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強力推進柘林湖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項目

柘林湖是南昌、九江的備用水源地,更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組成部分和重要屏障,具有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功能。

為有效保護柘林湖的生態功能,2011年11月柘林湖納入全國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項目範圍。2014年12月被財政部列入全國首批30個PPP示範項目(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範項目),項目分佈地跨廬山西海風景區、修水縣、武寧縣。採取DBFOT模式(設計-建設-融資-經營-移交),實施包括產業結構調整與生態移民、流域汙染源治理、生態修復與保護三個大類共計21個子項目,總投資估算13.2億元。

2015年12月21日,我省首個財政部PPP示範項目——九江市柘林湖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項目正式開工。開工的子項目分別是:廬山西海風景區高排放旅遊遊船艇收購更新淘汰項目、廬山西海風景區垃圾轉運站工程項目、廬山西海巾口景區湖濱大道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廬山西海柘林湖旅遊島嶼升級改造與生態修復工程項目、修水縣沿修河兩岸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三期)項目、武寧縣城鄉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項目。該項目的開工對於大幅改善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修河流域生態環境效益、提升流域汙染治理水平以及保護廬山西海“一湖清水”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記者近日從廬山西海環保局獲悉,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廬山西海風景區實施了一批重大環境保護項目。以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為基礎,注重標本兼治,重點加強景區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造升級,重點推進一批遊艇改造、島嶼改造、汙水處理、垃圾中轉站、生態修復等環保項目建設。

遊船艇更新換代。一次性投資8000多萬元,新建新式遊輪50多艘,並對西海3號、西海5號、西海8號和遊艇等一批遊船艇實行了油改氣改造,全面淘汰了老舊船艇。新式遊船艇均配備了油汙收集裝置,大幅減少了遊船艇對水體的影響。

島嶼改造升級。投資1.5億元對湖區6個島嶼按照5A景區標準進行了改造升級,特別是島嶼垃圾桶、旅遊廁所、汙水處理設施、垃圾收集船、環境保護制度和人員等著重加強了配置,要求每個島嶼至少配備2名以上專職保潔員,垃圾日產日清,汙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轉。每月開展島嶼績效檢查和考評,督促各項環保措施落實到位,島嶼面貌煥然一新。

垃圾壓縮轉運工程項目投入600萬元,完成了巾口景區、柘林景區兩大垃圾壓縮轉運站建設,購置了清掃車、收集車、垃圾桶等,收集景區景點垃圾,進行壓縮處理,統一送至垃圾填埋場。

建成巾口旅遊集鎮汙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項目、司馬汙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項目、島嶼上汙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項目,目前該景區沿湖司馬旅遊碼頭1100噸/日處理汙水處理站和巾口旅遊碼頭500噸/日處理汙水處理站2個排汙口已全面封堵,達標排放後的中水回用至周邊綠化景觀用水或碼頭公共衛生間;另外其他涉旅項目的生活汙水達標處理後,督促企業完善中水回用系統。

推進司馬、巾口兩大碼頭生態改造工程、柘林湖島嶼改造提升工程及退塘退田還湖還溼地項目,建設生態駁岸1850米、生態停車場39000平方米的建設,修復植被70000平方米,完成島嶼棧道改造項目1000米、標準旅遊廁所6座等。

建立了廬山西海環境監測快速應急反應監測系統及環境在線監控系統,已完成環保監測船1艘,水質自動監測站1座,在線監測系統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將全面提升景區環保監測能力。

同時,景區始終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貫徹中央、省、市關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落實“河長制”工作要求,創新實施“河長制、片長制、島長制、船長制、路長制、工長制”的“六制管理法”,落實“河長制”要求的點更多、線更長、面更廣。針對景區存在的非法垂釣、非法載客、非法碼頭、非法建設、非法排汙、非法採砂等“六非”問題,成立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全力開展“六非”綜合整治。積極與永修、武寧兩縣協調,聯手發佈非法垂釣整治公告,聯合開展專項整治,清理、取締了300餘個水上非法垂釣平臺,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保護了“一片青山、一湖清水”。

如今的廬山西海(柘林湖),既是遊客遊山玩水的勝地,也是積極踐行生態文明的典範,在生態保護工作上取得了明顯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