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之父竟也是中國抗戰初期主力德械師之父?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國軍隊在半年之內利用自身培訓出的精銳德式武裝在徐州,淞滬和武漢會戰中與質量和裝備佔優的日軍單位進行了多次大規模較量。而提及這些著名的“德械師”,有一個人必須說一下。

二戰德軍之父竟也是中國抗戰初期主力德械師之父?

▲頭戴M35式鋼盔,扛著捷克造輕機槍,受著德國教官訓練的中國士兵顯然在抗戰早期撐起了一片天。

二戰德軍之父竟也是中國抗戰初期主力德械師之父?

▲除了鋼盔,中央軍的德式單位還專門配置了皮鞋,7.92毫米的“中正式”步槍。在裝備上也可以說盡量滿足需求。

馮·塞克特將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過德國陸軍總參謀長的傑出將領。在得知了魏瑪國防軍將要被削弱成10萬的條約後,他立刻採取行動,將大量原德國陸軍骨幹核心招募進入魏瑪國防軍當中,以備東山再起。據說,塞克特在戰後的辦公室內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而他一個人每天就要處理近百份各式各樣的文件!然而就是這樣寒酸的情況,他成功的保留住了德國陸軍的核心力量,為來日再一次橫掃歐洲大陸提供了先決條件。

二戰德軍之父竟也是中國抗戰初期主力德械師之父?

▲戴著單片眼睛,身著常服的塞克特將軍無疑是德國陸軍的靈魂人物。而他也是當時德國總參謀部“少說多做”的完美樣板。沉默寡言的他更加註重於行動,也因此得到了“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的稱呼。

二戰德軍之父竟也是中國抗戰初期主力德械師之父?

▲在退出現役後,塞克特轉入預備單位進入幕後工作。而他也是當時魏瑪國防軍中強烈反對納粹的核心將領。在1933年5月,塞克特忍受不了國內各種各樣的排擠與異議,接受當時的中華邀請來國擔任軍事顧問。

塞克特來到中國的同時,還帶了一批富有教學和實戰經驗的軍事顧問,教授當時的中國軍隊“以德國人的方式進行作戰”。然而,在提升了軍隊素質後,蔣介石卻將這些精銳投入到對工農紅軍的圍剿作戰中,而不是對日。這難免讓塞克特有些心寒:一支自己親手指揮的正規軍為什麼會投入到對一隻地方性武裝的戰鬥當中呢?然而不得否認的是,塞克特教出的很多德式英才,在日後的多次大會戰中能夠達到與日軍常規作戰部隊平起平坐,甚至優於日軍的水平,足以可見他對中國軍隊的影響是有多麼大。

二戰德軍之父竟也是中國抗戰初期主力德械師之父?

▲塞克特在1933年來華後,不僅提出了陸軍總體計劃法案改進書,甚至還對中德之間的軍火貿易達成了一定促成效果。這也使得當時中國軍隊風貌整體煥然一新。與此同時,在二戰前夕蔣介石次子蔣緯國留德學習,這裡面也有塞克特的功勞

二戰德軍之父竟也是中國抗戰初期主力德械師之父?

▲由於身體原因,1936年塞克特重新回到德國並在同年去世。但是他所留給中德兩國的精神財富卻是永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