進行充分的投資。

此外,我們編制了有關製造業產出、製造業就業、製造業隨著時間的發展而變化的數據。中國是製造業產出排名靠前的國家,製造業佔國內產值百分比的排名也比較靠前。與此同時,波蘭的製造業創造的就業比例最高,其次是德國、意大利、土耳其和韓國。

中國是製造業產出排名靠前的國家,製造業在國內產值的佔比也比較高。與此同時,波蘭在製造業僱用的勞動力比例最高。

在過去幾十年中,基於製造業產出的國家排名發生了重大變化。大多數國家在過去40年中表現出相當穩定,但少數國家的表現有所提高。其中一個例子是印度,其產量排名從1990年的第14位提高到2015年的第6位。相比之下,西班牙的製造業績從2005年的第9位下降到2015年的第14位。俄羅斯也是如此,在1980年它製造業產出排名全球第二,但現在已經下降到世界第15位。

根據分析,我們提出了一些改善製造業環境的建議:

1. 追求強調政治和經濟可預期性以及開放的貿易政策的治理戰略。制定提供進入全球市場和促進技術傳播的政策對製造業是有利的。

2. 提供適當的財務激勵措施,以促進創新、教育和勞動力發展。這包括研發稅收抵免和消費稅收抵免的措施,幫助企業克服生產和分配的固定成本。此外,向國內製造商提供贈款和貸款可以幫助企業的發展和技術創新。

3. 充分釋放大數據、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等21世紀技術的潛力。這些技術有能力對初期商品設計到最終成功交付產品整個流程實現變革。

4. 通過技術研究和勞動力培訓幫助小公司。技術發展及其向製造業的擴散導致創造高薪工作和具備更高技能的工人。

5. 鼓勵商業實踐透明度的規則有助於減輕腐敗及其破壞性的連鎖反應。舉報人保護和對檢測能力的投資有助於削弱腐敗的根源。

6. 資助必要的物理和數字基礎設施,以支持商業發展。道路、橋樑、水壩和港口等物理基礎設施是連接供應鏈所必需的,就像高速寬帶和移動技術等數字基礎設施的部署一樣。創建充足的基礎設施有助於公司高效運營並加速增長。

製造業產出方面

的頂尖國家

中國在製造業產出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產出超過2.01萬億美元(見表1)。其次是美國(1.867萬億美元),日本(1.063萬億美元),德國(7000億美元)和韓國(3720億美元)。

製造業佔中國總產出的27%,佔全球製造業產出的20%。在美國,它佔全國產量的12%,佔世界產能的18%。在日本,製造業佔該國國家產出的19%,佔世界總產量的10%。總體而言,中國,美國和日本佔世界製造業產出的48%。

表1:2015年製造業產出的主要國家

國家

製造業產出

10億美元)

佔國家產出百分比

佔全球製造業百分比

中國

$ 2,010

27%

20%

美國

1867

12

18

日本

1063

19

10

德國

700

23

7

韓國

372

29

4

印度

298

16

3

法國

274

11

3

意大利

264

16

3

英國

244

10

2

臺灣

185

31

2

墨西哥

175

19

2

西班牙

153

14

2

加拿大

148

11

1

巴西

146

11

1

俄羅斯

139

11

1

土耳其

125

18

1

印尼

115

22

1

波蘭

100

20

1

瑞士

93

18

1

荷蘭

88

12

1

資料來源: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15

製造業僱用

勞動力比例

波蘭是製造業人口就業比例最高國家(見表2)。在製造業中就業人口占比20.2%,其次是德國(19%),意大利(18.5%),土耳其(18.1%),韓國(16.9%),中國(16.9%)和日本(16.9%)。大約10.5%的美國勞動力從事製造業。

表2:製造業僱用的勞動力比例




















國家

製造業就業人數

製造業就業人口的百分比

波蘭

3,540,000

20.2%

德國

7911000

19

意大利

4090000

18.5

土耳其

5012000

18.1

韓國

4,499,000

16.9

中國

128869000

16.9

日本

10958000

16.9

墨西哥

9154000

16.3

俄羅斯聯邦

10260000

14.4

印度尼西亞

16363000

13.5

瑞士

612,000

13

法國

3396000

12.4

西班牙

2,332,000

12.3

巴西

10388000

11.4

印度

57244000

11.4

美國

16381000

10.5

荷蘭

898,000

10.4

英國

3069000

9.5

1970 - 2011年

製造業就業變化

1970年至2011年間,製造業就業發生了重大變化(見表3)。在發達國家,1970年製造業佔勞動力的16.8%,但2011年只佔12.8%。相比之下,一些地區強化了製造業。例如,東亞(包括中國和韓國)的製造業在1970年佔總勞動力的13.9%,但2011年達到了21.5%。東南亞從1970年的11.4%上升到2011年的14%。印度從1970年的9.4%上升2011年達到11.6%。

表3:1970 - 2011年製造業僱用的勞動力百分比

布鲁金斯《全球制造业记分卡》(万字长文)

1970 - 2015年

國家制造業產出變化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大多數國家的製造業產出相當穩定,但自1970年以來出現了一些變化。例如,1970年,產出最高的國家是美國、蘇聯、日本、德國、中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加拿大(見表4)。然而,到2015年,這一排名已經改變為中國、美國、日本、德國、韓國、印度、意大利、英國和法國。

表4:1970 - 2015年製造業產出國家排名的變化

布鲁金斯《全球制造业记分卡》(万字长文)
布鲁金斯《全球制造业记分卡》(万字长文)

在此期間,排名提高的國家是印度。它將產量排名從1990年的第14位提高到2015年的第6位。相比之下,西班牙的製造業績從2005年的第9位下降到2015年的第14位。俄羅斯也是如此,因為它在1980年的製造業產出中排名第二,但現在已降至世界第15位。

製造業環境排名

各國如何發揮作用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是其整體環境。為了評估這一點,我們研究了整體環境的五個方面:政策和法規、稅收政策、 能源,運輸和健康成本、勞動力素質、以及基礎設施和創新(有關措施和信息來源的詳細信息,請參閱附錄)。

根據20項指標,我們制定了100分制,對各國的製造業環境進行排名。排名靠前的國家是英國和瑞士。

對於整體政策,我們包括有關有利的商業環境、風險指數、腐敗和開放貿易政策的指標。通過稅收政策,我們考察了企業稅率,研發稅收抵免和費用選擇的使用,以及政府補助或貸款以支持製造業。在成本方面,我們檢查了電力,石油/液化天然氣和醫療衛生費用。勞動力質量包括對K-12政府支出,高等教育支出,家庭收入,勞動生產率和勞動力支持的衡量。在基礎設施和創新方面,我們依賴基礎設施支出佔GDP的百分比、互聯網接入、專利申請、研發支出佔GDP的百分比以及危險暴露。

根據這20個指標,我們制定了100分制,對各國的製造環境進行排名。表5顯示,最高國家包括英國(78分)、瑞士(78)、美國(77)、日本(74)、加拿大(74)和荷蘭(74)。

表5:2018年製造業環境的國家排名

國家

總得分超過100

英國

78

瑞士

78

美國

77

日本

74

加拿大

74

荷蘭

74

韓國

73

德國

72

西班牙

72

法國

70

波蘭

69

意大利

62

中國

61

土耳其

58

印度

57

俄國

56

墨西哥

56

印度尼西亞

53

巴西

51

排名靠後的是巴西(51分)、印度尼西亞、(53)、墨西哥(56)、俄羅斯(56)和印度(57)。這些國家在許多不同方面都落後於其他我們調研的國家。

製造業發展環境詳細分類

表6列出了每個國家20個指標的詳細分類。該表顯示了每個國家如何針對五個維度採取這些措施。舉例來說,英國的親商業環境、風險指數、腐敗和公司稅收政策獲得了最高分,但基礎設施、專利申請和高等教育支出的分數較低。

這與巴西相反,後者在其商業環境、稅收政策,高等教育支出、基礎設施和專利申請方面表現不佳。這些問題限制了該國的產出和生產力,並拖累了經濟繁榮。

表6:2018年製造業發展環境詳細分類

布鲁金斯《全球制造业记分卡》(万字长文)布鲁金斯《全球制造业记分卡》(万字长文)

排名靠前的國家

是怎麼做的

在研究製造業指數表現良好的國家時,我們發現他們認真對待制造業,並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該行業的政策。我們看看三個不同的國家(英國,瑞士和美國),看看他們正在做些什麼來幫助製造業發展。

英國

最近英國製造業因英鎊兌美元和歐元的價值下跌而走強,從而促進了海外對英國商品的需求增加。然而,除了貨幣角度之外,由於其在出口經濟中的重要作用,製造業仍保持強大的存在。儘管製造業僅佔英國GDP的10%,但它佔英國出口的44%。超過70%的英國製造商認為條件適合改善出口增長,英國76%的製造商制定了他們認為有助於其業務在海外發展的戰略。

英國提供稅收優惠,促進優秀的製造業研發。

從中長期來看,英國製造業的實力旨在佔據更大比例的海外市場。這是有希望的,因為89%的製造商表示他們尋求在海外建立長期客戶忠誠度。[ 2 ]當然,弱勢英鎊的一個缺點是它會增加某些供應品的進口成本。國家領導人必須密切關注這一事實,以便保持合理的生產成本。

英國提供稅收優惠,促進優秀的製造業研發。英國在稅收政策的各個類別中得分很高,該國以其製造研發的專業水準而聞名。具體而言,英國的汽車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是世界一流的。與整個歐洲的總體趨勢相反,汽車行業實現了創紀錄的增長,該國定位到2021年達到200萬輛汽車的年產量目標。[ 3 ]英國製造的所有汽車中有50%出口,2,000家公司參與其汽車行業,20個最大的汽車供應商中有18個也位於該國境內。

在英國製造的所有航空航天產品中有90%用於出口,預計未來幾年該行業將在英國以6.8%的速度增長。該行業處於有利位置,因為一些最複雜的航空航天零件,如機翼、發動機、航空電子設備和民用飛機系統都是在國內製造的。[ 4 ]儘管英國在製造業方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們在航空航天和汽車行業的專業知識,但重要的是要注意這一成功取決於開放的貿易政策。隨著英國脫歐談判的展開,如果通過規則或關稅以任何主要方式扼殺自由貿易,該行業的未來可能會經歷相當大的動盪。

瑞士

瑞士強大的製造業得益於其有效的治理政策。由於其長期的國際中立,該國具有透明和公平的程序,強大的司法效力以及相當大的經濟和政治穩定性。雖然瑞士法郎目前是一種非常強勢的貨幣,但幾乎沒有貨幣不可兌換或轉移限制風險,投資者可以自由地轉換資金進出瑞士,而不必擔心限制性政策。此外,瑞士優先考慮成為一個強大的貿易國家; 進出口總額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14%,其適用關稅稅率平均為0%。[ 5 ] 由於投資者對商業環境充滿信心,這些政策加上企業稅率較低,為非常成功的製造業基礎奠定了基礎。

雖然瑞士的生產成本和堅挺的法郎確實帶來了一些風險,但該國利用其勞動力優勢和穩定的政治環境來建立世界上最強大的製造業之一。

瑞士的勞動力人才和製造質量是最重要的。該國擁有大量高技能工人,其製造業對其經濟的增加值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由於經濟發達且穩定,它們是全球一些最大的製藥和計算機產品巨頭的所在地,如諾華和霍夫曼—拉羅什( Hoffman-La Roche)。根據彭博的創新指數,瑞士製藥業和計算機及電子業分別增加270.2億美元和269.6億美元的總收入。[ 6 ] 雖然瑞士的生產成本和堅挺的法郎確實帶來了一些風險,但該國利用其勞動力優勢和穩定的政治環境來建立世界上最強大的製造業之一。

美國

美國製造業受益於優秀的勞動力、先進技術和有利的商業政策。美國製造業推動了35%的生產率增長、60%的出口和70%的私營部門研發。[ 7 ]此外,製造商為美國經濟貢獻了2.17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的近12.1%。[ 8 ]儘管美國的勞動力成本明顯高於其他國家,但美國的生產力水平彌補了這一差異,並使該國成為製造業投資的一個有吸引力的地方。此外,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差距開始下降,並且隨著工業機器人成本的下降,可能會繼續下降。增材製造、3D打印、先進機器人以及物聯網和大數據的利用等顛覆性技術正在徹底改變美國製造業。[ 9 ]這不僅提高了生產力水平,而且使美國成為高科技製造企業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例如,John Deere為其部分模型添加了傳感器,該公司將從這些傳感器中檢索到的數據出售給農民,以便提供新的觀點並改善農業生產。

直到最近,美國還受益於開放貿易政策。為了繼續保持製造業增長,美國應該避免關稅戰爭或過度限制貿易政策。

國家制造創新網絡(NNMI)等計劃的開發代表了這一先進技術發展的一些最大驅動因素。NNMI彙集了製造商、大學工程學院、聯邦機構、非營利組織和區域組織,以投資新型製造技術。由國防部或能源部資助的九個製造創新機構是NNMI的一部分,他們的研究領域涵蓋從3D打印到輕質金屬製造的技術發展。[10]其他獎勵計劃,如美國商務部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撥款,有助於加速該國先進製造業的發展。[11 ]

在美國各地都可以找到先進的製造技術。例如,在印第安納州,製造噴氣發動機的勞斯萊斯僱傭了數千名工程師。Zimmer Biomet在印第安納州華沙生產外科產品,該城市已成為整形外科產品的全國樞紐。[ 12 ]直到最近,美國還受益於開放的貿易政策,為了使製造業繼續增長,該國應該避免關稅戰爭或過度限制貿易政策。2016年,加拿大和墨西哥購買了美國製成品的五分之一[ 13 ],在美國製造的近一半製成品出口到與美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 14 ]展望未來,美國領導人必須繼續推行近期有助於製造業復甦的政策。

發展不好的國家

遇到哪些障礙

在本節中,我們將研究幾個在我們的指數上表現不佳的國家,研究他們面臨的問題以及他們的政策如何抑制製造業發展。我們討論巴西,印度尼西亞和墨西哥等低效國家,以發現製造業產出面臨的障礙。

巴西

巴西岌岌可危的製造業至少部分歸因於困擾該國的腐敗。一般而言,由於長期的不確定性,腐敗使得投資者害怕將資金投入一個國家的業務運營,這反過來又削弱了長期投資和業務增長的前景。

由於腐敗導致的資金損失繼續增加,巴西的這種擔憂是有道理的。據估計,巴西國有石油公司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as)估計該國石油公司的投資回報超過50億美元。[ 15 ]此外,巴西的製造業特別受到全國腐敗的牽連。該部門佔該國出口的60%。1999年至2014年,巴西55%的外國賄賂案件發現於製造業、採礦業、建築業和運輸業。[ 16 ]

健康的製造業部門取決於金融交易的透明度,未來國家政治環境的相對確定性以及個人對非法行為負責。

巴西的“洗車行動”( Operation Car Wash)揭露了該國發生的一些非法交易,但有幾個漏洞需要填補,否則這種腐敗永遠不可能完全消除。公司在過去兩年中聘請了合規團隊,[17 ]巴西的“廉潔公司法”已開始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但為了建立遏制腐敗的框架,必須改進舉報人保護和提高檢查及執法能力。健康的製造業部門取決於金融交易的透明度,未來國家政治環境的相對確定性以及個人對非法行為負責。每個尋求改善製造業的國家都應該減少腐敗,因為巴西已經證明了這種腐敗的連鎖效應如何阻礙了製造業的增長。

印度尼西亞

十年前,印度尼西亞的製造業佔其GDP的27.4%。2017年第三季度,這一數字降至21%,這是自2000 年以來的最低百分比。[ 18 ]我們對該國製造業環境的細分顯示了其勞動力的匱乏。具體而言,印度尼西亞因勞動生產率低下而受到阻礙。其製造業被描述為“中間流失”,這意味著其大部分小型和非生產性企業正在拖累整個行業。[ 19 ]

為了提高全球競爭力,印度尼西亞需要發展其勞動力並推動其製造業。其領導者應該激勵低生產率的製造企業退出行業或通過技術和高技能勞動力提高生產力。非生產性製造企業的存在可以部分解釋為印度尼西亞的低工資。低收入工人的可用性使公司自滿,因此這些公司不會被激勵提升其工人的技能或創新他們的技術。這限制了整個行業。[ 20 ] [ 21 ]

除了提高工資外,印度尼西亞還必須加強對工人的培訓。印度尼西亞工業部長Airlangga Hartarto已經建立了旨在實現這一改進的政策框架。部長表示,他計劃為職業計劃提供稅收優惠,以改善培訓,鼓勵製造商製造創新產品,並讓製造商專注於出口。[ 22 ]該國的“工業4.0”計劃旨在通過自動化、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其全球競爭力。

最後,印度尼西亞需要改善其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對小型製造業的調查顯示,基礎設施薄弱的擁堵問題和物流問題代表了製造工廠的實質性障礙。通過在該國開發更多的基礎設施,印度尼西亞將獲得諸如技術工人和在印度尼西亞設立分支機構的國際公司的技術傳播等好處。

墨西哥

雖然墨西哥的製造業在很多方面超過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預期,但該國的勞動生產率仍然停滯不前,並且成為這一類別中最差的國家之一。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墨西哥的生產率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但在過去10年中,這一數字已降至每年0.8%左右。這種低勞動生產率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繁榮的主要障礙。儘管有這種限制,但墨西哥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出口國,其GDP的36%來自商品出口。這是拉丁美洲最高的比率之一。[ 23 ]

在最近的穆迪分析研究中,AbhilashaSingh和Jesse Rogers指出,墨西哥正式工作崗位的短缺促使全國各地建立了非正式的工作安排。雖然墨西哥大型製造企業的生產率因技術創新和追蹤競爭性全球市場的壓力而有所改善,但這些企業僅佔該國總就業人數的三分之一。從2004年到2014年,經常從事非正規就業的小公司的生產率下降了2%。

雖然墨西哥的製造業在許多方面超過了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預期,但該國的勞動生產率仍然停滯不前。

造成生產力問題的另一個因素是墨西哥教育水平低下。雖然我們對墨西哥K-12和高等教育支出的評估與本研究中的其他國家相比是平均水平,但這筆錢並沒有得到有效或有效的支出。墨西哥人平均只有10年的正規教育,低於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低於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由於平均教育水平較低,墨西哥人往往無法填補需要大型製造企業技術專長的空缺,並被迫從事低技能職業。因此,制定激勵高中畢業和大學入學的職業培訓政策和政策對墨西哥的未來至關重要。

該國應尋求將小型製造企業與非正規勞動力整合到正規經濟中。為國內技術發展提供更大的激勵將有助於這些中小型企業提高利潤並提高生產力。此外,升級墨西哥的基礎設施將提高小型製造工廠的生產率。由於城市之間連通性差,需要額外成本的生產鏈需要來自鄰近地區以外的材料。[ 24 ]基礎設施的發展對於大型製造企業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據估計,到2020年,韋拉克魯斯港和拉扎羅卡德納斯港的瓶頸可能導致從墨西哥到美國的出貨量延遲多達25%。[ 25 ]

最後,應優先考慮從事腐敗工作並降低該國犯罪率。據估計,墨西哥的犯罪成本將使經營成本增加2-3%。小公司首當其衝地受到腐敗的影響,因為他們發現更難以僱傭安全並避免敲詐勒索。[ 26 ]

如何改善製造業發展

(政策建議)

採取加強政治、經濟穩定以及開放貿易政策的治理戰略

對於投資者和行業領導者來說,經濟和政治穩定以及開放貿易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擁有良好的開展業務的環境有利於製造業和整體經濟增長。制定進入全球市場的貿易政策並鼓勵技術在商品生產中的流動至關重要。當一個國家在經濟和政治上穩定時,許多固定成本高的先進製造業更容易啟動,即便成本高於其他國家。

當一個國家在經濟和政治上穩定時,許多固定成本高的先進製造業更容易啟動,即便成本高於其他國家。

創造有利於穩定的環境需要尊重法治、保護財產權、嚴格執行合同並打擊腐敗。這些努力鼓勵外國直接投資,並有利於希望在國內開展業務的技術先進的公司。

提供適當的財務激勵措施,以提高勞動力和整體生產力水平

制定包括低企業稅率、研發稅收抵免、政府補助和政府貸款在內的財政激勵措施可以幫助各國改善其製造業。技術開發帶來了生產力的提高,但通常高昂的固定成本投入成為開發這些破壞性和變革性技術的最大障礙。通過向國內製造商提供這一些激勵措施,可以實現業務及相關技術的發展。新公司的進入導致更強的競爭力,在總體上也有利於激勵創新。

在大數據、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等21世紀的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對於經濟發達國家而言,在生產成本方面進行競爭非常困難。為了使這些國家保持其製造業蓬勃發展,通過機器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釋放價值至關重要。隨著開發機器人的成本降低以及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提高效率,這些國家可以繼續保持其作為製造強國的地位。公私合作伙伴關係和政府資助計劃可以幫助21世紀創新的持續發展。

對於經濟發達國家來說,要保持其製造業的蓬勃發展,通過機器人,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的使用來釋放價值至關重要。

通過技術和教育幫助小公司

案例研究表明,製造業整體在很多地方被小型低效公司所困擾。規模的擴大將迫使小公司創新其流程並提高生產力。擁有更先進的技術需要具備在這些新的,生產率更高的行業中工作所需技能的工人。許多中型和大型企業都有職位空缺,但由於缺乏正規教育,很難找到所需的技術工人。職業培訓計劃和教育的重點是激勵個人在STEM領域學習,這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官員應該幫助小企業學習如何駕馭全球供應鏈和出口規則。正如Jared Bernstein和Somin Park所指出的那樣,“為中小型製造商提供定製服務有助於他們克服融資和信息障礙,改進他們的技術和產品設計,並將他們與全球供應鏈聯繫起來。” [ 27 ]為小公司設立一站式獲取專業知識並瞭解如何建立貿易的場所是促進製造業的一個好方法。

制定減少腐敗的機制

腐敗在某些國家是抑制製造業投資的因素。東道國政府收取資金的風險抵消了廉價勞動力成本(The risk of money being taken by the hostgovernment outweighs the cheap labor costs that can be found in that country.譯者注,這句話比較難翻譯,就這樣吧!)。此外,由於腐敗的水波效應(一般都翻譯為連鎖反應,我覺得水波效應比較形象),供應鏈的不同部分會受到瞬間崩潰的影響,這可能帶公司帶來天文數字的代價。採取商業行為透明的立法有助於減輕腐敗。另外,更好的舉報人保護和檢測能力可以幫助減少腐敗。鼓勵更多合規和審計人員可以幫助建立問責制和績效文化。

為企業提供必要的物理和數字基礎設施融資

為企業開發物理的、數字的礎設施是幾乎所有國家制造業都需要的。道路、橋樑、港口等物理基礎設施對於以更有效的方式把供應鏈連起來,促進產品出口都是必要的。高速寬帶和移動技術的作用也是如此。

小型製造企業經常將擁堵,物流或連接問題列為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礙。隨著發展中經濟體希望出口更多,為了進入全球市場,必須增加交通基礎設施投資。

小型製造企業經常將擁堵、物流或連接問題列為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礙。隨著發展中經濟體希望出口更多,為了進入全球市場,必須增加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此外,已經擁有良好運輸基礎設施的國家需要有效的供應鏈。如果沒有足夠的基礎設施,就不可能有高績效的製造公司。

(附錄略)

  •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歡迎各位專家、學者賜稿!投稿鏈接

  • http://kjpl.cbpt.cnki.net

  • 學報電話:010-68893411

  • 學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