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主,施舍给放牛娃一块坟地,竟意外的被封了个侯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出自于《周易》,意思为一直行善,就一定会有好事降临在这样的人,一直积恶,那么将会有厄运降临到这样的人。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人还是要多做善事,多积德。

在元末,就有这样一位地主,施舍佃户家放牛娃一块坟地安葬父母,最后被封侯的故事。

这个地主,施舍给放牛娃一块坟地,竟意外的被封了个侯

元末,中原大地烽烟四起,战乱无章,民不聊生。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孤庄村,有一户姓朱的贫农人家,世代为农,朱家的第四个孩子,在家族兄弟中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元朝压榨百姓,民分为四等,民族矛盾尖锐,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这一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重八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那一年,朱元璋才十七岁。

这个地主,施舍给放牛娃一块坟地,竟意外的被封了个侯

朱家穷的是一无所有,没有地方安葬自己的至亲,朱元璋和二哥两人对此是一筹莫展。就在这个时候,同乡的一位地主刘继祖出现了,地主刘继祖发了善心,拿出一块地皮供朱家作了坟地。于是朱元璋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谁能想到,这个放牛娃参加起义军后,一路高歌猛进,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大明朝,最终统一中国。

这个地主,施舍给放牛娃一块坟地,竟意外的被封了个侯

昔日有“一饭千金”的韩信,当了皇帝的朱重八,自然是忘不了当初那个惠赠坟地给自己的地主刘继祖,于是便有了 “一地封侯”的朱重八。

据《万历野获编 》补遗卷记载:【义惠侯】洪武十一年,诰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其词略云: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侯,并赠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仍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讳龙潜之事,不忘马鬣之恩,存故旧,报德施,大哉圣孝,真只千古矣!刘继祖,字大秀。

这个地主,施舍给放牛娃一块坟地,竟意外的被封了个侯

地主刘继祖为此也后福无穷,被朱元璋追赐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专掌奉祀凤阳皇陵。荫及子孙,与明朝相始终。所以人哪,能拉别人一把的时候还是应该尽量拉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