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通知:開診所取消審批,網際網路醫療迎來了又一大機遇!

衛健委通知:開診所取消審批,互聯網醫療迎來了又一大機遇!

昨天,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指出將對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也就是說取消了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的前置審批。

衛健委通知:開診所取消審批,互聯網醫療迎來了又一大機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中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計生委: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國務院廉政工作會議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部署,在醫療領域持續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更好地發揮衛生健康行業主管部門作用,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現就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面推進電子化註冊管理改革

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含中醫藥主管部門,下同)要把推進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註冊管理改革作為深化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快建立審批信息共享機制,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2018年6月底前,全國全面實施電子化註冊管理。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根據電子化註冊管理情況,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制定的製作樣式和技術要求,組織印製和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副本。

二、優化醫療機構診療科目登記

在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醫療機構可以委託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醫療消毒供應中心或者有條件的其他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醫療消毒供應等服務。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以將該委託協議作為醫療機構相關診療科目的登記依據,並在診療科目後備注“協議”。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的牽頭醫院應當符合相應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具備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消毒供應等服務能力。

三、規範營利性醫療機構命名

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名稱應當符合企業、個體工商戶名稱登記和醫療機構命名的有關規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的溝通銜接,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提供有關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名稱信息。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根據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申請,出具其醫療機構名稱信息的證明材料,為營利性醫療機構正常執業運營提供便利。

四、簡化醫療機構審批申請材料

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全面組織清理醫療機構審批申請材料,凡缺乏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可以通過與其他部門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供證明材料。申請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的,不再提供驗資證明,申請人應當對註冊資金的真實性負責。

五、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

除三級醫院、三級婦幼保健院、急救中心、急救站、臨床檢驗中心、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港澳臺獨資醫療機構外,舉辦其他醫療機構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不再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僅在執業登記時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在申請執業登記前,舉辦人應當對設置醫療機構的可行性和對周邊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合理設計醫療機構的選址佈局、功能定位、服務方式、診療科目、人員配備、床位數量、設備設施等事項。在申請執業登記時,申請人應當提交《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至第七項規定的材料(不含驗資證明)。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受理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申請後,應當對申請登記的醫療機構基本情況進行公示,並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六條進行審核;審核合格的,發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審核不合格的,將審核結果和不予批准的理由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

六、合併婦產科醫師執業證書和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

根據《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等相關規定,婦產科醫師通過母嬰保健技術培訓並考核合格後,在醫師執業證書上加註母嬰保健技術服務的相關內容,不再單獨發放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

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醫療機構、醫師的審批工作,按照本通知要求,結合實際細化出臺配套實施細則,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及時更新完善相關事項的服務指南和辦理流程,力爭讓相關機構和人員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8年6月15日

降低了基層醫療機構准入門檻,促進充分競爭

預測基層醫療機構後面會跟社會藥房一樣快速發展,接下來醫保會選擇合格診所進行醫保服務購買試點,這也是一環扣一環的陽謀,因為要想購買服務,就必須先進行服務載體擴容,讓市場自發進行優勝劣汰的選擇,同時讓醫保進行槓桿調節。

雖然新開診所取消了前置審批,簡化了執業登記流程,放寬了市場準入,相比之前成本降低很多,時間節約大半。但也不必喜大普奔,其實合格診所和醫療的機構的准入門檻一直不低的,不過確實有進步在於,以前在前置審批的時候,很多開業的材料根本遞不上去,也沒有理由,權力尋租也比較厲害,並且催生了相應的中介行業。現在電子申請提交,至少從形式上監管部門必須受理,如果不同意必須寫出理由進行回覆,讓申報者知曉如何做才能符合,相當於半公開電子政務的進步,讓很多問題可以陽光化解決!

但是診所准入只是開始而已,真正設立後如何獲客、運營、隨訪以及可持續發展,這些連鎖化的問題會接踵而至。

眾多零散的小型診所缺乏經紀人和管理人才,有少數的明星醫生IP自帶持續流量,但是多數醫生離開公立醫院後,流量只能持續半年不超過一年,診所該如何持續運營?如何保持患者的黏性?如何吸引更多的患者流量?

衛健委通知:開診所取消審批,互聯網醫療迎來了又一大機遇!

互聯網醫療將迎來大機遇

互聯網醫療的醫生端和患者端將迎來重大機遇,因為能夠協助幫助線下診所部分解決這些問題。

1. 醫藥電商提供藥事服務

診所開的多了,不可能所有診所都有藥房,缺乏藥事服務載體怎麼辦?

首先,周邊的社會化藥房可能會獲益,未來可能會出現類似美國一分鐘診所的簡易醫藥一體化診所。

其次,醫藥電商可能會獲益,在線下單、電商配藥、送藥上門的場景打通,醫藥電商會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甚至可以進攻公立醫院醫藥市場的存量。

最後,第三方檢驗和第三方上門服務會獲益。通過社會化的服務購買和以地理位置及時間撮合的匹配,將極大地降低患者的醫療成本,提高就醫效率,同時提高患者滿意度。

2. 打造醫生IP,吸引更多患者

以前開辦醫療機構需要分四步走:

第一步設置申請單位(人)提交醫療機構設置審批的相關材料;

第二步領取醫療機構設置批准書;

第三步設置申請單位(人)提交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相關材料;

第四步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現在相當於取消了第一和第二步,降低了申請門檻。原來設置高門檻必然導致少數只有高ARPU值的消費型門診可以開設和運營下去,比如牙科、美容等。簡化申請流程,降低申請成本後可以讓更多的皮膚科、消化科、呼吸科等的醫生打開自由執業之門,低成本會增加很多市場供給側的增量,釋放活力。

而互聯網醫療能夠打造自由執業醫生的IP與數字資產,讓診所獲得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線上線下的患者。

關於醫生IP建設與數字資產方面的問題,可與作者Dr.2交流探討(微信號:medicool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