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代行賄又上央視新聞,藥企再不合規就來不及了!

藥代行賄又上央視新聞,藥企再不合規就來不及了!

昨晚,央視再爆醫藥代表行賄事件,並播出《治理醫藥購銷“回扣”6人被處理》新聞。

新聞提到,天津衛生系統於5月24日曝出一件藥代行賄事件,並曝光一則隱蔽拍攝視頻。視頻是醫藥代表所拍,記錄了藥代行賄和醫生受賄的過程。有業內傳言,這則以醫藥代表視角拍攝的視頻是某藥企的藥代帶領記者暗訪得到的。

醫藥代表為了多銷售藥品給醫生回扣,一直是醫藥購銷領域的頑疾。這則新聞中提到,按照程序,對6名涉事醫生給予了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過及黨紀政紀處分,以及警示提醒談話處理。

天津衛計委主任在新聞中強調,醫生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因病施治”,決不能收紅包,拿回扣。對於醫生收回扣的現象,態度非常堅決,那就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懲不貸!

為什麼著重報道天津的這起事件?

天津:剛剛發佈“三定兩有”政策

5月21日,天津發布《天津市醫療衛生機構內部醫藥生產經營企業代表接待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並於2018年5月18日起施行。

藥代行賄又上央視新聞,藥企再不合規就來不及了!

​辦法提到,醫療機構接待醫藥代表時應該“規定接待時間、接待地點、接待人員、有接待記錄、接待流程”,以此稱為三定兩有。並且醫藥代表是需要提前備案的,未備案的一律不予接待。

與上海的三定一有不同的是,天津的政策多了一個“接待流程”,相較更加嚴格和規範。

藥代行賄又上央視新聞,藥企再不合規就來不及了!

​此外,醫療衛生機構還將在重點區域安裝高清視頻監控設備,監控錄像至少保留90天。也就是說,接待過程不僅有文字記錄,還會有視頻記錄,並且保留三個月,做到後期可追溯!

國家打擊醫藥賄賂的決心無比堅定!

天津的這起藥代行賄曝光事件,絕不可能是孤例!這不是一個事件的結束,而是一個更大事件的開始,等待著藥企和醫藥代表的是什麼,看看國家的態度就知道了:

5月1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重點行動的公告〔2018年第4號〕》。公告稱,將自2018年5月至10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重點行動。圍繞網絡交易、農村市場、醫藥、教育等行業和領域,集中整治社會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市場混淆、商業賄賂、虛假宣傳以及涉網不正當競爭等突出問題,切實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維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

由此可見,國家關於商業賄賂的嚴打是非常堅定的,下面就只需要看誰做這個出頭鳥,此次新聞中只提到了對涉事醫生的處理,並沒有爆出涉事藥企是哪家。但如果後期國家要殺雞儆猴,肯定會拿藥企開刀,而且必然至少是外企一家,內企一家!

其實誰行賄誰不合規,政府一清二楚。政府找出頭鳥的原則有二,一是找運氣不好的,二是找為富不仁的,因此藥企要重視品牌建設,重視公益活動,包括慈善贈藥、老百姓的服務以及醫生的學術服務等等,最終決定藥企會不會成為殺雞儆猴的“雞”的是企業綜合評分。如果藥企只知道整天沉迷於帶金銷售,那早進去晚進去,早晚都要進去。

藥代行賄又上央視新聞,藥企再不合規就來不及了!

行賄受賄從長期來看必然走不通

國家實行兩票制,核心意圖在重塑監管主體,把監管主體前移,將從代理商身上轉移到藥企。

現在很多藥企依舊在搞小動作,讓所謂CSO公司開個發票,讓他們提供個所謂學術推廣的證據鏈,廠家就把錢打給他,然後去兌費。這個事情確實行得通,只是成本高一點。但是現在國家越發收緊各類政策,先實行兩票制後再嚴打商業賄賂就是為了徹底打擊這些小動作!不合規的行賄受賄銷售行為從長期來看,比如是走不通的。

現在國家既然給了漸進式合規的時間窗口,藥企再不抓住就再也來不及了!

藥企應該怎麼做合規?

藥企可以通過數字載體與醫生進行學術合規的互動,這種方式不僅成本低,而且是廣覆蓋和精準導向的。當然合規營銷的效果肯定是差的,絕對達不到以回扣為導向的精準和高投入產出比,但還是一定要做,因為:如果你不做,別人也在做;如果你再不做,你會活不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