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繼堯的7萬滇軍,爲什麼打不過李宗仁帶領的2萬廣西軍?

王若雲


唐繼堯的滇軍與李宗仁等人的桂粵聯軍這一場仗,歷史上叫第一次滇桂戰爭,也是民國時期的一次不折不扣的“鴉片戰爭”。

軍閥打仗,無非是為了搶地盤,北邊的直奉皖如此,南方的滇桂川同樣一般。按理說,北洋政府建立初期,南方陣營還是比較團結的,蔡鍔領導的滇軍那是非常有擔當的進步代表,輪到第二代雲南王唐繼堯的時代,革命性就差了很多,與段祺瑞暗通款曲,不買孫中山的賬。當孫中山在1924年積極準備組織北伐時,為了安撫唐繼堯,特地封了他當副元帥。

元帥這個位子上的屁股屬於我才好嘛,你孫大炮的屁股只要在上面一天,我才懶得去做你的副元帥呢,唐繼堯嗤之以鼻,絕不赴任。

雖然不去當這個副元帥,但唐繼堯卻一直惦記著廣東,雲南王聽上去地盤太小,要是把廣西廣東吃進來是最好不過,唐繼堯為什麼對兩廣興趣十足?很簡單,那是鴉片的主要銷售渠道和市場。

那個時代中國的鴉片種植雖然是法律禁止,卻實際上遍地開花,開的最早,開的最紅火的正是唐繼堯治下的雲南和貴州,尤其是雲南的“雲土”,更是鴉片中的精品,在省港澳一帶口碑頗佳,甚至能從廣東口岸遠銷東南亞。當時的雲南王唐繼堯的軍費,大部分來自這個產業,鴉片甚至成了流通中的硬通貨,往往被當做軍餉發放,不光是滇軍,桂軍中也有很多部隊是靠著押運過境鴉片而大發橫財,坐收渠道之利。
1924年冬,唐繼堯苦盼的機會到了,孫中山應馮玉祥之邀北上共商國是,陳炯明開始在廣東蠢蠢欲動,進攻廣州;廣西這邊,隨著剛洗完牌被聯合做掉的陸榮廷倒臺,李宗仁、黃紹肱、沈鴻英合而復分,李、黃展開了對沈部的軍事打擊。1925年初,唐繼堯下派出三位大將率領
6萬人馬兵分三路,揮師入桂,龍雲和胡若愚兩部人馬夾擊南寧,唐繼虞直下柳州。其中唐繼虞是唐繼堯的弟弟,他們出兵時都帶足了軍餉——鴉片,邊行軍邊貿易,速度自然快不了,部隊後面,還跟著一批雲南本地鴉片商,都指望把自己打造成鴉片全產業鏈巨頭,從出品蔓延到下游的渠道銷售、甚至終端,沿途熱鬧非凡。

桂系這邊對借道一事,本來都沒盤算好是攔截還是不攔截,一看人家要搶鴉片渠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了,統一了思想認識,認真開始阻擊。

新桂系三巨頭:李宗仁、黃紹肱、白崇禧

滇軍行到半路,北方又傳來利好消息,孫中山先生逝世,唐繼堯馬上宣佈“就任副元帥”,這下師出有名了。

唐繼堯高興地有點早,廣東那邊,一聽唐就任副元帥,紛紛表示氣炸了肺,派與唐繼堯有仇的範石生部從廣東火速援桂,聯合李宗仁、黃紹肱打退了龍雲等滇軍的進攻。關鍵一役並沒有發生在戰場上,而是發生在另外的一處經濟戰場上。

在桂軍的反攻下,滇軍隨軍的大量鴉片的渠道驟然繃斷,想帶入廣東終端市場牟取暴利的美好願望頓時成空。滇軍情非得已,只好委託原有廣西本地渠道經銷商代為銷售,總比拉回家要強,可惜最後被桂軍繳獲,成為了本來也已經彈盡糧絕的桂軍的戰利品,極大地增強了桂軍的糧餉,而滇軍的生命線被掐斷,再無鬥志,全線潰退回到雲南。

第一次滇桂戰爭,也是最後一次鴉片戰爭終告結束,唐繼堯一蹶不振,1927年,被手下兵變架空,當年病逝。


歷來現實


民國的軍閥割據,不止是北洋軍閥的混戰,而是全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全部都處於混戰之中,往常我們只關心北洋軍閥皖系、直系、奉系之間的更替,從而忽視了各地方派系之間的鬥爭。

1925年在西南雲桂之地上,發生的第一次滇桂戰爭,即唐繼堯為首的滇軍與李宗仁領導的新桂系,發生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對南方革命形勢以及西南地區的政局產生了深刻的硬性。

那麼,為何唐繼堯將近七萬滇軍,卻不敵李宗仁的不足兩萬人的新桂系呢?

一場新軍閥與舊軍閥之間的戰鬥

雖然說唐繼堯的部隊也是能征善戰,並且在此前的戰爭中滇軍也多次壓制桂系,雲南還有講武堂,為軍隊輸送大量的基礎軍官,但是,說到底唐繼堯還是舊式的軍閥,和新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比起來還是思想太舊。

在當時的革命情況下,縱橫總結為就是新軍閥取代舊軍閥的過程,包括北伐也是以蔣介石、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為代表的新軍閥,取代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為代表的舊軍閥。

滇系軍閥內部不和

唐繼堯之所以稱之為舊軍閥,說簡單點就是內部統治組織性不行,雖然表面上滇系的將領還是奉唐繼堯為老大,實際上很多人都不服,包括已經掌握滇軍中強大勢力的龍雲和盧漢這對兄弟。兩個人早有取代唐繼堯之心,在滇軍巔峰之時,對各省用兵之際,龍雲和盧漢也在積極的準備謀劃,在和桂系的戰鬥中保存實力,並且藉機取代唐繼堯。

軍事上出現的一些錯誤

雖然唐繼堯有將近七萬之重,然而在攻打廣西的時候,使用了分進合擊的策略,其實分進合擊不一定就是錯的,但是廣西喀斯特地貌,地形複雜,再加上桂軍的堅壁清野,使得滇軍不僅孤軍深入,而且分進之後,沒有達到合擊的效果。

唐繼堯師出無名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唐繼堯攻打廣西實在是師出無名,當時整個南方都在報團抵制北洋軍閥,尤其是孫中山已經成為廣州國民政府的大元帥,人心所向,然而唐繼堯在四川等地沒有取得軍事成功的時候,竟然妄想攻佔廣東取代孫中山。

攻打廣東必過廣西,在唐繼堯和李宗仁軍事對抗的時候,廣東的粵軍也加入了對李宗仁的支援。


無論是道義上,軍事上,內部整合上,還是革命趨勢上,唐繼堯都沒有可取或者佔優的地方。尤其是在指揮能力上,李宗仁和白崇禧配合的實在是有些厲害,白崇禧人稱小諸葛,軍事才能很不一般啊!


史論縱橫


新桂系驅逐滇軍之戰,前後歷時4個多月,滇軍死傷、被俘4萬人左右,最後只剩3萬人逃回雲南。記得2016年9月,我在南京大學參加“新桂系研究工作坊”,廣西師範大學的劉文俊老師帶來大作《桂系戰史》,我對滇桂之戰由此產生濃厚興趣,後來又通過廣西區政協獲得全套《新桂系紀實》。


1925年3月,孫中山病逝北京,雲南軍閥唐繼堯試圖趁機擴大地盤,派出唐繼虞、龍雲兩路滇軍進兵廣西。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的部隊當時正與廣西軍閥沈鴻英展開激戰,省會南寧很快就被龍雲攻佔。但唐繼虞這一路行動較慢,又在柳州遇到大麻煩,桂軍不僅修築了大量碉堡,還在碉堡外面挖掘了壕溝,壕溝裡外都佈滿竹籤。

滇軍攻不下柳州,李宗仁抓緊時間擊敗沈鴻英,然後急忙回師對付滇軍。李、黃、白所部桂軍確實只有2萬人,不過他們有廣東革命政府支持,粵軍李濟深、鄭潤琦幫助駐守梧州,另一支滇軍範石生部1萬5千人全部入桂參戰。李宗仁的計劃是先把龍雲、唐繼虞各個擊破,然後由範石生乘勝驅逐唐繼堯,取而代之。因此,範石生特別來勁。


1925年5月,黃紹竑在柳州沙埔大戰唐繼虞,白崇禧率部趕到,一舉攻克制高點白馬山,又指揮炮兵炸斷了沙浦江上的浮橋,唐部滇軍浮屍滿江,殘部紛紛潰逃。範石生負責南寧攻城,無奈南寧城垣堅固,架雲梯、挖地道都告失敗。6月下旬,李、黃、白率領得勝之師加入南寧攻城,龍雲得知唐繼虞兵敗,只好棄城退回雲南。
總結李、黃、白勝利的原因,桂軍素質相對較好,戰鬥力較強,同時得到廣東革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滇軍官兵雖然也不弱,但正值夏秋之交,很多人水土不服,患病死亡時有發生,再加上唐繼虞入桂比龍雲晚了整整一個多月,配合協調又差,不敗才怪。


馮傑


1924年5月,李宗仁、黃紹竑兩部重新聯手,成立了“定桂討賊聯軍總司令部”。李宗仁擔任“討賊軍”總指揮,黃紹竑任副總指揮。成立該軍的目的是聯合起來繼續討伐“舊桂系”軍閥陸榮廷殘部,經數月鏖戰,統一了廣西約四分之三的地區。9月,陸榮廷被迫通電下野,並宣佈摘去“兩廣巡閱使”的官帽,結束了他在兩廣長達十餘年的統治。

年底,孫中山將李宗仁的部隊改編為“廣西省綏德辦公總署”,委任李為總署督辦兼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黃紹竑為會辦兼第二軍軍長,白崇禧為公署參謀長。正當李宗仁等躊躇滿志,準備揮師討伐另一箇舊軍閥沈鴻英之際,孫中山先生病危的消息突然從北京傳來。

一時間,作為國民革命軍大本營的廣東群龍無首,而曾拒絕孫中山盛情邀請,不願擔任大元帥府副元帥的雲南軍閥唐繼堯(曾發起並參加過“討袁護法戰爭”),此時卻突然通電宣佈就職,並準備派遣數萬大軍、兵分三路,借道廣西,前往廣東任職視事。

彼時,廣西境內尚有沈鴻英的部隊盤踞並虎視眈眈,內患未除,而唐繼堯又將率6、7萬滇軍呼嘯而來,假道東犯,實力本就弱小的廣西岌岌可危。假如李宗仁對過境的唐繼堯大軍不加阻擋,則廣東的革命形勢必將受到嚴重影響,而“定桂軍”經數年浴血拼殺從陸榮廷手上奪來的廣西地盤也將不保。因為其時廣東革命政府內部暗流洶湧,政潮起伏,沒有一位強有力的領袖人物力撐危局。胡漢民雖然名為代理元帥,暫時主持全局工作,但他不僅沒有軍事實力,而且身無分文。

李、黃、白三人經商議後,不顧自身處境困難,嚴詞拒絕了唐繼堯大軍過境廣西去往廣東的要求,並將唐派來的代表扣押了起來,李宗仁連夜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果斷決定利用滇軍還未完全做好各項進攻準備工作的空隙,先集中力量擊潰沈鴻英,消弭內患,再回師全力抵禦唐繼堯部滇軍。

正當李宗仁積極準備討伐沈鴻英時,沈鴻英卻以“建國桂軍總司令部”的名義,指揮大軍主動向李宗仁部襲來。李宗仁、白崇禧沉著應戰,採取“迅速圍殲其主力,不在意一城一池之得失”的策略,集中全部精銳,對沈軍主力實施總攻擊。經數日血戰,人數佔優的沈鴻英部挺不住了,開始全線崩潰。李宗仁乘勝追擊,相繼佔領了柳州、桂林。之後,本錢賠光的沈鴻英被迫通電下野,黯然隱退香港。

就在李宗仁指揮“定桂軍”和沈鴻英的“建國桂軍”激烈火拼之時,唐繼堯命令其麾下號稱“ 護國軍”的滇、黔聯軍先頭部隊約兩萬餘人,分三路大舉東下,準備經廣西直趨廣東。李宗仁聞訊,不顧連日激戰,將士疲乏,率部自桂北星夜兼程,趕往桂西南的百色以阻擊唐軍。

這時,廣州國民革命軍大元帥府發出措詞嚴厲的通電,聲討唐繼堯,並派遣粵軍範石生部(原來也屬滇系,後來投效孫中山)開進廣西,增援李宗仁。李宗仁、白崇禧都是能征善戰的驍將,特別是白崇禧,用兵詭詐,足智多謀,人送綽號“小諸葛”,所部軍紀嚴明,勇悍善戰。“定桂軍”人數雖遠少於滇黔聯軍,但在範石生部的有力配合下 ,加上李、白指揮有方,將士用命,經過崑崙關和沙浦兩場惡戰,終於將陸續入桂的唐繼堯數萬部隊擊潰 ,餘部狼狽退回到雲南境內。1925年秋,迭經戰亂的廣西終於被李宗仁統一。

【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近代中國處於軍閥割據的混亂時局之下,在北方奉直皖三系打的不可開交,而盤踞西南的諸多軍閥也不甘寂寞,這中間便有滇系首領唐繼堯。說起唐繼堯呢,這個人物在大革命時期可是一位重要人物,他手握大權,掌管滇黔兵馬,是一位實力派軍閥,但李宗仁的新桂系卻是讓其退出軍政界的一匹黑馬。



在孫文籌措北伐之際,他本想獲得西南諸省實力派人物的支持,但不料這些人各個野心勃勃,妄想實現自己的獨裁統治,這其中便有唐繼堯。而唐繼堯為了吞併兩廣,在1925年便派兵入侵廣西,佔領了百色、南寧等地,之後長驅直入,而新桂系的首領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這三人坐不住了,他們率領桂軍英勇作戰,最後將唐部驅逐出境。而第一次滇桂戰爭從軍事方面來說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是鞏固了桂系三巨頭在廣西的絕對統治,而第二個意義便是從客觀程度上讓滇系老大唐繼堯退出了軍政界。當然了,桂軍能取得勝利,依靠的不僅僅是桂系三巨頭,還有他們之後發家的桂軍,而這支部隊可是大有來頭。



在唐繼堯入侵廣西的時候雖然有七萬滇軍,但是戰鬥力卻不盡人意,相比於廣西的桂軍,那絕對戰鬥力不在一個層面,而被李宗仁率領的這批廣西軍人,或許在那個時候還沒有打出赫赫威名,但北伐後大名鼎鼎的桂七軍,這可是被賦予“鋼七軍”的稱號,而此時李宗仁率領的這批人馬,正是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的前身。



當然了,拋開軍隊實力來說,雙方將領的水平也不在一個層面上。滇軍當時由唐繼堯總指揮,手下將領就是“胡、龍、張、李”四鎮守使,這四位也是日後倒唐的關鍵人物,相比于軍事能力,只能說是一般了。而在第一次滇桂戰爭中,也正是桂系另一號人物大放異彩的時候,此人便是白崇禧,靠一統廣西才換來的“小諸葛”美稱,至於白崇禧的軍事能力,在他日後漫長的軍事生涯中多有斬露,在這種情況下,唐繼堯的七萬滇軍怎會打的過桂系兩萬人馬呢?

而唐繼堯在入侵廣西失敗後,在雲南反對他的呼聲頗高,很多人都對他獨裁統治極其不滿,而他手下的四鎮守使隨即發動了“二六政變”,兵諫逼唐辭職,唐生智在統治雲南十幾年後下臺,於同年病死,終年44歲。您的點贊,我的動力;您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歷史之絕唱


就別說滇軍了,老蔣的中央軍都不能拿桂系怎麼樣,滇軍又怎麼可能是桂系的對手?桂系,自民國以來,有一派勢力一直活躍在我們近代的軍事、政治舞臺,就是桂系,其代表人物也不斷變化,從原來舊桂系的陸榮廷,到後來新桂系的黃紹竑、李宗仁和白崇禧,其中以李宗仁、白崇禧時期最為出名,也被合稱“李白”, 以“李白”為代表的新桂系。

有三個特點:第一是持續時間長。新桂系在1925年統一廣西后,一直活躍在各個歷史時期,直至被第四野戰軍徹底消滅。第二是軍紀嚴明,作戰勇猛。這一點幾乎是公認的,從北伐戰爭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再到抗日戰場,以及後來的解放戰爭時期,桂系表現得都相當出色,甚至贏得了對手的稱讚。第三個特點有點尷尬,那就是桂系軍閥屢次“反蔣”,是國民黨內的“反蔣”專業戶。蔣介石一生中有三次下野,桂系全部參加,而且每次老蔣下臺,“李白”二人都出了大力。

但是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探討,那就是雖然桂系一直反蔣,弄得蔣介石顏面掃地,但蔣介石卻依然不除掉他們,反而還一直重用桂系,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有幾個原因了,為國軍崛起立過功勞,內部團結,桂系在國軍內外支持的人挺多。


李三萬的三萬裡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爭奪西南霸權的軍閥混戰中,滇系一直壓著桂系,當時公認的“西南王”是唐繼堯而不是陸榮庭。



兩次滇桂戰爭都是滇軍打上門,曾經會師柳州、駐軍桂林,圍困南寧;護國滇軍攔截北洋軍的戰場是廣西龍州;分裂出去的駐粵滇軍曾經駐軍廣西;滇軍甚至跑到廣西“剿匪”;感覺滇軍進出廣西就像逛自家花園一樣隨意。

雲南地貧民寡,滇系沒有足夠的實力長期稱霸西南,唐繼堯也缺乏政治手腕,不善於拉攏團結本地勢力,一味武力彈壓,(這在滇系控制四川期間尤其明顯),最終站不住腳。


反之桂軍不用說飲馬滇池、圍困昆明,甚至連雲南都沒敢踏入過一步,充其量只是利用本土優勢防衛成功而已,無力還擊。以至於現在還有學者質疑:徐州會戰李宗仁要滇軍死守禹王山導致傷亡巨大,是為報滇軍入桂之仇。其實只要想一想,真厲害了誰敢一次又一次欺負上門?被人家反覆欺負上門打臉,還不敢還手,居然還能引以為豪?

其實不止滇軍,軍閥時期,湘軍、粵軍、黔軍都曾經打到過廣西;抗戰時期,日軍兩次進犯廣西都如無人之境,民國時期的廣西大部分時間都在打仗,民眾飽受戰火荼毒之苦。桂係為了保存實力,總是輕易棄地而走,作為享受一方供奉的軍閥,動輒丟下老百姓就逃,毫不承擔保境安民的責任,就算黑社會收了保護費起碼也要盡力看場子吧?或許這是一種高明的戰術,但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何其哀也!



滇軍軍閥時期把北洋軍、川軍的入滇企圖都攔在了外面,戰場都不在雲南境內,唯一一次外地軍閥入滇是黔系軍閥周西成乘滇系內亂到邊境騷擾(次年就被滇軍殺過去,把周西成在黃果樹附近幹掉了);抗戰時期更是牢牢防住越南方向,打破了日軍沿滇越鐵路進攻的企圖。整個民國時期,除了滇系兩次小規模內部衝突和日軍佔領了滇西怒江西岸的三個縣,雲南本土基本沒受到大的戰火影響,在那個混亂的時代,這是非常難得的。滇系軍閥盡力盡力的保境安民,不管是出於守土有責還是財主護寶,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何其幸也!


江山0929


唐繼堯統領的滇軍號稱十萬之眾,但入桂作戰的兩路滇軍,實際人數在六萬左右。而李宗仁,黃紹弘,白崇禧的新桂系,兵力也有近二萬。另有,由廣東方面派遣,駐粵滇軍範石生部,(四個旅一萬五千餘人,範與朱徳是講武堂同學,南昌起義後還曾,收容庇護過朱徳及其部隊)趕來支援李等,共抗滇唐。

所以這場戰役,雙方兵力比例大概在二比一之間。新桂系佔地利人和,以寡勝眾,也並非十分離奇之事。下面就把這場戰役的前後經過,略作一番陳述。。。。




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廣州政府,一時頗有群龍無首之狀。雲南唐繼堯見勢,意圖驅兵入粵,奪取大權。由滇入粵,必經廣西。這樣就暴發了這場滇桂之戰。

實際上自大唐繼堯,並沒有把,新興的幾位桂系後生放在眼裡。所謂兵貴神速,出其不意。唐在發兵前卻電告李宗仁等,我川滇黔三省聯帥來了,汝等乖乖讓路吧。。。。

而後,唐聯帥又不急不慢,將滇軍分成兩路,向廣西推進。一路由龍雲統率由滇入桂,人數三萬左右。另一路兵力相近,由其弟唐繼虞所統,從黔湘邊境入桂。由於山路崎嶇,行軍遲緩,大軍難以齊頭並進。這樣就給了李宗仁等人,從容佈置贏得了時間,與各個擊破創造了條件。

龍雲部是滇唐的精銳所在,率先進入廣西。李宗仁等人的策略是,佯以敗退,南寧重鎮也給讓出,誘之深入,待戰線拉長,集中優勢兵力,予以痛擊。果一擊奏效,龍雲部在連連受挫後,退守南寧,固守待援,意圖等另一路滇軍至,夾擊桂軍。


之後李等人,會攻南寧數次,因龍雲部兵力尚厚,負有勝負,不能奏功。恐有師老城下之虞,加之另一路滇軍,雖行軍遲緩,但此時也已入廣西腹地。

李宗仁乃果斷決定,以範石生部,與少部分桂軍,留在南寧附近,圍堵監視龍雲部。而自己即抽調精銳,趕赴迎戰唐繼虞這路滇軍。

唐繼虞此路滇軍雜牌拼湊而成,其前鋒吳學顯部,本滇中巨匪,剛受招安不久,其戰力實稱不上強悍。

但畢竟滇軍人數佔以優勢。雙方先於,柳州展開拉鋸,此役桂系大將李石愚陣亡,當時李石愚在新桂系之地位,僅次於李,白,黃三人,可見這場戰役是相當激烈的。

相持數日後,滇軍稍退沙浦,桂軍隨至,繼又展開決戰,此役

據黃紹竑回憶說,滇軍“淹斃者二千餘人。繳械被俘者二千五百餘人,死傷於陣地者亦千餘人。我軍傷亡亦極慘重。此實為廣西統一戰史中最激烈之戰鬥,亦為俘獲最多之戰鬥。

經柳州,沙浦二役後,唐繼虞部受重創,退回雲南。固守南寧的龍雲見援軍已絕,滇軍又多不適廣西氣候,染病役者眾,士氣跌至冰點,知事無可為,只能棄城而去。



結語,參加此役的滇軍,早已不是那支護國勁旅,如今已是暮氣已深。加之此前不久的顧品珍反唐,滇軍內訌,實力頗損。(如與李宗仁聯手抗唐的範石生,本就是顧品珍部屬,顧敗亡後,範率部流落兩廣。)

而新崛起的桂系,如旭日初昇,兵強將悍。可以說雙方,是此消彼長之勢。

加之新桂系,同仇敵愾,有兼是守護鄉梓之戰,所以擊垮貌似強大的唐系滇軍,實屬正常。。。。



一羽凌霄296


第一,滇軍勞師遠征,戰線過長。第二,桂系堅壁清野,導致滇系拿下城池,卻沒有多少補給,後勁不足。第三,廣西兵能打。第四,李白兩位將領軍事才能在唐之上,畢竟跟蔣的中央軍掰過腕子。


起點神作l星空戰元l


我在廣西長大,經歷過文革武鬥,大致知道廣西出驕兵的民風基礎。廣西族群有三大類:說桂柳話的北方族系,說廣東白話的嶺南族系,說壯話的壯語民系。其他瑤族黎族也有不成氣候放下不表。三大族系裡當兵打仗最狠是說桂柳話的北方族系,其次是說廣東白話的嶺南族系,再其次是說壯語的壯族。李白桂系軍隊的中堅分子都是說桂柳話的人。文革武鬥打得最狠也是柳州桂林,兩派民兵武鬥不要命,什麼手段都敢用,死磕,沒底線,絕不退縮,要面子不要命。至於為什麼說桂柳話族群喜歡打狠鬥勇,可能是歷史上生存環境造成的,不如此不能生存。大家知道廣西山多,外來族群要生存必須抗住土著的圍攻,不把土著打進山裡,外來人沒有土地生存,於是世世代代就在打狠鬥勇的環境中,練就了能打死磕不要命的風氣,一旦有人把他們組織起來,所謂驕兵悍將,戰場上就是虎狼之兵誰見誰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