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不生育者是否占了生育者的便宜?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不生育者是否佔了生育者的便宜?

誰佔了誰的便宜,本來這事不好拿出來討論的。不過題中所問,確實值得關注,因為養老是所有人要面臨的大事。

社會保險就是一個“池子”,繳費人的越多,所繳的標準越高,那麼池子裡的水就越多。如果繳的人減少,而領的人增多,那麼“池子”裡的水有可能就不夠用了。

從養老的角度看,不生育者佔了生育者的便宜,這幾乎是個肯定的事。道理很簡單,等到大家都領養老金時,有生育的人,他的孩子還在為社會保險這個“池子”裡添水,而沒有生育的,則沒有添水的可能。那麼說沾點光,也是有那麼一丁點的道理。

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超過2.4億,佔比達到17.3%。而在1999年,中國的60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10%,被認為是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誌。根據預測,到2030年,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25%左右,這又將達到超級老齡化社會的標準。

18年的光陰荏苒,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不斷擴大,最需要直面的就是養老話題。有數據披露,1953年時,是平均100個勞動力養7.4個老年人;而到了2015年,是平均100個勞動力養14個老年人。

現在,每100個勞動力養老年人的數字還在刷新中。

正因為如此,從經濟學算賬方式看,沒有生育的人,在養老時確實佔了生育者的便宜。

關於生育的話題,現在看,茲事體大,不容小視。雖然生不生孩子,或者少生還是多生,都是個人決定的事,沒有人可以干涉。但是,生育率如果下降了,還將會進一步加劇老齡化社會。老年人越多,每100個勞動力養老人數量就會繼續增加,養老金的壓力也會進一步增壓。

有預測顯示,2050年前後中國老人口將達到峰值,約4.87億,佔總人口的34.9%。也就是說,每100箇中國人裡,就會有老年人接近35個。

分析下,老年人口擴容的影響面基本有四個:首先是養老,其次是醫療,第三是勞動力,第四是經濟發展。簡單的說,養老、醫療的負擔重了,勞動力減少了,經濟發展也面臨人均GDP的挑戰。

當人口老齡化時,整個社會很有錢,那就還好些。人口不但老齡化,而且還缺錢,那麼面臨的難點就多了。據說,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以上,這些國家尚且遇到不少難題,我們要面臨的難題應當會更多。

要說的是,有能力的,還是生足兩個孩子吧。資源如果稀缺,還是需要儘量配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