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工作中有「懶癌」嗎?如果沒有,說明你對工作的理解不透徹!

什麼是“懶癌”?

你在工作中有“懶癌”嗎?如果沒有,說明你對工作的理解不透徹!

懶癌患者的終極理想

所謂懶癌,就是一個人懶到了極致。

據科學家研究,懶癌分早、中、晚期,分別被稱作:“我有拖延症”、“我真懶得動”、“我懶得和你比”三個階段。

好吧,我只是隨便說說。

你在工作中有“懶癌”嗎?如果沒有,說明你對工作的理解不透徹!

得了懶癌就是世界末日?那還要看具體情況。

如果你是隻懶螞蟻,那恭喜你,你大有前途。

懶螞蟻理論最早起源於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的一項昆蟲實驗。

這個實驗對將黑蟻群分為三個小組進行觀察,每組黑蟻群分別由30只螞蟻組成。實驗的觀察結果發現,蟻群中的大多數螞蟻都比較勤勞,整天忙忙碌碌,而有少數螞蟻卻東張西望,遊手好閒,科學家們將這些螞蟻稱為“懶螞蟻”。

你在工作中有“懶癌”嗎?如果沒有,說明你對工作的理解不透徹!

然而,當斷絕掉三組黑蟻群的之前固定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勤懇踏實努力幹活的螞蟻們立刻變得暈頭轉向,不知所措,而這些“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組織蟻群重整秩序,帶領蟻群向其之前偵察到的新食物源轉移。

原來,之前大家以為的“懶螞蟻”並不是真的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他們只是將精力放在了“偵查”新食物源上。“懶螞蟻”明顯具有危機意識和先見之明,在蟻群遇到危機時能夠挺身而出解決困難,這就是“懶螞蟻效應”。

原來,每個葛優躺都值得珍惜!

你在工作中有“懶癌”嗎?如果沒有,說明你對工作的理解不透徹!

我不是懶,我是在思考公司的未來

你是不是這樣的“懶螞蟻”?

企業在僱傭員工時,既要選擇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勤螞蟻”,更要擅用運籌帷幄,對企業發展方向有清晰認識的“懶螞蟻”。這些“懶癌症”螞蟻能不被雜務纏身,並且擅於找準大方向,能顧大事、看全局、向未來。

要懶,就懶成一隻螞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