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2018年7月刊《讀書》上提及的值得一讀的好書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

”藍字,即可關注本公號。

论书|2018年7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舊學新知集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17-6

頁數: 332

定價: 38.00

裝幀: 精裝

叢書: 讀書文叢精選

ISBN: 9787108057853

簡介:

“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舊學新知集》是金克木先生80年代的文化隨筆,再加上三四十年代的幾篇文章,合成一集。書中文章多是先生讀書過程中思考與體悟的結晶,自稱“書攤子”似的閒談,形成了其獨特的文章趣味:跡淺而意深,言近而旨遠,文中亦可見作者對新知與變革的熱忱與思考。

论书|2018年7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行行重行行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1-1

頁數: 828

定價: 98.00

裝幀: 精裝

叢書: 民盟智庫叢書

ISBN: 9787802565845

簡介:

《行行重行行》一書收錄了費老1981—1996年間幾乎跑遍祖國大江南北開展鄉鎮發展實地調查和思考的大部分成果,從中可以看到費老對於中國鄉鎮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學術思想的不斷成熟與凝鍊,更能使讀者明晰“小城鎮經濟”“區域發展”等概念提出的由來、經過及背後的深義。

论书|2018年7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風聲·雨聲·讀書聲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18-5

頁數: 269

定價: 38.00元

ISBN: 9787108060655

簡介:

本書記載了作者帶著“問題意識”問學十年的心路歷程,既有甘坐冷板凳寫出的學術文章,也有破門而出,劍鋒直指時代命題的短論,書評,在一束意氣風發的論述中,蘊涵著“笑著的”、“叫著的”、“哭著的”深度思想拷問。這些學理層面的思索,筆端常帶感情,反映了一個思想史學者的真知灼見和對國家、民族命運的熱切關注,對精神生命的自我淘洗和執著追求。

论书|2018年7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信息資本主義的興起與擴張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網絡與尼克松時代

譯者: 翟秀鳳 譯 / 王維佳 校譯

出版年: 2018-3

頁數: 272

定價: 54.00元

叢書: 大學堂頂尖學者叢書

ISBN: 9787301292747

簡介:

這是一部史料豐富的信息資本主義發展史。與以往的研究對電信消費者和供應商的關注不同,本書通過豐富的歷史檔案講述了美國政府和大型商業用戶在全球信息業政治經濟中扮演的舉足輕重的角色。從郵政、電報、電話到計算機網絡,美國信息資本主義的建成,是美國政府靈活的運用政策手段,將最前沿的信息活動制度化,併為盈利行業保駕護航的結果。

尼克松時代是重要的分水嶺。在應對經濟危機的過程中,尼克松摒棄了約翰遜政府的新政,開啟了美國電信業激進自由化的進程。面對資本主義競爭和第三世界的信息新秩序運動,美國進一步通過其主導的國際性組織將電信自由化推向全球,完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信息權力重構。在互聯網協議的爭奪中,美國主導的因特網架構以信息自由的面貌粉墨登場,解構了以國家為中心對美國國際通信權力進行的抵制。然而,信息資本主義沒有消除資本主義根深蒂固的危機,只是將其現代化了。

2008年以來,尖銳的全球數字權力鬥爭開始顯現,挑戰性的力量開始出現,這場危機將會在地緣衝突中愈演愈烈。

论书|2018年7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東風與西風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17-5-1

頁數: 198

定價: 40.00

ISBN: 9787108059352

簡介:

本書系葛小佳、羅志田兩位作者合寫的讀書評論。文章的內容或涉及中國文化,或涉及西方文化,有時更兼及兩者的異同,故名為“東風與西風”,無論是對“西風”的評介,還是對“東風”的討論,都有獨到見地。作者大體循西方文化體系的內在發展理路,從其產生的學術語境去解讀評介一些西方漢學(包括中國研究)的書籍;同時也通過論世知書的取徑,評議一些國人的學術著作,進而窺測今日的文化動向。

论书|2018年7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馬基雅維裡時刻

作者: [英] 波考克 (J. G. A. Pocock)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副標題: 佛羅倫薩政治思想和大西洋共和主義傳統

原作名: The Machiavellian Moment

譯者: 馮克利 / 傅乾

出版年: 2013-11

頁數: 696

定價: 68

裝幀: 平裝

叢書: 人文與社會譯叢

ISBN: 9787544741781

簡介:

《馬基雅維裡時刻》對於馬基雅維裡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其他思想家的國家觀念在現代的延續性,進行了歷史的、社會的經典研究。波考克提出馬基雅維裡思想的重點在於共和國面對其自身在時間中的不穩定性的時刻——“馬基雅維裡時刻”,並轉而論述共和思想在清教徒英國和獨立革命時期美國復興,認為美國革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公民人文主義的最後一次偉大行動。

论书|2018年7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天邊有一塊烏雲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副標題: 儒學與存在主義

原作名: 天邊有一塊烏雲

出版年: 2018-6

頁數: 492

定價: 58

裝幀: 精裝

ISBN: 9787214215826

簡介:

本書為劉東教授先秦理性主義三部曲的之一。

作者基於比較研究的獨特視角,在無神論存在主義的強烈反襯下,潛回儒家學說的原生場域。作者在薩特哲學的現代起點,看到了類似先秦儒者所面臨的初始思想。孔子那些使人如沐春風的教誨,竟是源自對於生命有限的悲慟自省,作者以天邊的烏雲為喻,肯定了儒家在現世悅樂的精神之外,更有對歷史的不確定、人生的偶然與無常、天命的莫測與殘酷的清醒判斷,正是這種認識守住了中國文明的底線,延續至今。

论书|2018年7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意願的衝撞

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社會等級的歧義如何孕育衝突

原作名: Collision of Wills: How Ambiguity about Social Rank Breeds Conflict

譯者: 吳心越

出版年: 2017-12

頁數: 192

定價: 58.00

裝幀: 平裝

叢書: “劍與犁”譯叢

ISBN: 9787567568044

簡介:

小額債務、冷嘲熱諷、爭搶車位、超市插隊……社會上絕大多數暴力衝突都源於這類區區小事。但為何如此?

本書探討群體暴力的結構性起源,認為除了個人品性與文化背景,暴力行為還與人際關係的結構類型有關。具體而言,暴力衝突更有可能發生在朋友之間或社會地位大體平等者之間,也就是對等關係中,而非領導與下屬這類社會等級高低差異明顯的層級關係中;最典型的暴力衝突發生在某個人意欲取得相對於他人的優勢或統治地位時,即使這種意圖缺乏足夠的理由;由於對社會等級的不同理解容易引發暴力衝突,在傳統社會等級秩序遭受破壞或挑戰之時,尤其在政治變革期,人際衝突和群體間暴力將變得更為頻繁和激烈。

本書以謀殺、宿怨、復仇、革命以及日常糾紛等一系列歷史事件為例,對上述原創性思想作出論證,將衝突重新引入社會科學研究的核心。

(本書單書目由蓑翁從7月刊《讀書》的書評和廣告中提及的書籍裡獨立選出,各本書的版本信息和簡介出自豆瓣網讀書頻道,部分簡介出於規避營銷化文風的考慮,略有編輯,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email protected]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註明“蓑翁論書”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