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人生的九種思維方式,學會一個受益終身

顛覆人生的九種思維方式,學會一個受益終身

在你身邊,一定也會有這樣的同事,他們天天加班到深夜,卻沒有成績斐然。

付出了比別人多的多的努力,結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

說好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呢?

事實上,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只是存在於雞湯中的套路。

努力必不可少,但如果方法錯誤,執行的越完美,所造成的損失就越大。

愛因斯坦說過一段話:

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題什麼。一旦弄清楚了它到底是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拼命努力的重要性自是不必多言,但55分鐘的正確思考,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正如著名諮詢公司麥肯錫的一條法則:既要正確的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

正確的做事,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決定了我們的行動,而行動決定了人生。

所以說,思維方式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也不為過。

查理芒格說:“人類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後才能快速發展;我們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後才能成為高手。”

向成功者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是擁有科學思維方式的捷徑。

那麼有哪些思維方式是我們有必要掌握的呢?

1、SWOT分析

SWOT是營銷的基礎理論,但對我們分析問題很有幫助。每當我需要做一個比較重要的決定時,都會打開思維導圖,畫個四象限。分析一下這麼做有什麼優勢、劣勢、機會和挑戰。

顛覆人生的九種思維方式,學會一個受益終身

SWOT可以和5W1H結合使用,當走入死衚衕時,試著問自己,WHAT、WHY、HOW、WHERE、WHO、WHICH。這常常可以柳暗花明,給思維一個新的角度。

2、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是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中提出的,與其相對的是固定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者,喜歡挑戰,會為困難找方法,而不是為失敗找藉口。

下圖詳細的講解了兩種思維方式的區別。

顛覆人生的九種思維方式,學會一個受益終身

那麼該如何成為成長型思維者呢?

第一步,接受。發現自己的固定型思維後,不要緊張,給它一個擁抱,我們每個人都同時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區別是哪一個佔上風。接受它後,悄悄的改變它。

第二步,觀察。當發現自己的固定型思維跑出來時,觀察下誘因是什麼。失敗?焦慮?恐慌?其他人反對?

第三步,命名。給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起個名字。賦予它人格,提醒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人。其實每個人心裡都住了一個理想的他,一個討厭的他,時刻提醒自己成為理想的他而不是討厭的他。

第四步,教育。現在我們知道了固定型人格的存在,並清楚地認識到固定型人格帶來的影響。那麼現在就需要教育他,讓他和我們一起走向成長型思維模式。

3、重合思維法

重合思維法是日本企業家、作家坂田直樹在《重啟》中提出的。這個方法的關鍵點在於,找到看似矛盾的雙方的交集,如下圖

顛覆人生的九種思維方式,學會一個受益終身

以企業為例,企業想要發展,就要分析自身的優勢劣勢,找準自己的願景,同時深入分析消費者需求,找到兩者的交集。這個交集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所在。

舉個栗子,17年摩拜快速佔領共享單車市場,從企業方面講摩拜想要法陣解決消費者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從消費者角度分析,地鐵到公司的那一段路程,打車太近走路太遠,沒有一個適當的交通工具。這時候摩拜選擇了很好的切入點。

這個模型雖然是商業方面的,但應用在生活中也準確無誤,知識是相通的。

4、識破錯覺

這個思維方式,我是在《錯覺的法則》中看到的。作者西田文郎經過45研究得出:“大腦認為正確的事情中,有99%是錯誤的”的結論。

而我們最常被常識所控制,然而什麼是常識?

常識不過是約定俗成的經驗,但這個經驗不一定正確。講個故事吧。

有個農夫養了雞頭騾子和一群小豬。一天,小騾子問大騾子:“媽媽,為什麼豬們不用幹活,吃飽了就可以去睡覺,而我們每天要幹那麼多活,還常常挨主人的鞭子?”大騾子低頭看著小騾子,溫柔地說:“孩子,我們只需要幹好自己的活,其他的事我們無須理會。”

“為什麼?”小騾迷茫地望著媽媽問道。“遲些日子你會明白的!”大騾子答道。小騾子雖然不解,,但只好低下頭繼續拉磨。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轉眼間半年過去了。

一天中午,農夫帶來個屠夫,走到豬舍前指著其中一頭豬說:“就這頭吧!太大了就不值錢了。”不一會兒,豬舍傳來了慘烈的叫聲,震驚了整個村莊。小騾子顫抖著身子小聲地問大騾子:“媽媽,平時主人對豬那麼好,為什麼現在又要讓屠夫來殺它們?”

大騾子沉思了一下,平靜地說:“孩子,你要知道一個人若是什麼都不做,一味索取,而不思付出是活不長的!”

佩服之餘,我們來想一下,騾子有媽媽嗎?騾子會生育嗎?

事實上絕大多數騾子是馬和驢的混血兒。而騾子這種混血兒,無論公騾子還是母騾子,生殖系統在構造上瑞然比較完善,但是,生理機能卻不正常。

由於缺少性激素,公騾子的****不能產生動情素,因而就不能動情,也不能產生成熟的精子;而母騾子的****雖然能產生動情素,但是卻缺乏助孕素,因而產生的卵子很衰弱,不久便會死去,更不可能成熟,當然也就不能受精。

因此“騾媽媽”的說法是不存在的。

所以遇到問題多為幾個“為什麼”,不要迷信所謂的常識。

在網上看到的觀點,也不過是別人的觀點,而別人的觀點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才能內化成為自己的觀點。

拿來主義,不會使人進步。

顛覆人生的九種思維方式,學會一個受益終身

5、邊際效益遞減

邊際效用遞減,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當一個人連續消費某種物品時,隨著所消費的該物品的數量增加,其總效用(total utility)雖然相應增加,但物品的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即每消費一個單位的該物品,其所帶來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遞減的趨勢。

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現在炎炎夏日,進門喝一杯冰涼的蜂蜜柚子茶,會很舒服很滿足。但如果緊接著再喝第二杯,會覺得茶沒有好喝了。在此基礎上,每增加一杯,獲得幸福感就減少一分。

這個思維方式我一般用來控制消費,如果已經有同類型的物品,就不再重複購買了,因為購買了不會增加幸福感。

6、電梯30秒定律

“當想到一個商業創意,或者一個觀點時,試著用30秒說明白。如果說不明白,證明沒想透徹。”

這是作家、企業家克麗絲特爾·潘恩經過大量實踐證實,並最終在《會賺錢的媽媽》中提出的。

對我而言,如果我讀完一本書,我會試著用30秒的時間會朋友講清楚這本書說了什麼。如果沒有講清楚證明我讀懂這本書。

在工作中,我們能見到BOSS的機會有限,而且通常是在電梯中遇見。這就有個問題,如果我們想要申請或者說明什麼問題,只有電梯裡的短暫時光,這時候30秒電梯定律會幫得到忙。

7、72小時定律

如果決定做一件事,那麼在72小時內完成。如果72小時內沒有完成,那麼通常情況下,我們不會做這件事兒了。

逛淘寶剁手時,可以先把商品加入購物車,72小時後再來看。如果依然喜歡果斷剁手,但根據我的經驗,72小時後,我就不再想得到它了。

8、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需要打破思維定式,敢於對一些已經司空見慣的思維說不。反向思考,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是我們每個人必備的思維模式之一。

逆向思維的一個典型事例就是“司馬光砸缸”。小孩掉到水缸中,常規思維是將孩子與水分離,也就是把孩子撈出去。但司馬光想到的是打破缸,讓水流出去孩子自然平安。

不僅生活中,在商業中擁有逆向思維能力也更容易成功。大名鼎鼎的蒙牛就是利用逆向思維的一個典型案例。牛根生以及早期蒙牛團隊的人大多來自於伊利,當時伊利是內蒙乳液中的龍頭老大,對待“叛徒”,伊利不遺餘力的打擊,殺雞儆猴。

牛更生利用自己的江湖智慧給了蒙牛一條活路,一夜之間呼和浩特大街小巷遍佈蒙牛的廣告——像伊利老大哥學習,甘做內蒙第二乳業品牌。看似給伊利打了廣告實則讓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與伊利老大比肩。正是依靠這波廣告蒙牛才走進了大家的視野。

我認為掌握逆向思維有兩個關鍵點:一是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二是包容,包容其他觀點的存在,存在即為合理,從不同觀點中找到正確的點。

9、複利思維

複利被愛因斯坦成為“人類第八大奇蹟”。

舉個例子來說,現在開始每個月存200元,年化收益率為12%,30年後會有多少錢呢?

我們來算一下,30年後698993元,將近70萬。於我們而言,每個月存200並不難,之所以沒有做,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複利的概念。

在自我成長上也是如此,每天拿出1小時讀書,對我們而言並不難。我們來算一下,一個月是30小時,一年365小時,十年3650小時相當於152天。按我的閱讀速度,一小時大約可以閱讀100頁,那麼一個月可以閱讀3000頁,一年可以閱讀36500頁。一本書大約是260頁,那麼一年大約可以閱讀140本書。

其實很多事情,看似很小,容易被忽略。如果堅持下來,卻可以獲得很大的收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沒有辦法行萬里路,那麼先從讀萬卷書開始。書中作者介紹的觀點往往經過了大量研究證實,將他們的研究成果學以致用。

所有人的人生長度都差不多,幾十年而已。我們能做的就是擴展人生的廣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