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眼球被吸管戳傷,真兇竟然是親媽!

五月初,浙江省眼科醫院收治了一名1歲多的寶寶,名叫洋洋。洋洋是9天前玩耍時受的傷,左眼出現角膜穿通傷,並且眼睛已經出現白內障。

醫院立即為他進行了“ 瞳孔修復 ”和“ 白內障切除並人工晶體植入術 ”兩項手術。

1歲寶寶眼球被吸管戳傷,真兇竟然是親媽!

希望經過手術治療,洋洋的眼睛可以儘快康復,不留下後遺症。

看到這條新聞,嬰媽媽不禁好奇:現在市面上的兒童玩具做法都挺講究,連邊角都是圓的,對寶寶來說沒有那麼嚴重的威脅。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能讓一歲寶寶的眼睛受這麼嚴重的傷?

後經家長回憶,罪魁禍首是一根普通的彩色吸管

小朋友們容易被彩色的物品吸引。當時洋洋拿著彩色吸管玩耍,左眼不慎扎傷,當場哭鬧不止。

原來兇器只是一根不起眼的吸管,太可怕了,得趕緊把家裡檢查一遍,把吸管都收起來,不讓寶寶拿到。

但還有個問題引起了醫生注意:寶寶是9天前被吸管扎傷的,那為什麼現在才帶他到醫院來檢查?

接下來講述的過程,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9天前,在隔壁房間忙活的媽媽聽到洋洋的哭聲,立馬跑出來安撫洋洋,但是沒有對洋洋受傷的眼睛進行檢查

第二天洋洋出現眼睛怕光流淚的現象,家長帶洋洋去當地縣級醫院就診,開了“消炎藥水”滴眼液。

一週過後,洋洋的症狀仍不見好轉,家長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才急忙把他送到大醫院檢查。

家長這波神操作,把我看呆了。合著吸管只是兇器真兇是家長啊!三番五次拖延,帶給洋洋二次傷害,導致病情越拖越重。

如果媽媽能在洋洋哭鬧時就仔細檢查傷口;如果不是第二天才帶洋洋去醫院,還只配了眼藥水;如果不是在滴了8天眼藥水之後才送去大醫院。

受傷的可是眼睛啊!1歲多的寶寶生生承受了9天的疼痛和不適,萬一有個失明什麼的,要怎麼向寶寶交代?

小寶寶不能仔細描述自己哪裡不舒服,發生了什麼,家長難道不應該及時關注寶寶,在寶寶哭鬧的時候多關注,仔細檢查,多加重視嗎?

而像洋洋媽媽這樣粗心的家長還有很多,他們忽視孩子發出的不適信號,一再拖延就醫,給孩子帶來了嚴重的傷害,有的甚至拖累寶寶失去生命。

有個天真可愛的寶寶叫球球,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球球經常不小心磕碰到自己,身上就會長一個大包,有些時候還會流鼻血。

家長開始以為是孩子小,難免有磕碰,就沒多注意。

不久,媽媽做飯時,球球突然從沙發上摔下,口鼻湧血,家長這才把球球送往醫院。

檢查結果顯示,球球患有血友病,而且顱內出血十分嚴重,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

血友病是有凝血障礙的遺傳性出血性疾病,之前球球流鼻血

不是因為磕碰,而是生病。而家長如果能早點重視,早發現早治療,說不定治療效果會更好,球球的病情說不定也不會那麼嚴重......

還有因為怕發著燒的寶寶著涼,給他裹得嚴嚴實實的。寶寶哭聲逐漸微弱,家長以為是寶寶哭累了,結果因為蒙被綜合證,導致寶寶死亡。

這類因為家長的疏忽造成的悲劇,每舉例一個都分外心痛。寶寶有不適,自己沒法判斷的話就往醫院跑,醫生頂多嫌你怎麼又來了。但是不去醫院,家長無視寶寶的求救信號,悲劇需要寶寶和家庭去承擔。

當然,有些家長就會十分敏感,寶寶的任何不適他們都能敏銳地捕捉到,並且採取適當的措施。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些家長太過謹慎,太小題大做,但孩子的健康無小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真的有這個“萬一”,那家長的做法就能防止事件惡化,及時保護孩子。

外國有一位新手爸爸,有天,妻子告訴他,他們四周大的女兒一直在哭鬧,好幾個小時都沒有停下,讓她覺得很不安。

這位爸爸急忙跑去查看,原本以為只是普通的哭鬧,卻怎麼哄都沒法讓寶寶安靜下來。而且,寶寶的哭聲似乎和以往有些不同。於是他果斷帶寶寶去醫院。

事實證明,正是因為他這個果斷的決策,救了寶寶一命。

原來女兒患了非常嚴重的敗血症,在醫生的全力救助和家長的支持下,寶寶終於挺了過來。

醫生說,如果不是送醫及時,如果沒有家長的重視,如果爸爸沒有堅持救治,寶寶很有可能早就撐不住了...

△故事來源 英國報姐

這位爸爸的做法給所有的家長都上了一課:孩子簡單的哭鬧背後可能隱藏著極大的危險,如果不能及時送醫救治,很可能後果嚴重。

其實,不止哭鬧,孩子還有很多看似平常的小反應,都可能是他們一次次發出的“求救信號”。嬰媽媽給大家總結了一下,希望家長們都能重視這些“信號”,及時讓孩子脫離危險。

▷▶例如寶寶連續咳嗽、咳痰兩週以上,若抗炎治療無效,趕緊去醫院找醫生,避免惡化成肺結核。

▷▶例如寶寶突然身上起紅點、或者瘙癢,可能是接觸了過敏原,嚴重的過敏是能致死的,需要重視。

▷▶例如寶寶突然肚子疼,可能不是簡單的消化不良,不要盲目喂益生菌或者健胃消食片,胃腸道問題可大可小,最好先去醫院看醫生。

▷▶如果寶寶突然哭鬧不停;如果寶寶打破了原本規律的飲食節奏;如果寶寶排便異常;如果寶寶身上經常出現原因不明的斑點、淤青甚至是痣;如果寶寶突然精神萎靡;如果......

不要再等等,再看看,不要想可能睡一覺就好了。寶寶不會無緣無故出現異常反應,你要相信TA,重視TA。反應迅速、判斷果決。

父母是寶寶的守護神,給了TA生命,守護TA成長。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健康長大,希望每個爸爸媽媽都能陪伴寶寶很久。

-END-

△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