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技|我科學家研製「海綿陶瓷」 1100度仍可壓縮回彈

我科學家研製"海綿陶瓷" 1100度仍可壓縮回彈

一個由中國科學家率領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超輕質新型陶瓷材料,不僅具備傳統陶瓷材料耐高溫、隔熱好等優點,而且如同海綿一樣富有柔性和彈性,有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相關論文4月27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上。

一週科技|我科學家研製“海綿陶瓷” 1100度仍可壓縮回彈

美國華人男孩獲雷傑納隆科學獎 被哥大錄取

近日,愛好天文學的麻州安多福菲利普學校(Phillips Academy)華裔學生王安(Andrew Wang) ,參與的研究項目開發出了一種新工具,可通過建模預測地球任何地點的觀測條件,同時驗證和量化此預測工具的準確性。他也憑藉該項目入圍"雷傑納隆科學獎"(Regeneron STS)半決賽。

一週科技|我科學家研製“海綿陶瓷” 1100度仍可壓縮回彈

中科院:4月27日晚天上"UFO"是"航跡夜光雲"

4月27日出現在華北上空的疑似"UFO"的天象刷屏了微信朋友圈。對此,中科院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今天援引氣象知識科普達人給出的解釋是:這是夜光雲版本的航跡雲。航跡雲是當飛機或飛行器從高空飛過時,飛機排放出來的尾氣包含燃燒產生的大量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的。

一週科技|我科學家研製“海綿陶瓷” 1100度仍可壓縮回彈

劉強東夫婦宣佈向清華捐款2億:支持量子計算、AI研究等

4月28日,正值清華大學107週年校慶,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與夫人章澤天宣佈向清華大學捐贈2億元人民幣,用於支持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清華大學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及清華大學量子計算、AI研究、供應鏈和物流等項目的建設和發展。

一週科技|我科學家研製“海綿陶瓷” 1100度仍可壓縮回彈

宋代沉船"南海Ⅰ號"發現人類骸骨為非黃種人

考古人員近日在宋代沉船"南海Ⅰ號"上發現人類骸骨,經DNA測序為非黃種人。"南海Ⅰ號"是宋代一條滿載貨物的沉船,從中國的東南沿海港口裝貨後,在前往南亞、西亞地區進行貿易活動的途中沉沒於海底。"南海Ⅰ號"於2007年經整體打撈後入駐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其全面保護髮掘工作於2013年11月28日正式啟動,目前已出土文物以瓷器、鐵器最為大宗,包含有金銀器、漆木器、玉器、錢幣、硃砂、水銀、動植物殘骸等不同種類。

一週科技|我科學家研製“海綿陶瓷” 1100度仍可壓縮回彈

"潛龍三號"完成南海航段最後一潛兩大突破成"收官之作"亮點

4月28日,"潛龍三號"完成南海航段最後一潛,科考隊員將其回收至母船。當日4時38分,"潛龍三號"在夜色中回到"大洋一號"母船甲板,順利完成其試驗性應用第二潛。航行38小時、航程121.3公里。這也是"潛龍三號"在"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B航段的第四潛和最後一潛。

一週科技|我科學家研製“海綿陶瓷” 1100度仍可壓縮回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