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問道於公,求學於衆——「梅園經典共讀小組」發刊詞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

”藍字,即可關注本公號。

親愛的書友們:

當你讀到這篇小文章之時,意味著南京又一家小小的讀書組織,在小紅梅·梅園書房正式成立。我們將這家新生的組織,命名為“梅園經典共讀小組”,自然有追慕上世紀90年代北大校園裡的經典學術讀書會——福柯小組之意。期盼我們這個小組,也能借助於梅園書房這塊書香寶地,匯聚南京熱愛和崇尚經典閱讀的書友們,構建出一座超越此岸世俗生活的精神殿堂。

成立這樣一家讀書組織,直接原因,固然是梅園書房的熱情相邀,但其最根本的目的,還是源於自己強烈的自我教育的願望。自打本世紀初,我還在北航計算機系就讀之時,就產生了強烈的關於人文社科的學術情結。然而在此後接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個人從學生到社會人,從媒體到體制內,社會角色和工作單位幾經轉換,象牙塔裡潛心讀書求學的生活,卻離自己越來越遠。一次報考北大傳播學碩士失敗,兩次報考南大社會學博士失敗,這樣的挫折,雖然沒有澆滅我的學術熱情和學術自信,卻也讓我不得不反思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求學之路。組建一個讀書小組,跟學術研究者和愛好者一起,共讀人文社科經典論著,共同探索真知,問道世界,或許正是我在象牙塔之外,繼續求學,繼續累積自己的閱讀積累和學術積澱的最好方式。

论书|问道于公,求学于众——“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发刊词

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梅園經典共讀小組將參照學術沙龍的組織形式,每場沙龍安排主講人、評議人和主持人,其中主講人全部來自在寧高校或者剛好有機會來南京訪學的青年學者,評議人將從青年學者,在寧高校在讀博士、碩士生和南京資深讀書人當中產生,而我本人,則更多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儘管心慕學術,但我們無意於給沙龍賦予過高的門檻。只要讀過沙龍將要討論的書籍,或者對於該書和相關話題有所瞭解,都非常歡迎參與到沙龍當中;而主講人的分享難度,一般也是參照給大學本科生的授課水平。我們旨在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階層當中,大力傳播與推廣經典閱讀,鼓勵大家重新拾起久違的經典書籍,從容閱讀,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梅園經典共讀小組的沙龍,原則上每月舉辦一期,均安排在週六或週日的下午。此前的梅園書房,已經擁有《史記》共讀、《孟子》共讀、古典詩詞欣賞與閱讀等多個系列的讀書沙龍活動,我們也希望梅園經典共讀小組的誕生,能進一步豐富梅園書房的活動產品生態,把梅園書房,打造成南京讀書界的重要據點。

最後,附上梅園經典共讀小組前四期的活動計劃,供大家參考。有意加入共讀小組的朋友,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小組的微信群。

论书|问道于公,求学于众——“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发刊词

江海一蓑翁

2018.5.22晚於竹林齋

第一場:2018.6.3(週日),鮑曼《現代性與大屠殺》,主講人——楊渝東(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研究所講師),評議人——馮亞民(南京知名書評人)

第二場:2018.6.23(週六),喬姆斯基《製造共識》,主講人——胡翼青(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評議人——待定

第三場:2018.7,帕克《城市》,主講人——何雨(江蘇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評議人——伏龍(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博士在讀)

第四場:2018.8,貝克爾《藝術界》,主講人——盧文超(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評議人——待定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email protected]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註明“蓑翁論書”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