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會議爲什麼效果越來越差?

藥企普遍抱怨,現在的學術會議效果越來越差,醫生參與度也越來越少,不少小型區域會議已經很難招募了,這是為什麼呢?透過現象我們還是嘗試探討問題的本質。

學術會議是怎麼來的?

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不管是醫學還是各個科學的細分領域,從事的人都比較少,專家也少,以前互聯網不發達,信息傳播難,大家相互間的溝通不暢,所以那時候基本上都會採用學術會議的辦法來進行信息的傳播、溝通和教學,以及專家學術地位的樹立。曾經我上學的時候,誰在某學術會議上發個言,學校和院系領導還要召集會議再表彰宣傳一下,雖然現在看起來非常普通!

其實學術會議主要有兩個功能:第一個是有效學術信息的傳播與討論,第二個是專業人士聚集的社交載體。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這兩個功能屬性都會受到挑戰。

學術會議為什麼效果越來越差?

1. 現在信息傳遞越來越高速,越來越透明化,很少有一個領域的信息需要依靠線下學術會議來作為爆點放出。

事實上更多的信息早已經透明和公開,並且有多重渠道傳播,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播媒介更加廣泛,越來越多的醫學與學術信息自由傳播,且便利可及到基層,而這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就像現在基本上不需要出國去開國際學術會議,就能知道國內外最新的學術進展,原理是一樣的。

2. 學術會議作為社交載體的屬性,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也越來越薄弱了。

現在人和人之間的社交關係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以科室,以治療領域,以學術、論文、科研等發生的社交關係,還有包括病例討論,直播錄播,專家講堂等的活動,以移動互聯網作為載體,操作非常普遍與便捷。包括各個協會組織的會議,也都可以通過線上報名,線下聚會的方式,極大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社交半徑越來越大了,因此一定要去特定會議和特定地點與老朋友相會的需求減少了好多!

3.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侵佔了人們的時間。

為什麼現在學術會議上紀律越來越好?因為大家都不交頭接耳說小話了,全都在看手機。所以如果沒有特別吸引人的演講,會議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當然還有另一個比較敏感的原因,是隨著現在越發嚴格的合規要求,很多由企業贊助的會議減少了旅遊及高等餐飲的支出,這讓不少學術會議的參與度大幅下降。

整體來說,學術會議的重要性將會逐漸下降,隨著參與人數的減少,效果會越來越差。但以後還是會出現兩極分化,越好的會議包括骨科COA國際學術大會,CSCO腫瘤大會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更多的會議將不斷被邊緣化。

未來,整體受移動互聯網的侵蝕和用戶遷移的影響,藥企學術會議營銷的成本會越來越高,效果會越來越差,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因此各企業必須藉助創新載體進行有效的學術推廣,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進行持續營銷!

想了解學術推廣和創新營銷載體的藥企,可以與作者Dr.2交流聯繫(微信號:medicool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