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校管理者在溝通技巧上的自我修養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領導力強的一種體現。溝通能力對於各行各業的管理者來說至關重要,在學術界也同樣如此。一位擁有十年管理經驗的美國高校院長分享了他的經驗。

溝通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給我們提出了一些挑戰,需要花費心思、換位思考和不斷實踐;另一方面,它又使我們獲益良多,讓人更有遠見,更容易與溝通對象產生共鳴,擁有較高的情商和理解力,使我們在交流過程中掌握更多主動權。

谷歌曾對其員工的工作表現進行分析,發現了優秀管理者身上具備的一些特質,並歸納為“谷歌高效管理者的八個習慣”,其中,第五個習慣強調了溝通這一素質,要求管理者能夠與團隊良好溝通。萊斯大學講授寫作與交流課的黛博拉•巴雷特教授曾對領導力中的溝通能力進行了研究,發現“隨著管理者的視角和管理範圍的擴大,他需要不斷提高核心溝通技巧,才能在更大、更復雜的組織環境中應對自如”。

注:

谷歌高效管理者的八個習慣分別為:1.成為一名好的教練;2.下放權力,不要事無鉅細;3.關心團隊成員的成功及個人福利;4.工作富有成效且以結果為導向;5.一名優秀的溝通者擅於傾聽並分享信息;6.幫助員工進行職業規劃和發展;7.對於團隊願景及戰略有清晰的規劃;8.具備關鍵的技術能力,能夠給予團隊建議。

高校管理者不僅是校規校紀的執行者,而且是整個教學團隊的領導者。在學術領域中,有效的溝通有利於快速建立共識和獲得支持,因此溝通能力同樣至關重要。《2016 年蓋洛普大學校長研究報告》指出,大學校長在接受高管教練的培訓過程中,常見的培訓項目除了有領導力和管理技能、戰略規劃和組織,還涉及溝通技巧和公共演講。

如何提升高校管理者的溝通能力?

《高等教育紀事報》特約作者大衛•D.珀爾穆特教授是得克薩斯理工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院長,擁有豐富的學術管理經驗。他在2018年6月的《管理101》專欄中著重談論了一位高等教育管理者想要成為出色的溝通者所需掌握的幾個技巧。

● 適應不同的聽眾

正如銷售人員會根據性別、年齡、身份為銷售對象準備一套不同的說辭,從而勸服更多人購買其產品一樣,一位高校管理者的一言一行也會因聽眾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在美國南方一所大學的管理者與一群少數族裔學生的會議上,學生稱讚學校領導的演講不落俗套,領導們既沒有空喊“接納種族多樣性”之類的口號,也沒有一味宣稱“學校為少數族裔學生做了多少事”。相反,領導在會議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傾聽,分析具體的問題,承認學校目前還沒有可行的解決方法,並承諾與學生一起工作,因而讓學生覺得很真誠。

● 既要會說也要會聽

珀爾穆特認為,好的傾聽者在學術界並不多見,可能的原因是許多學術領袖都從教授中直接選拔而來,而教授在幾十年的時間裡訓練的都是各種單向的溝通技能,如作演講,作報告,提建議,撰寫論文或評論。除了心理學、人類學、新聞學等少數學科,幾乎沒有專門學科訓練人們成為耐心的傾聽者和敏銳的觀察者。

珀爾穆特指出,老師們經常會在聽到自己熟悉的問題時,想要快速回應以反映自己的專注,但殊不知在提問者提完問題之前就打斷他們反而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這種情況在那些高智商和略微自負的老師身上尤其糟糕。他提出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需要養成的習慣是:在別人問完問題之前,抑制你本能想要回答的衝動。如果你在別人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有點耐心,你就更有可能獲得他們的信任,並獲得一個忠實的傾聽者。此外,讓人們擁有充分表達的權利能夠讓你在作出回答之前有足夠的時間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良好的傾聽不僅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有效的管理。

● 表達準確避免猜測

在珀爾穆特行政生涯早期,一位好心的朋友曾告誡他儘量少發表言論,並引用一條古訓:你說得越少,你被人們抓住的把柄就越少。他並不贊同這種說法,並分析了這句古訓背後的兩個原因。一是人們會把當權者說的每句話解讀為權威。比如,校領導在會上對於預算、招聘或課程變動的發言,都不會被認為只是隨口說說而已,而是被看作採取行動的開始。其次,人們更想聽到他們想聽的東西。他認識的一位系主任曾在一次教學會議上提到,由於教室空間有限,希望把一些暑期課程改成網絡課。結果不到一個星期,他就聽到了謠言說“主任想把我們所有的暑期課程都放到網上”。這個事件說明一位學校領導在作決定時要考慮不同群體的理解差異,以減少不必要的誤解。

● 書面形式確認細節

人的記憶是有選擇性的,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可能會產生偏差,沒有人會準確記得發生過什麼。因而,珀爾穆特特別注意細節,他會在會議上做筆記,記下要點,突出將要完成的事項。每當會議有了進展時,他就會給大家發一封確認郵件,明確每個人該做的事情,並商定完成的具體時間。

珀爾穆特稱,成為優秀的溝通者對一名學校領導的成功至關重要。不幸的是,許多人沒有接受過任何正式的公開演講、一對一面試、小組交流理論技巧等的培訓就走上了領導崗位。一個潛在的風險是,一些高校領導已經形成的一些習慣可能在現有的工作範圍和交往圈中並沒有太大問題,但當其置身於現有職位範圍之外的社會,與更多來自其他學校學科的教學人員以及學生家長打交道時,就可能會感到些許不適應。因而,高校管理者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才能更好地處理各種事務,應付不同的人群,從而促進自身和學校更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