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是不是馬?公孫龍以及墨家對概念的探討

趙國人公孫龍是著名的辯者,跟惠施(就是經常跟莊子辯論的那位,經典的“魚之樂”)一樣喜好辯論,也回應惠施的辯題。


公孫龍的學說經常是跟惠施對立的,例如惠施重視事物之間的聯繫、統一性,公孫龍則是重視事物之間的差異。如果說惠施是看重概念的“合”,公孫龍則是看重概念的“離”。

白馬是不是馬?公孫龍以及墨家對概念的探討

公孫龍有個著名的命題:白馬非馬。

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概念的內涵

意思是說,我們管一種動物叫馬,命名的是這種動物的形體,但“白”不是形體,是一種顏色,因此“白馬”的內涵就跟“馬”不同了,加上了顏色的設定。

白馬是不是馬?公孫龍以及墨家對概念的探討

白馬

就是說“馬”這個概念,只有一種屬性,但“白馬”卻有了“白”和“馬”兩種屬性,具有兩種屬性的概念怎麼能和具有一種屬性的概念一樣呢?所以白馬非馬。

不僅如此,公孫龍還從概念的外延上進行了論證。

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指的是一個概念所包含的事物,例如樹這個概念,松樹柏樹楊樹柳樹都是樹的外延。

白馬是不是馬?公孫龍以及墨家對概念的探討

白馬非馬

公孫龍認為,白馬跟馬,在概念的外延上也是不同的。

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使白馬乃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異馬也。所求不異,如黃、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與不可其相非明。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就是說當有人要馬的時候,無論給他黃馬或者黑馬,都可以,馬包括了黃馬黑馬;但是如果這個人指定需要的是白馬,你給他黑馬黃馬就不行了,因為白馬這個概念是不包括黃馬黑馬的。

既然有黃馬黑馬,都可以說我有馬,但是不能說我有白馬,就表明白馬不是馬。

白馬是不是馬?公孫龍以及墨家對概念的探討

黃馬

馬的外延更廣,白馬的外延狹,就是對顏色有規定和沒有規定是不一樣的,因此白馬非馬。

概念與常識

如果能堅持看到這裡,說明還沒有認為公孫龍的學說太過幼稚而放棄。

的確,從常識的角度,公孫龍的命題是無稽之談,正常人都會知道白馬是馬,公孫龍肯定也知道。

這也是當時很多賓客聽到公孫龍的辯題的時候的反應:

聽上去都非常有道理,可是大家都知道白馬是馬啊!

但公孫龍為什麼提出這樣的命題呢?

白馬是不是馬?公孫龍以及墨家對概念的探討

其實這個命題不是在常識範圍內提出的,而是在概念的範疇內提出的,或者說在認識的範疇內。

公孫龍的命題針對的是對概念“馬”的命名與分離,核心問題其實是在什麼情況下一個概念可以命名這個或者這類事物。

或者說,當命名一類事物的時候,概念要遵循什麼原則。

白馬是不是馬?公孫龍以及墨家對概念的探討

對馬的命名

是當人們在紛繁複雜的現象世界中尋找一種規律的時候( ),用一個詞統攝某一類駁雜的現象的時候,遇到的困難與反思。

就像一個天真的孩童,問父母,為什麼松樹是樹,柏樹也是樹的時候,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覺得無法回答。

白馬是不是馬?公孫龍以及墨家對概念的探討

為什麼不同樣子的樹都叫“樹”?

因為在常識中,這些就是樹,是約定俗成或者科學規定。

公孫龍們所追問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是這樣的規定?白馬為什麼可以歸為馬?各種不同顏色形態的動物,都被稱為“馬”,遵循的根據是什麼?

邏輯學

因此確定概念與事物名稱的一些規律,就是接下來的問題,這也是邏輯學產生的根源。

我國的後期墨家,古希臘的哲學家,都注意到了這一點。

白馬是不是馬?公孫龍以及墨家對概念的探討

“邏輯學”這個學科的根據,是由亞里士多德(果然是集大成者,什麼領域都會說到他)建立的。意在給“存在”提供哲學依據。

簡單來說,邏輯的公理就是“存在”的公理。

形式邏輯的三條公理:

同一律(A是A);

不矛盾律(A不能是A又不能是非A);

排中律(A不能既不是A又不是非A)。

這三條公理是一切邏輯推理和證明的前提。

其中,同一律又是最基本的前提。

我們人類的思維至今仍遵循著這三條公理。

其實亞里士多德的這些觀點,在後期墨家也有所體現。例如:

以類取,以類予

要用同樣的原則進行歸納,只有同類的事物才能相比,異類不能相比。

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

就是自己的立論中包含某種原則,就不能指責對方也包含同樣的原則,自己的立論中不包含某些原則,不能要求對方必須要包含這種原則。這一條就跟亞里士多德的不矛盾律類似。

白馬是不是馬?公孫龍以及墨家對概念的探討

遵循同一原則的辯論

與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類似,後期墨家也歸納出一些推理的原則,例如侔(推理):

白馬,馬也;乘白馬,乘馬也。

白馬是不是馬?公孫龍以及墨家對概念的探討

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跟芝諾的“飛矢不動”類似,都是超越了常識的層面,在概念層面反思一個概念如何能命名一類現象/事物的時候出現了問題。

芝諾的“飛矢不動”“阿基里斯追不上烏龜”等命題是在反思運動的時候產生的,等到小編閱讀到那一部分的時候再來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