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他是中醫,也是“磚”家。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陸詩鏞每天都會擺弄自己找來的古磚,摸磚兩小時才能入睡

採訪陸詩鏞,約了很久,未果。要麼他正在搬磚,要麼他在搬磚的路上!除了時間比較緊張,他更有些顧慮:“能不能不要暴露我的中醫身份!”為啥?他覺得如果讓患者曉得他是“磚”家,顯得他有些業餘!

科班中醫,十足的“磚”家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陸詩鏞在租的倉庫裡擺弄古磚

重慶沙坪壩區天星橋的一間100平方米的倉庫,整齊堆放著陸詩鏞這幾十年來的戰果——漢磚、箭頭、陶罐等,滿滿當當,堆了一屋,還有舊窗欞、木製傢俱等。不過,陸詩鏞最痴迷的,還是漢磚,專門騰出一間房堆放它們。

“我去中醫館的時間比較少了,主要是老婆在那邊打理,我大多數時間是全國各地撿磚。”陸詩鏞今年44歲,中醫專業科班生,會針灸、會推拿、還會拔火罐……他更得意的是自己成了“磚”家。他的收藏從不限於重慶,每個有故事的城市,都有過他的身影。相比跟他聊肩頸疼如何治療,他更願意聊起他的那些老物件:新疆適合撿礦石;內蒙古能撿到箭頭;甘肅定西能撿到陶罐;浙江可以撿到漢磚……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陸詩鏞已收藏了上千塊古磚

穿過倉庫客廳,還有10多平方米的小空間,那是陸詩鏞的磚室,盛放有上千塊漢磚。聊起漢磚,看看紋路,摸一摸,陸詩鏞就能識別它屬於什麼時代,哪裡造的!十足的“磚”家!手指劃過展架,他像查詢書籍目錄一樣快速抽取出一塊蠟黃的漢磚,上面還印有“神鳳元年”的字樣。他激動地點起一杆煙:“得到它,真驚心動魄啊!”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陸詩鏞在豬圈裡找到的三國東吳磚“神鳳元年”,讓他愛不釋手

迷彩服+背篼,豬圈裡淘古磚

陸詩鏞愛不釋手的那塊磚,是從浙江一位農婦的豬圈裡撿來的。在別人家的豬圈“撿”到,有點奇怪。如何“撿”?對陸詩鏞來講,全靠演技。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陸詩鏞外出尋找古磚瓦時的打扮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陸詩鏞揹著背篼四處尋找古磚瓦

城郊哪裡有挖掘機進場?哪裡可能會有磚翻出來?圈內不少當地線人都會知會一聲。得到消息,陸詩鏞立馬買機票前往。穿得西裝革履?“不夠融入,一定要融入當地!”陸詩鏞搖搖頭,每次出行,迷彩服、解放鞋、背篼是標配,下飛機就換裝。在田間地頭,老鄉們見到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從他們手中購買過來,也不會有太多障礙。

“浙江餘姚出土的漢磚比較多,在當地,不少農戶修房屋,甚至豬圈裡都有可能會出現。”陸詩鏞去餘姚的次數很多,他常常揹著背篼在田坎轉悠。眼神是漂移的,隨時隨地都在尋找哪個角落會不會有漢磚,即便是殘敗的也無妨,他都視若珍寶。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陸詩鏞用古磚製作的硯臺

“在餘姚,我看到有位大姐家豬圈裡有塊文字磚,很特別。但他們卻拿來蓋豬圈,心好痛。”於是,陸詩鏞以他親民裝扮去跟大姐套近乎,最後以200元價格摳出了那塊磚。

每天兩小時,不摸睡不著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許昌畫像磚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古磚花紋奇特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宋磚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漢六博棋盤(殘)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江西黎川出訓馬圖畫像磚

收到磚,用背篼背到賓館,洗乾淨,快遞發回重慶。一次撿寶行動完成,渾身舒爽。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戰國時期燕饕餮紋瓦

到各地出差也好,旅行也罷,大家接待朋友的方式很獨特:田坎遛彎。在陸詩鏞看來,這種招待,堪比最高待遇,勝過海鮮鮑魚,勝過遊輪賞景。在田間地頭遛彎,可能會遇到殘瓦殘磚,這在當地村民看來毫無價值的東西,他都要撿回家。不過,並不是每次都像豬圈裡那塊漢磚走運。

“你看這個陶罐,屬於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除了漢磚,陸詩鏞的倉庫裡還有不少彩陶。他隨手從木架上抱起一個罐,深情地聞起來。他告訴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慢新聞爆料熱線966988,郵箱[email protected]),甘肅的陶多,每家每戶或多或少都有些。有的保存完好,有的早已殘缺。 “老鄉,這個罐罐多乖的,我能不能留個作紀念。”陸詩鏞的套路不是每次都好用,有經驗的當地老鄉,擺擺手,門一關:“少來,這句話很多人說過。”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倉庫裡擺滿了從各地收來的古玩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馬家窯文化蛙紋罐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陸詩鏞擺弄自己收藏的古陶

陸詩鏞喜歡聞陶罐散發出的土腥味,喜歡漢磚打磨之後的細膩,攪泥如圖,光滑溫潤。“每天都要把這些磚挨個摸遍才能睡得著。”

在一塊頗有年代感的木板上,密密麻麻擺放著上百個各個年代的箭頭,這也是陸詩鏞這些年來全國各地收藏的。找箭頭,需專業設備,比如金屬探測儀。陸詩鏞說,通常這些箭頭離地面深度並不深,大約1尺距離。哪裡有古戰場,哪裡都有他身影。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古戰場挖掘了不少箭鏃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古代弓弩的鐵箭鏃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青銅箭鏃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夏家店文化石箭鏃

貝斯手、抓蛇能手、養蜂達人,他的圈有點多

倉庫一角,擺放有貝斯等樂器,彷彿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喜愛音樂的陸詩鏞曾經給劉歡配過樂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陸詩鏞做過貝斯手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陸詩鏞曾經給田震配過樂

“呆在這裡,常常忘記今夕是何年。”陸詩鏞是中醫,懂收藏,他還是個音樂發燒友,更是抓蛇能手,還是養蜂達人。經常會有人問起陸詩鏞:“你究竟屬於什麼圈?”每當這時,他總低調笑笑:“我的圈,確實有點多。”

“本科學了四年中醫,畢業後,那時覺得自己是熱血青年,有北漂夢。沒有承載父母的中醫願望,先玩了十年的音樂,還為劉歡、田震等歌星配過樂。”即便現在,陸詩鏞還在玩音樂。品茶、彈琴、摸磚、聞陶……這已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陸詩鏞飼養的蜜蜂

採訪中更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是,陸詩鏞還是個抓蛇能手,家裡還養了一窩蜜蜂。“他是個捉蛇能手。”朋友周雅雪回憶,去年夏天,在平頂山一間民宿裡,她和男友在房間裡遇到一條蛇,嚇得不輕。於是給陸詩鏞打電話希望他救急。“都凌晨一點了,他帶著夾子、塑料袋,不到一分鐘就抓走了。”周雅雪回憶,那條蛇目測有點大,他們還開玩笑說弄來燉湯,結果陸詩鏞拿到遠處的山溝裡放生了。不僅朋友,左鄰右舍遇到蛇,大家第一時間都是找他來捉。

跳躍的細胞,根本停不下

重慶一位中醫“磚”家

捕蛇能手

捉蛇能手,並不是天生。

“對蛇感興趣?”記者好奇地問。“談不上,說實話,我也怕蛇,但總想去了解它們的習性。我至今還記得師傅在教我們入門的時候,抱了一堆蛇進來,讓每個學徒都去抱抱,真的,看到都噁心極了。”陸詩鏞五年前,特地到江西,繳了5000元學費,找師傅學過如何養蛇!

那一次,他還坐長途帶了16條蛇回來,放在家裡養,雖然有箱子當窩,但偶爾蛇還是會跑出來,把家人嚇得不輕。不過最興奮的倒是兒子,兒子也是家裡最支持陸詩鏞的人,無論是養蛇還是出去找箭頭,每次老爸要出行,他總是央求能不能帶上一起。

談及未來,“磚”家陸詩鏞希望自己能收集各年代的漢磚,砌成一壁上下五千年的牆;另外再來一壁牆,將收藏的箭頭個個掛上去。

“砌來幹嘛呢?”

“就這麼看著,就是享受。”

“不過有時候我還是靜不下來,這也想去嘗試,那也想去嘗試,啥都想去整一下。停不下來,我也曾懷疑這是不是一種病……”陸詩鏞煙癮有點大,一根接著一根,不能停,好似他跳躍的愛好。為了讓自己能靜靜,自去年起,他開始跟山谷老師學起古琴。

陸詩鏞的人生信條是:人這輩子很短暫,一定要讓自己耍高興。但耍,也要耍得專業!那些讓你害怕的事物,只要你掌握了它,熟悉了它的習性,也沒那麼令人害怕。

這也是他對兒子的教育理念。父子倆一起養蛇,一起養蜜蜂,一起出去在荒漠中尋找箭頭。在外人看來的不務正業,父子倆卻不亦樂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