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諾,退伍老兵替犧牲戰友們盡孝

29年前,在戰火紛飛的老山前線,王建龍看著同鄉戰友馮偉興在身邊倒下,他給了戰友一個最樸實的承諾:“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一定代你為他們養老送終。”

如今,53歲的王建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尋找戰友,撫慰、幫助逝去戰友的親人,幫助貧困戰友渡過難關,向社會奉獻愛心,至今已捐贈100多萬元款物,希望在戰友中建立“幫困解難”機制。

辭職下海只為替犧牲戰友盡孝

在王建龍的家中,保留著一本他最珍貴的戰爭日記,18歲當兵,第二年就上前線。

“幾乎天天都能看到戰友死亡,於是我們就約定好,誰活下來,就要替犧牲的戰友盡孝。”王建龍也加入了進來。

戰場上,每天都面臨著危險,王建龍的一隻耳朵就是在那時候被炸聾了,讓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戰爭,聽到炮彈逼近自己的聲音,他看到戰壕中有一具戰友的屍體,把屍體背在背上才逃過一劫,“從那時起,我下定決心,如果活著出去,一定要替犧牲的戰友們做點事。”

1988年,王建龍退伍,父親在他60歲那年去世了,他心裡覺得“盡孝不能等”。不顧家人的反對,他辭去了穩定的工作,出去天南海北跑業務,“我不敢告訴家人我的真實想法,其實我是想尋找犧牲戰友的親人,哪怕一年只能找到一個。” 截至目前,王建龍已經找到了20個犧牲戰友的親人,無論他在哪裡工作,他總不忘兌現對戰友的承諾,尋找為犧牲戰友盡孝的機會。

會讓女兒將自己的行為延續下去

“憑我自己的能力,能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除非我不在世了。”王建龍有個打算,如果有一天自己也去世了,會讓女兒繼續替自己給戰友盡孝,去看看犧牲戰友的父母,去給戰友掃掃墓。

王建龍有一個人生指南:當兵要當好兵,創業要稱好漢,做人要做好人,目前,他在合肥市蜀山區南七街道註冊成立了一個公司。多年來,他總是盡己之力,努力為社會傳遞愛心。

2003年非典,他購買了2.4萬多元消毒藥品,捐給奮戰在交通戰線上的職工;2005年,他看到報紙上一則求助信息,立即帶頭捐助,並組織朋友開展專項“愛心捐助”;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先後通過企業主管部門向災區捐贈8萬元。

據統計,王建龍已陸續向社會捐獻100多萬元愛心款物,在他的帶動下,女兒也積極參加校內捐贈,上中學時就捐出了多年積存的5000元壓歲錢。

張奇元 劉亞萍 記者 沈娟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