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發現!土裡竟然發現抗生素,以後生病了吃土嗎

“土裡刨食”是人們愛說的一句俗語,意思主要表達生活的艱辛和收入菲薄,但是這句話卻包含深厚的道理,值得人們悟一輩子。土裡刨食固然不易,但是,土裡刨食卻養育了億萬民眾,單從這一點看,咱們對這句話就不敢輕慢。鏈科技小編今天給這句極具分量俗語換一個字,改為“土裡刨藥”,這一改,自然就將話題引到了科技上。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公佈一項微生物學最新成果稱,美國科學家團隊繪製完成數百個非培養且未被研究過的微生物基因組草圖,並鑑定出一千多個生物合成基因簇,依據土壤中的這些細菌極有可能開發出新型抗生素,這無疑找到了一座抗生素富礦。

又一大發現!土裡竟然發現抗生素,以後生病了吃土嗎

人們在四處找藥,而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其實藥就在人們身邊,甚至就埋在土裡。這是該項新技術給人們的啟發。藥到底來自哪裡?藥絕不會來自自然界之外。如此描述可能更加明確一些。可以這麼說,科研的訣竅並不在千里之外,對身邊環境的熟視無睹和司空見空才是科研的大敵。談到藥品,人們的感覺是藥效問題,常常感嘆不管用,這是耐藥性問題。抗生素本質上是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會干擾其他細胞的發育功能。此次成功繪製基因組草圖的微生物,出自一片草原的土壤。研究團隊就此鑑定出一千多個生物合成基因簇,可合成一系列分子,包括各種肽、抗菌毒素和功能不明的其他代謝物。

又一大發現!土裡竟然發現抗生素,以後生病了吃土嗎

我們應該明白,自然界萬物和它們的規律永遠是動態的,任何科研項目都沒法一蹴而就,沒法照搬照抄,每一次研發都與前一次不同。這是一種必須具備的科研思維。之前,研究團隊已知微生物會產生多種有用的次級代謝物,包括抗生素、抗真菌劑和免疫抑制劑,但是它們大多數都來源於少數培養的微生物群。而今這項研究擴大了這些分子的來源範圍,發現了具有異常強大生物合成能力的細菌種類。

又一大發現!土裡竟然發現抗生素,以後生病了吃土嗎

下面是鏈科技成果庫項目:一種三烯抗生素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涉及三烯抗生素,其分子式為C23H34O8S,其製備是將發酵液離心除去菌體留上清液,然後經過一系列操作,將活性組分所在的峰對應的收集液旋轉蒸發濃縮後冷凍乾燥即得所要純品。本發明能得到雜質比較少,純度比較高的純品,在相同濃度下,本發明抗生素抑菌圈直徑較大,抑菌效果較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